纯棉粗厚织物多功能整理工艺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棉粗厚织物多功能整理工艺探讨
【摘要】文章主要就纯棉粗厚织物磨毛、柔软、防水、涂乳、超防五种整理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选择出了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参数,解决了集五种整理于一体所产生的矛盾。
达到各项整理的要求。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休闲服装的流行,纯棉粗厚织物作为休闲时装的面料,市场日益增大。
然而这类织物往往因手感硬、缩水率高等不足之处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而,有采用功能性整理来改善其服用性,并赋予其不同的功能以满足更广泛的用途的要求。
多种功能整理集于一体,相互之间由于助剂性质及整理方法本身的原因,势必要产生相互影响。
因而在做这些整理时,就要对工序的安排,使用的助剂进行选择,以达到各种整理本身所要达到的要求,获得所需的功能。
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结合厂里的设备,针对纯棉粗厚织物做了集磨毛、柔软、防水、涂乳、超防整理于一体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2.设备,织物规格,助剂,试验方法
2.1.设备:
① MH771A-180高温拉幅机
②意大利Sperotto-Rimar-180六辊磨毛机
③奥地利Johannzs Zimmar-180圆网印花机
④意大利Sperotto-Rimar-180超级预缩机
2.2.织物规格:
①21/2×10(70×42)×47"帆布
②10×10(74×44)×47"纱卡
③7×7(70×42).47"、83"纱卡
2.3.助剂:
①柔软剂:改性氨基有机硅油微乳柔软剂RS-120;氨基硅氧烷型柔软剂SOft Silicon-150;有机硅柔软剂DC-01。
②防水剂:氟硅防水剂FG-20、STF、AG-480,有机硅防水剂H、HA。
③涂乳液:网印粘合剂、白涂料、增稠剂。
2.4.试验方法:
AATCC关于防水织物的淋雨试验方法及关于缩水率之测试方法。
上述助剂用量以分别达到柔软手感标样,防水100分时用量及各助剂所适用的工艺参数为准,这里不再多述。
3.工艺流程的选择
3.1.试验所使用的工艺流程:
①半制品→染色→柔软防水拉幅→磨毛→涂乳→拉幅焙烘→超防→成品
②半制品→拉幅→磨毛→水洗→染色→柔软防水拉幅→涂乳→拉幅焙烘→超防→成品
③半制品→拉幅→磨毛→水洗→染色→柔软拉幅→涂乳→防水→超防→成品
④半制品→拉幅→磨毛→水洗→染色→柔软拉幅→超防→防水→涂乳→焙烘拉幅→成品
3.2四种工艺流程效果分析
四种工艺流程整理所得织物经过目测和试验测试结果如表一
的效果。
为此我们针对所使用的助剂进行了选择,以解决各工序之间的矛盾,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4.助剂的选择、工序的安排依据与分析
4.1.磨毛与防水:
防水整理主要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防水剂膜,使织物表面自由能降低,形成对水等液体很难润湿、很难附着的特性;磨毛则是在织物表面通过砂纸与织物的摩擦而起一层绒毛;先防水后磨毛,则织物表面防水剂膜被磨破,从而影响织物的防水效果。
同时,实际测试中,磨毛愈重则对防水效果的影响也愈重。
我们对前述所列四种防水剂整理的织物在不同进尺条件进行磨毛,磨毛后防水效果实测如下表二:
而应将防水安排在磨毛之后进行比较合理。
4.2.柔软剂与防水效果:
目前,我厂所使用的柔软剂无论是RS-120,SOFT SILICON-150,还是DC-01,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亲水性基团,且各自又具有各自的离子性。
由于其具有亲水性基团,整理后织物的防水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由于柔软剂与防水剂的离子性相异则亦会影响到织物的防水效果。
前述三种柔软剂SOftsilicon-150 ,DC-01为非离子型;而RS-120为弱阳离子型;四种防水剂中FG-20,AG -480,STF为非离子;H、HA为弱阴离子型。
柔软剂对防水效果的影响见下表三。
,该柔软剂对H、HA的防水效果影响更大;其它三种防水剂均比H、HA受柔软剂影响小。
4.3.防水与涂乳:
我厂在圆网上对织物不磨毛面涂覆乳液,该乳液由网印粘合剂、白涂料、增稠剂组成。
欲获均匀一致的效果就要考虑圆网的目数,磁棒的压力,乳液粘度,以免渗到织物的磨毛面。
4.3.1.圆网的目数:
目数高给浆量小,布面涂乳效果不明显,不均匀,露底;目数过低则给浆量高,涂乳效果明显、均匀,但有乳液渗透到织物磨毛面。
经过试验,我们选择了80目的圆网,达到了涂乳均匀,效果明显且无渗透现象。
4.3.2.乳液的粘度:
由于是满地涂覆,粘度小易渗到织物的磨毛面;粘度大则会出现布面涂覆不匀、露底。
经过试验,我们选择了粘度为110CPS左右的乳液涂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3.3.磁棒压力:
磁棒压力大给浆量高,涂乳均匀,有渗透;磁棒压力小,涂乳不均匀有露底。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布的厚度,乳液粘度,车速等来调节,以涂乳均匀为准。
涂乳液中粘合剂、增稠剂均具有亲水性基因,势必对防水性能有所影响。
另外,白涂料又具有阳荷性,也会对防水效果有所影响。
因此,需对防水剂进行选择。
前述四种防水剂受
涂乳影响测试结果如表四。
硅防水剂H、HA因为另外受电荷性的影响,防水效果更差,因而所用防水剂需从前三种防水剂中选择。
4.4.防水、涂乳、磨毛与缩水率的关系
织物超防缩时,影响缩水率的因素有橡胶毯厚度、承压辊与挤压辊半径、挤压力、织物含湿量、织物表面的粗糙度、车速与承压辊蒸汽压力等。
在这几种影响因素中,除织物含湿量与织物表面粗糙外,其它因素或本身恒定或较易控制。
下面就给湿量与缩水率和防水剂与给湿量、及磨毛与涂乳对缩水率的影响做一些讨论。
4.4.1.织物含湿量与缩水率的关系
纤维素类织物在湿态下可塑性较大,于干燥状态下较小。
因而织物含湿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织物的缩水率。
织物湿态容易变形,经橡胶毯收缩后籍承压辊高温熨烫而得到初步定形,再经呢毯烘筒烘燥而彻底稳定。
实践证明,织物给湿量愈大,缩水率愈小,但给湿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缩水率随给湿量的增大而增大。
主要由于织物含湿量过大后,织物与橡胶毯之间的摩擦阻力也愈大,再加上织物也不能熨烫好、出橡胶毯后易于被拉伸,进而增大了缩水率。
现以21/2×10(70×42)×47"帆布为例实测经向缩水率与含湿量的关系如表五。
)
4.4.2.防水整理剂与给湿的关系
经过防水剂整理后的织物,欲给湿比较困难。
一方面可通过增加给湿箱中喷雾给湿喷管数量,延长织物在给湿箱中的时间来增加给湿量,但这种办法给湿量很小,不足以达到缩水率为 3%及以下织物所需的给湿量;另一方面从选择防水剂入手,利用某种或某只防水剂的某一特性,使整理后的织物能在某一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给湿量。
生产实践中,发现防水剂中某些防水剂耐热水的效果不一样。
有的对热水的防水效果很好,有的则较差。
为此,我们对前述三种防水剂进行了耐热水试验,结果如表六。
由表六中可知,防水剂STF的防水效果与FG-20,AG-480相近,但随着水温的升高,其防水效果就差得更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
题,使织物的缩水率得以降低。
同时,该防水剂整理的织物,高温给湿后再烘干其防水效果基本不变。
4.4.3.涂乳、磨毛与缩水率的关系
根据超防缩原理,超防缩时,织物表面粗糙度愈大,织物与橡胶毯之间的摩擦阻力亦愈大,则在同等条件下就会比织物表面光洁的织物缩率小。
而磨毛与涂乳均加大了织物表面的粗糙度,且增大的程度不一。
其中,涂乳因乳液中含有大量的粘合剂等物,粗糙度大于磨毛面,若涂乳后不焙烘,或焙烘不好,织物经高温给湿后会发粘,若该面与橡胶毯面接触,两者之间摩擦力大于磨毛面与橡胶毯面接触时的摩擦力,则前者的缩率就会小于后者的缩率,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5.几点体会
5.1.多功能整理织物加工时,关键是合理安排各工序的顺序,以免产生相互影响。
5.2.文章所述五种整理,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防水剂,但文中所述,因受防水剂种类的限制仍不十分合理,需进一步探讨。
5.3.虽然采取了上述措施,该类织物的加工,因工艺流程长,工序多,各种整理相互影响,防水后给湿不易控制,织物的缩水率仍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摸索。
6.参考资料
1.《染整工艺原理》第二册,王菊生,纺织工业出版社
2.《郑州印染厂工艺规定》整理,印花分册。
3.《印染》1995年第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