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策略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着重学生文化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
教学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文
化的需要。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
教学策略的论述,首先提出了教学的着力点,然后给出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及
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中华优秀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本身就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高中语文新课
标实施后,进一步明确了高中语文弘扬文化的定位。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深入研究教学的着力点,并探寻有效的弘扬
策略,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
扬者。
1.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
1.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教材中精心挑选了中国近代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古诗词等,其中
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以统编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
材为例,编排的课文有《荷塘月色》、《师说》、《劝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使高中语文具备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教材教学内容为载体,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深度全面融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人高尚的情操、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
生观、学习观、价值观。
1.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学科承担起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责任,在
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脚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将中华优秀文化与语
文写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等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担负起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
比如,古诗词鉴赏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意境、写作手法及用词等,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通过古典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欣赏
及分析文学作品能力,以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
1.3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
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还指出“通过语言学习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
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革命文化。
”还要求我们教学中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中华
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使其理解不同民族与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担负
起自身传承与弘扬文化的重担。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需要,教师首先要确立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意识,将中华文化元素大量的
融入语文教学过程,带领学生学习与了解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中
华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养成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2.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1深挖教材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挖掘文化能力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中,有目的的融入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课文直接呈现了传统文化,如古诗词、古典名著,有的课文则较为隐晦,通
常是近代的文学作品,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阶段,深入的剖析与挖掘课文中
的传统文化,并适当的进行拓展与关联,以丰富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准
确选用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的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内化及理解文化知识。
以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为例,其中包含了中
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知识与文化,如古建筑的外部轮廓,角梁、翼角、阶基、院落
组织,以及平面布局中的匀称对称布局等。
教师在传统文化挖掘中,以审美为切
入点,运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古建筑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系统性深挖其中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
课文内容,并了解中国建筑传统文化。
2.2延伸教学深度与广度,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高中语文教材本身的知识容量有限,为了达到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
化的目的,应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丰富教学内容
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习及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实现高中语文教学
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比如,围绕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化
的探究,以系统性的学习传统文化,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查找、翻
阅资料,进行传统文化的关联拓展,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建立学生完整的
知识结构。
比如,在《茶馆》教学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中国茶馆的起源?,说出有关茶的诗词?,传统茶叶的制作方法?等,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或是在
网络上搜索,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中国茶文化
的学习与了解,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的质量与数量,并能更好的理解《茶馆》中蕴
含的茶馆文化。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自
然融入传统文化,并运用问题式、交互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的
氛围,延伸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中的传统文化,揣摩文化背后
隐藏的历史信息。
2.3形象化直观化呈现文化,带领学生感知文化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时会为课文配上插图,以直观化的展示课文内容,但教
材上呈现的插图为静止状态且无颜色,难以保证学生借助插图可以完全理解文章
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古诗词晦涩难懂、语句精炼、生僻字较多,学生理解
难度较大。
并且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所以,为了
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影像化、直观化、形象化的
呈现传统文化,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感知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
以《氓》教学为例,选自《诗经·卫风》,讲述一名女子从恋爱到结婚
至被抛弃的过程,诗词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四字为一句,与现代用语有着很大的
差异,仅靠字面意思的翻译,学生很难感受到女子恋爱、结婚、被抛弃过程中发
生的心理变化,如恋爱时的情意绵绵,被抛弃后的激愤决绝。
教师可从网络中搜
集《氓》相关的视频或动画,以影像的方式呈现诗词中的情景与画面,学生在影
音画的感染下,感受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
观点,了解远古社会风貌,掌握诗经这一传统的古老文化。
在运用多媒体时需要
注意一点,需要适当的运用,教学中不可过多的运用,将其定位为辅助教学工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及引导学生思考、想象、探究及讨论,全身
心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取切身的体验与体会,才可真正的学习及领略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实践教
学中深入的挖掘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融入于教学过程,丰富语文教学中的传
统文化内容,拓展延伸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教学过程的创新,实现语
文教学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使高中语文教学成为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1]谭金燕.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探析[J].中华
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3,(1):12-14.
[2]赵胤生.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及渗透探讨[J].中国民
族博览, 2022,(16):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