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证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证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
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
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
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接证明的方法,如综
合法和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为后续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以及
反证法的应用举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反证法
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方法,
但对于反证法这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可能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反证法的逻辑推理过程不够严谨,或者在假设和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掌握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2)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反证法的探索过程,体会反证法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反证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和一般步骤。
(2)掌握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反证法的逻辑原理,特别是如何正确地提出反设。
(2)如何在反证法的推理过程中,运用已知条件和定理进行有效的推理。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讲练结合法:在讲解完反证法的概念和步骤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学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理解反证法的思想和方法。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有趣的推理故事引入新课。
例如:“有一个人被指控偷了
东西,但他坚决否认。
法官让他把手伸进口袋,如果口袋里没有东西,就证明他是清白的。
结果他不敢伸手,请问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证法的概念。
2、讲解新课
(1)反证法的概念
结合导入环节的故事,讲解反证法的概念: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提出反设。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第二步:归谬推理。
从反设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矛盾。
第三步:得出结论。
由于推理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所以反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
(3)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讲解反证法的应用
例如: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第一步:提出反设。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大于 60°。
第二步:归谬推理。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如果三个内角都
大于 60°,那么三个内角之和就大于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第三步:得出结论。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即在一个三角
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3、课堂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等,巩固所学的反证法知识。
4、课堂小结
(1)回顾反证法的概念和一般步骤。
(2)强调反证法的关键是提出反设和找出矛盾。
5、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反证法证明一些数学命题,如“在
一个凸多边形中,外角最多只能有三个钝角”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和具体的例子,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反证法的概念和一般步骤。
但在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提出反设和推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训练,让他们能够
熟练掌握反证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