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线电技术在防范考试作弊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无线电技术在防范考试作弊中的作用作者:徐梓凯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7期
国家恢复考试制度以来,我省各级考试管理部门始终把公平、公正、公开作为考试工作的全过程,严肃考试纪律,实施全方位监督,在阳光下操作,使偷看他人试卷、传/ 带纸条、找“枪手”替考等传统的作弊手段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传呼机、对讲机、手机的普及,作弊分子又把作弊手段转向了无线电技术上。

为此,从2007 年开始,全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开始陆续介入考试保障工作。

从目前形势看,在各类考试中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考试作弊的违法行为愈演愈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考试作弊的主要手段
无线电具有功耗低、无线传输距离远、信息传递速度快和传递信息量大等特点。

因此,作弊分子利用公众移动通信网(即GSM、CDMA、TD-SCDMA 等制式的手机)采取话音和短信息两种方式传递考试信息。

他们从事考试作弊的明显特征是具有团伙性质,在进行考试作弊时通常采取场内向场外传输考试试题,场外向场内传输试题答案的方式。

具体有三个环节:
1.1 作弊获取试题
作弊获取试题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安排考生携带针孔摄像头进入考场,再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将试题传出。

这种用来传输试题的系统便是利用无线电技术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以无线电形式传输,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作弊团伙可在考场外接收到信号并还原成视频信号。

这种用来作弊的针孔摄像头通常被制作或伪装成纽扣、手表、钥匙扣、考试文具用品等物件,便于考生伪装佩戴进入考场。

1.2 制作试题答案
作弊团伙获取试题后,其在考场外的人员利用笔记本无线上网通过QQ、微信或对讲机等途径组织其成员,众人分工在短时间内作出试题答案,再通过网络分发给各个考点的团伙成员。

1.3 传输试题答案
传输试题答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语音方式,即在考场外使用无线电调频对讲机直接将答案读给作弊考生,作弊考生通过佩戴无线电接收耳机收听答案。

二是通过短信息方式,就是在考场外通过无线电设备发送给考场内的作弊考生,发送的是数字信号且发射时间极短,几秒甚至更快就可以将信号发送给作弊考生,作弊考生再通过伪装成随身佩戴的物品或文具的接收端接收答案。

二、防范考试作弊的效应分析
作弊与反作弊自实施考试制度以来始终处于反复较量中,至今已演进到相互作用于作弊与反作弊技术设备不断推新的阶段。

防范考试作弊手段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在考场内使用设备监测查找作弊行为;二是在考场外使用无线电干扰机进行技术干扰;三是利用技术手段对雷同试卷进行鉴别。

2.1 考场内防范考试作弊设备
作弊克和监考大师:
作弊克采用电磁感应探测技术,通过接收放大作弊考生身上携带的接收机向隐形耳机发送
电磁感应信号来发现作弊设备,并可以确定其所在范围。

监考大师的原理类似,近似于接收机,可以确定范围、监听并录音。

信号屏蔽器:
主要包括手机信号屏蔽器和其它无线电设备(主要是对讲机)屏蔽器。

手机信号屏蔽器目
前使用广泛,可以有效屏蔽手机信号。

探测狗:
探测狗主要用于检测附近是否存在高频无线电发射设备,有效探测距离在1-10 米,但对
于处在探测范围之外及单纯接收的设备无效,而且探测狗无法定位,误报也较多。

金属探测器:
金属探测器能够有效探测超过一定大小的金属物体,但经过伪装的作弊设备即便被探测到
也难以识别。

2.2 考场外利用无线电监测技术
在防范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考试作弊时,无线电管理部门可使用固定和移动的无线电监测
设备搜索捕获作弊无线电设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通过信号分析与识别确定工作方式,通过测
向设备查找作弊的无线电发射信号源,同时使用无线电干扰机进行技术干扰,阻止作弊电台的
正常通信,以此来达到防范的目的。

2.3 利用技术手段对雷同试卷进行鉴别
据了解,辽宁省公务员管理部门根据国家人社部的有关规定从2010 年始建立了公务员录
用考试违纪违规人员信息核查制度。

三、防范考试作弊的几点思考
1、对于非法生产、销售及使用考试作弊设备的不法分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还缺乏处罚依据。

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有法可依,依法遏制考试作弊行为。

2、利用高新技术防范考试作弊并非全策,只是辅助手段,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宣传考试作弊行为的严重性、违法性和相关处罚规定,教育考生主动拒绝考试作弊,警示
不法分子不敢参与考试作弊,重治重罚。

要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效应,形成“诚信考试光荣,
违纪舞弊可耻”的社会氛围。

3、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各考试保障单位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配合。

4、充分认识防范利用无线电技术考试作弊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树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信念,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设备。

同时要加强业务培训,适时更新监测设备,不断提升监测、定位、查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