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生活化案例的有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 业
OCCUPATION
教学探索
文 / 李 霞
摘 要: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应使用生活化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所学即所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生活化案例的设计和使用,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同行分享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生活化案例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案例,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案例就在我们身边,容易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个个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应用案例,能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强调用生活来教育,提倡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知识不要脱离实际的工作需求。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就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梳理知识结构,确定生活化案例学习内容
(一)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适当调整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注重减少那些比较抽象且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使用,重点突出实践性强的部分内容,尽可能安排上机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并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二)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明确知识学习顺序
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案例要按照相互联系、前后连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通俗易懂地掌握知识。
(三)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教材上没有的一些实用计算机操作技巧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更广,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要坚决杜绝“在学校教的知识没有实用性、现实生活中要使用的技能而学校却没教”这种现象的出现。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案例
(一)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确定生活化案例主题
要了解与学生生活相关、与家庭生活相关、与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工作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用途,听取访谈者的看法和建议,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化案例主题。
(二)生活化案例内容要从应用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将技能训练与实际应用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要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活化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生活化案例要典型,能涵盖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
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虑怎样设计知识结构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以案例为主辐射到其他知识,要分主次、有侧重,结合学生特点制作出有代表性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四)生活化案例内容要丰富、有层次
因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同,完成案例的速度不一样,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任务快,能力薄弱的学生完成任务慢,早完成任务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
生活化案例的有效使用
72OCCUPATION
2020 09
编辑 强 音
EXPLORATION
教学探索
的同学就会在班上聊天,导致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也无心继续做,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所以课堂的案例内容必须丰富,分开层次,有能力的学生多做,无能力的学生少做,实行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课上都有事可做。
(五)生活化案例操作步骤要具体,将其设计成学案
对案例作品完成的步骤要具体细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案例作品。
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学生明白题目要求,能够围绕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案例的使用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化案例作品
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欲望。
老师对完成案例的步骤做出解释,给学生发放写有案例操作步骤的学案。
让学生在完成案例作品制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知识,获得丰富的经验,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在学生完成案例作品的过程中要巡视,并指导、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让学生在“做”中掌握知识、练就技能。
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点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
(三)点评学生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当学生完成案例作品时,收获知识的喜悦感、操作成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用多媒体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点评,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适时对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记录学生完成案例作品的情况通过记录学生完成案例作品的情况,老师了解了学生学习状况,如哪些学生没完成作品、哪些学生完成作品一般、哪些学生完成作品较好,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从而防止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分组合作学习
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很好、操作熟练,而有些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起点比较低。
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基础好的学生在帮助同学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优等生的一些关照,能够及时解决一些操作问题,也使他们体会到收获知识、练就技能的乐趣。
四、使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效果
(一)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建设一支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队伍”,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的生活化案例源于日常生活。
把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即所用,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
这体现了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充分展示了中职学校“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活化案例直观、实用、理论性低,降低了学习起点,使班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到学习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学习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的自信,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授课,是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案例,教师要对教材和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这对教师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能使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实例和辅导学生操作、点评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
使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对教师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不仅要丰富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及时了解计算机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更新换代,从而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涛.士官任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2).
[2] 陈怡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文教资料,2006(4).
(作者单位: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73
OCCUPATION
2020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