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信息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信息技术的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校对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视。

在信息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一、融入学生中,了解学生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

和学生交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和学生做朋友,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了信息技术,有些家里就有电脑,对电脑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没接触过电脑的。

严重分化,这种的情况确实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讲得太细,没有或只有很少电脑基础的同学很喜欢,但已经有了基础的学生会显得很不耐烦,上课时不认真。

比如,在学习在计算机中输入文字,没有电脑基础的同学感到很新鲜,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很高,但是已经懂得电脑打字的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到不屑一顾。

然而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汉字输入时的指法都不正确。

于是上课时,我首先强调汉字输入一定要使用正确指法。

这样就把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因为他们自己的指法是否正确不确定,迫切想知道正确的指法。

二、发挥信息基础较好的学生作用
计算机是实践很强的学科,要熟练程度达到要求,必须提供足够的实践时间。

但信息技术的课一周只有一节课,时间非常少。

在上课时,综合算,老师讲授、提问占20分钟,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占20分钟。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占5分钟。

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但基础差的学生,由于不熟练,需要教师不断地指导,耽误很多时间,没做多少,下课铃就响,因此有些学生就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合理分配小组之间的学生搭配,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互相穿插,让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合理利用了时间,保证课程正常进行,满足基础好的同学好为人师的心理,同时带动其他同学的过程,也是互相提高的过程。

三、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练的枯燥过程,要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给学生提出具体任务,让学生分组自己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高技能,学习知识。

教师布置任务,要合理安排并把握好任务的难易程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小组提供相应任务。

任务难了容易使学生浪费太多时间,教学效果不理想,更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太容易则使学生产生自负和骄傲的心理,看不到自己知识掌握程度。

总之,老师布置的任务要让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同学们心理产生战胜困难的胜利感,从而树立了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要讲清楚操作步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考虑,按成人的思考方式是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对于实践性的知识,即使是细微的步骤,也不可忽略,当然可以让学生探求操作步骤,但是要走很多弯路,教学时间本来就短。

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讲清楚教学步骤。

对于操作中的任何步骤,哪怕是细小的,都要讲解清楚。

有些操作对于老师来说已经很顺利了,但对于学生,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是个难题。

五、密切关注信息技术支持设备的发展,经常给学生讲计算机科技的最新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热情
在学生心目中,计算机是属于高科技的产物,计算机很神奇,他们对于计算应用领域的成果非常感兴趣,神舟飞船、运载火箭、歼十战斗机、航空母舰…。

教师抓住和利用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心理,提高他们探索热情。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先进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

同时,要做科研型学者教师,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