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考研冲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名词解释;
⑶填空;
⑷选择;
其中以简答和名词解释为主。
2.分析题: ⑴刀具角度; ⑵六点定位;
⑶精度分析; ⑷工艺分析;
3. 计算题:
⑴定位误差; ⑵统计分析;
⑶尺寸链:①工艺尺寸链计算;
②装配尺寸链计算。
第一章 机械加工方法
第一节 零件的成形原理 第二节 机械加工方法
一、车削 二、铣削 三、刨削 四、钻削与镗削 七、磨削
3)单个表面的定位是组合定位分析的基本单元。
例如图4-21所示的三个支承钉定位一平面时,就以 z 平面定位作为定位分析的基本单元,限制 x y z 向
自由度,而不再进一步去探讨这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分别
由哪个支承钉来限制。否则易引起混乱,对定位分析毫
无帮助。
[例4-1]分析图4-22所示定位方案。各定位元件限制 了几个方向自由度?按图示坐标系限制了哪几个方向的自由 度?有无重复定位现象?
并且不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等条件下描述的。
思考与练习题
2-2 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
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 2-5 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
不同? 2-6 金属切削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 2-9 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
第二节 刀具材料 第三节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物理现象 第四节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
第五节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一、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 二、切削温度的测量 三、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第六节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第七节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件材料加工性
刀具的标注角度: 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制造和刃磨刀具所必需的、并在刀具
15.刀具破损(重点掌握脆性破损的形式和刀具发生破损的原 因)
16.切削用量的选择 *确定切削用量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说明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依据,并具体说明三要素的选 择方法
*说明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依据,并具体说明三要素的选 择方法
17.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衡量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两个(VT,Kr) *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途径
四、五、六章为 60 分
五、考研试卷
1.出题:出题教师直接由研究生院指定,并签订保密协议。 交题后销毁考题,不得保存。
2.一次出两套考题,研究生院选定一套。 3. 一套试卷两人出题,共四人。 4. 考试内容及考分:一、二、三章为 40%(60分)
四、五、六章为 60%(90分)
六、考试题型
1.问答题: ⑴简答;
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2-13 刀具的正常磨损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是什么?刀具的磨损应限制在哪一阶段?
2-14 刀具磨钝标准是什么意思?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2-15 什么叫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
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 2-23 刀具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有哪些?各
基本情况介绍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情况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 2.主要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原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有: ⑴切削原理与刀具; ⑵机床设计; ⑶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涵盖以上三门课的内容。
3. 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有 ⑴基础知识; ---数学,物理 ⑵专业基础知识;---力学,制图,公差,金工 ⑶生产实践知识 ---金工实习,生产实习
定位误差的计算: 通常,定位误差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一是先分
别求出基准位移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再求出其在加工尺 寸方向上的代数和,即 Δdw Δ jb Δ jw ;二是按最不利情况, 确定一批工件设计基准的两个极限位置,再根据几何关系求 出此二位置的距离,并将其投影到加工尺寸方向上,便可求 出定位误差。现举例说明两种计算方法的应用。
一定位元件定位单个表面就可解决定位问题的,而是要用几 个定位元件组合起来同时定位工件的几个定位面。复杂的机 器零件都是由一些典型的几何表面(如平面、圆柱面、圆锥 面等)作各种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因此一个工件在夹具中的 定位,实质上就是把前面介绍定位元件作不同组合来定位工 件相应的几个定位面,以达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要求,这 种定位分析就是组合定位分析。
18.机床概述 *机床的基本组成 *内传动链和外传动链 *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的工艺范围 *机床精度(6个)和刚度的概念 *通用机床的型号编制 *专用机床的型号编制
第四章 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节 定位误差分析 第四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组合定位分析: 实际生产中工件的形状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往往不能单
的标注角度、刀具工作角度的变化特点) 5.刀具材料(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常用刀具材料、每种刀
具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能根据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 材料及牌号)
6.切削区的变形过程(切屑的形成过程)----考研参考书《金属 切削原理》P38-41页 *能够描述并用图表示切削变形区的划分 *三个变形区的基本特征 *第一变形区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能利用前角和磨擦角对剪切角的影响规律分析切削区的变 形规律
d2 2
d2 2 s in
d1 2
d1 2 s in
2
2
d 2
1
sin
1
2
2)尺寸H2的定位误差 这是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 量为 C1C2 ,即定位误差:
dw2 C1C2 AC2 AC1 (AO2 O2C2 ) (AO1 O1C1)
d 2
1
sin
1
2
7.切屑的类型及控制(各基本类型的特点、形成条件、切屑可 控性的标准及断屑的方法)
8.积屑瘤(定义、对切削过程的影响、防止积屑瘤产生的方法)
9.切削力(来源、分解及合力、切削功率、测量方法及原理、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分析)
10.切削热和切削温度(来源、测量方法、影响切削温度的因 素分析、切削温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三、任课教师
1.两人一组(轮换授课),一共五组(同时授课);
2.一、二、三章为一人授课;(以第二章为主);
四、五、六章为一人授课;
总共十名教师。(2010年任课教师情况) 四、学时分配 授课学时:64 学时
一、二、三章为 24 学时 四、五、六章为 40 学时 期末考试考卷卷面共100分: 一、二、三章为 40 分
证外圆对内孔的同轴度误差在 T (e) 0.015mm范围内。今按
图示的定位方案,用
⑴组合定位分析要点 1)几个定位元件组合起来定位一个工件相应的几个定
位面,该组合定位元件能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总数等于各个定 位元件单独定位各自相应定位面时所能限制自由度的数目之 和,不会因组合后而发生数量上的变化,但它们限制了哪些 方向的自由度却会随不同组合情况而改变。
2)组合定位中,定位元件在单独定位某定位面时原起 限制工件移动自由度的作用可能会转化成起限制工件转动自 由度的作用。但一旦转化后,该定位元件就不再起原来限制 工件移动自由度的作用了。
品的信息。
前三章内容小结
1.零件的成形方法(了解每种方法的特点和分类) ∆m<0的制造过程 ∆m=0的制造过程 ∆m>0的制造过程
2.机械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每种方法的工艺范围及工艺特点) 3.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主运动、进给运动、切削速度、
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厚度、切削面积) 4.刀具角度(参考平面的定义、各基本角度的定义、不同刀具
3)尺寸H3的定位误差 这是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 量为O1O2 ,即定位误差:
dw3 O1O2 AO2 AO1
d2 2 s in
2
d1 sin
d 1
2
sin22源自2[例4-4]有一批如图4-37所示的工件,
50
h
6(
0 0.016
)mm
外圆, 30H7(00.021)mm 内孔和两端面均已加工合格,并保
11.刀具磨损的形态(能够描述和图示) 12.刀具的磨损原因(掌握各种原因的存在条件、能够针对具
体加工条件分析刀具的磨损原因)
13.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各磨损阶段的磨损原因、磨 钝标准的概念、判断达到磨钝标准的方法、ISO的磨钝标准 的制定)
14.刀具寿命(定义、切削用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经验公式、 并能针对切削温度和刀具材料的耐热性进行分析)
有何优缺点? 补充题:已知下列车刀的主要角度,试画出它们切削部分的
示意图: 1)外圆车刀:γ。= 10°、α。= 8°、κr = 60°、
κr ' = 10°、λs = 4°、α。'= 5° 2)端面车刀:γ。= -15°、α。= 10°、κr = 45°、
κr'= 30°、λs = - 5° 3)镗孔车刀:γ。= 15°、α。= 10°、κr = 60°、
⑶主偏角 k r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 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值。
⑷副偏角 kr 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 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副偏角一般为正值。
⑸刃倾角 λ s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 的夹角。当主切削刃呈水平时,λs 0 ;当刀尖为主切削刃上 最低点时,λs 0 ;当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高点时,λs 0 ; (图2-7)。需要说明的是,图2-6,图2-7的标注角度是在 刀尖与工件回转轴线等高、刀杆纵向轴线垂直于进给方向、
设计图上予以标注的角度。刀具的标注角度主要有五个,以 车刀为例,如图2-6所示,表示了几个角度的定义。
⑴前角 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前角表示前面的倾斜程度,有正、负和零值之分,正负规定 如图2-6所示。
⑵后角 o 在下次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 的夹角,后角表示主后面的倾斜程度,一般为正值。
[例4-3]工件用V形块定位误差计算。
如图4-36所示,直径为
d-
0 Δd
的轴在V形块上定位铣平面,
加工表面的工序尺寸有三种不同的标注方式:
1)要求保证上母线到加工面的尺寸H1, 即设计基准为B, 见图4-36a。
2)要求保证下母线到加工面的尺寸H2 , 即设计基准为C, 见图4-36b。
3)要求保证轴心线到加工面的尺寸H3 , 即设计基准为O, 见图4-36c。
解:三种尺寸标注的工件均以外圆上的圆柱面为定位面,
在V形块上定位。此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O,而V形块
体现的调刀基准则是V形块理论圆(其直径等于工件定位外
圆直径
d
-
0 Δd
的平均尺寸,图中未画出)的轴线。若工件尺寸
有大有小,则将引起定位基准(外圆轴线)相对调刀基准
(理论圆轴线)发生位置变化,接触点E、F的位置也将会
发生变化,为简便起见,加工前以不变点A(V形块两工作
表面的交点)作为调整刀具位置尺寸C的依据。因此,对于
尺寸H1、H2、H3都有因基准不重合定位工作面本身制造误 差而造成定位误差。现分别计算如下:
1)尺寸H1的定位误差 这时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 量 B1B2 ,即定位误差:
dw1 B1B2 AB2 AB1 (AO 2 O2B2 ) (AO1 O1B1)
思考与练习题
1-3 车削加工都能成形哪些表面? 1-4 镗削与车削有哪些不同? 1-6 什么是順铣?什么是逆铣?生产中多采用的是順铣还是
逆铣?为什么? 补充1 镗孔和扩、铰孔在提高孔的加工精度方面有哪些区别? 补充2 磨削加工有哪些工艺特点?
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第一节 刀具的结构
一、运动与切削要素 二、刀具角度
κr '= 30°、λs = 5°、α。'= 8°
第三章 金属切削机床
第一节 概 述
一、机床的基本组成 二、机床的运动 三、机床技术性能指标 四、机床精度与刚度 五、机床型号的编制
思考与练习题
3-1 机床常有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3-2 试说明如何区分机床的主运动与进给运动。 3-3 试举例说明从机床型号的编制中可获得哪些有关机床产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选用
1.10~09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卢秉恒主编 2.08年以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 卢秉恒主编
第1版 卢秉恒主编 3.09年开始 《金属切削原理》 第2版 陈日曜主编
确定为考研用补充参考书 ; 4.10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讲义 作为参考书 总之,还是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3版 卢秉恒主编 的教材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