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复习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复习导学案
一、文言文复习专题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①见藐小之物
必细察其纹理,故.( )时.( )有物外
..( )之趣。
夏蚊成雷,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②心之所向,则或.
( )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
..( )观之,项为之强.(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③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 )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
方.( )出神,不觉呀然
..( )一惊。
④神定,捉虾蟆,鞭.( )数十,驱.( )之别院。
1、本文选自(朝代)代文学家写的《》一书。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翻译文中标有序号和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④
4、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观之,兴正浓()驱之别院()
②为:项为之强()以虫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以:徐喷以烟()以虫草为林()以雨墙坏()
④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蹲其身,使与台齐()神游其中()
5、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并解释:
():():
():():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下面语句描写的内容不属于想象的一项是()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果如鹤唳云端
C、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物外之趣”即因物而生成之意趣,“”中“”和“”分别指和;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中“”、“”和“”分别指、和。
“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丛草、虫蚁、土砾凸者、土砾凹者。
9、文章结尾句属动作描写,想象一下将虾蟆捉在手,打几十鞭子,这是什么样的鞭子?虾蟆竟没死,这是为什么?
10、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趣事”。
11、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2、读了此文后,你得到了那些启示?并拟一条爱惜草坪或热爱动物的标语。
二、《论语》十则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学而》)
㈡、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孔子名,字,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2.下面文言短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传.
不习乎诲女.知之乎
Ayuè xǐnɡ chuán rǔ B.shuō xǐnɡ zhuàn nǚ C.yuè shěnɡ zhuàn rǔ D.shuō sh ěnɡ chuán nǚ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改之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B、诲女知.之乎
C、是知.也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亦君子..乎
B 、士不可以..不弘毅
C 、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D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 6.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7.翻译文中标有序号或横线的句子:
㈠、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㈣、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
(陷入邪说的)危险。
”
㈤、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㈥、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
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㈦、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
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㈩、子贡问道:“有没有一
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8.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①而:学而.
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
不思则罔( )择其善者而.改之( )任重而.道远( )死而.
后已( ) ②之: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知之.
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 ) ③其:择其.善者而改之( )其.
恕乎( ) ④以:可以.为师矣( )仁以.
为己任( ) ⑤焉:见贤思齐焉.( )必有我师焉.
( ) 9.选出下列各语录的内容(填序号):A 、学习态度 B 、学习方法 C 、个人修
养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知之为知之()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写出文中7个成语、2句格言和1个警句:
①7个成语:
②2句格言:
③1个警句:
11.“不亦……乎”是个反问句式,它在文中出现三次,据此你能分析出孔子是
在什么情景下说这番话的?
答:
1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
调的重点是否相同?
答: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话包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答:
14.“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第八则中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
15.你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有没有不同意见?
答:
16.选择你最受启发的一则,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
.........,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
17.请写出几则有关“学习”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
答:
(三)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咏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地点
是,人物
是,召集兼主讲人
是。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
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
起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5)与
儿女
..讲论文
义
(四)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
行.(2)尊君在
不.
(3)相委而去.(4)去后乃至.(5)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7)太丘舍.去
2、句子翻译。
(1)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2)下车引
之。
(3)待君久不至,已
去。
3、写出与“家君”意思相同的古代称呼两个,写在横线
上。
,。
(五)山市
1、《山市》选自《》,作者
是,代著名小说家,世称“”。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连亘.(2)高垣睥睨
..(3)倏.忽(4)人烟市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2)相顾.惊
疑
(3)城市依稀而已
..(4)裁.如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