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
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病毒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1分子葡萄糖底物经EMP途径产生______分子丙酮酸,______分子NADH+H+和
______分子ATP。

4、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______;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
______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而后者则以______作主要碳源;前者以______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______作供氢体。

5、真核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个大类。

6、原生动物是______色、无______,能______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7、厌氧菌的固体培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细菌沥滤又称细菌冶金,主要分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后一步是关键,它由化能自养细菌______来完成的。

9、与营养缺陷型有关的菌株有三种:①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菌种的原始菌株称为
______,②它经诱变剂处理后所发生的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菌株称为______,③再经回复
突变或重组后的菌株称为______。

10、目前对抗体形成机制具有影响力的学说称为______,它是由______(国)的学者______提出的。

二、判断题
11、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只含有叶绿素,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同化CO2合成菌体有
机质。

()
12、有些假单胞菌可以利用多达90种以上的碳源物质。

()
13、在青霉素的生产中,为了提高青霉素的产量,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0h的生长,而在40h后靠低速连续补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半饥饿”。

()
14、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
15、糙面内质网因膜上附着大量核糖体颗粒,故具有合成和分泌胞外蛋白质的功能。

()
16、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
17、做稀释平板测数时,每做一个稀释度都必须更换一支无菌吸管。

()
18、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法。

()
19、如某菌已退化,应通过分离纯化,设法挑选其中未衰退的菌落,以此达到原菌的复壮。

()
20、人类具有很强的免疫力,不需要注意像AIDS、SARS这样的传染病。

()
三、选择题
21、()不是鉴别染色。

A.抗酸性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活菌染色
D.芽孢染色
22、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
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23、在酵母菌细胞壁的4种成分中,赋予其机械强度的主要成分是
()。

A.几丁质
B.蛋白质
C.葡聚糖
D.甘露聚糖
24、从本质上看,病毒应是一种既可以感染态存在,也可以非感染态方式存在的()。

A.非细胞生物
B.分子生物
C.遗传因子
D.分子病原体
25、一般细菌适宜的生长pH为()。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26、在以下各突变株中,一般认为是非选择性突变株的是()。

A.营养缺陷型
B.抗性突变型
C.条件致死突变型
D.产量突变型
27、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28、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
29、能增加NK细胞活性的条件是()。

A.靶细胞与NK细胞的MHC一致
B.NK细胞事先经过致敏
C.存在有辅助细胞
D.存在γ干扰素
30、反刍动物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竞争关系
四、名词解释
31、原体和始体
32、类病毒(viroid)
33、厌氧乙酰-CoA循环
34、限量补充培养法
35、免疫球蛋白(Ig)
五、简答题
36、简要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7、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改变环境pH,试述其原因、变化规律及调节措施。

38、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
39、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
40、一酵母乙醇发酵途径中,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但可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试解释这一现象?
六、论述题
41、试述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肽聚糖;磷壁酸;肽聚糖;脂多糖;磷脂;脂蛋白
2、【答案】核酸;蛋白质
3、【答案】2;2;2
4、【答案】光能;CO2;有机物;H2O;有机物
5、【答案】低等真菌;高等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6、【答案】无;细胞壁;自由
7、【答案】高层琼脂柱;厌氧培养皿;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技术;厌氧手套箱
8、【答案】溶矿;置换;再生浸矿剂;氧化亚铁硫杆菌
9、【答案】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
10、【答案】克隆选择学说;澳大利亚;Burnet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对
13、【答案】对
14、【答案】错
15、【答案】对
16、【答案】错
17、【答案】对
18、【答案】对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C
22、【答案】C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D
27、【答案】D
28、【答案】C
29、【答案】D
30、【答案】B
四、名词解释
31、答:原体是指衣原体生活史中具有感染力的细胞,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
细胞厚壁、致密,不能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

始体是指原体经空气传播,遇
到合适的新宿主后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并在其中生长,转化成无感染力的细胞。

32、答: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相似的感染性颗粒。

类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可传染致病因子,只在植物体中发现,其所含核酸为裸露的
环状ssDNA,相对分子质量很小。

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和作用于蛋白质的各种理化因素,如蛋白酶,胰蛋白酶,尿素等都不敏感,不被蛋白酶或脱氧核糖核酸酶破坏,但对RNA
酶极为敏感。

33、答:厌氧乙酰-CoA循环,又称活乙酸途径,是近年来在一些能利用氢的严格厌氧菌包括产甲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乙酸菌中发现的新的自养CO2还原途径。

不存在Calvin 循环,由乙酰-辅酶A途径来担任CO2还原功能。

34、答:限量补充培养基是指把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接种在含有微量(<0.01%)蛋白胨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野生型细胞就迅速长成较大的菌落,而营养缺陷型则因营养受限制故生长缓慢,只形成微小菌落,从而检出营养缺陷型的一种方法。

35、答:免疫球蛋白是指一类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有关的各种球蛋白,是抗体的同义词。

纯化后的Ig分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

五、简答题
36、答:(1)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
真核生物细胞鞭毛呈“9+2”型,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在细胞质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

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围被9 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

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但在电镜下呈“9+0”型,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中央则没有微管和鞘。

(2)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生理功能
①真核生物的鞭毛以拍打式运动帮助其游动,不像原核生物的鞭毛以旋转式运动。

②某些真核生物,特别是许多原生动物具有较短的,数目更多的,作为运动结构的纤毛。

37、答:(1)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引起环境pH改变,原因及规律如下:
①微生物可以将糖类发酵形成有机酸,将脂肪水解成有机酸,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的正电部分,引起培养基pH下降;
②而蛋白质的脱羧反应形成胺类,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的酸根,都会引起 pH上升;
③培养过程变酸变碱与培养基的碳氮比也有极大的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例如培养各种真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值常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例如培养一般细菌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值则常会明显上升。

(2)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
①在培养基成分中加入缓冲性物质如磷酸盐、碱如CaCO3等以保证微生物处于较稳定和
合适的pH环境。

②培养过程中,如发现培养基过酸时,加适量的氮源,提高发酵的通气量;培养基过碱时,适当增加碳源,降低通气量。

38、答: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与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能缩短发酵周期;
(2)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自动控制;
(4)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
(5)产品质量较稳定。

39、答: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

(1)实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和恒浊的连续培养的恒浊方法有: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
的方法是回流二次沉淀池沉降的污泥。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是调控培养器中流入、流出液的流速,使培养液中的微生
物浓度基本恒定。

(2)两者的不同点表现为: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实现恒浊靠回流维持污泥浓度恒定。

②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靠调控流速维持。

40、答:(1)酵母在对葡萄糖进行糖酵解后,会生成丙酮酸和NADH,在无氧条件下的时候,丙酮酸会脱羧生成乙醛,乙醛由NADH提供还原力,生成乙醇,在此过程中NAD
+重生出来,可再用于接受代谢过程中产生的H+和电子。

(2)如果乙醛到乙醇这个步骤
被阻断,那么还原力NADH即会用于还原磷酸羟基丙酮生产磷酸甘油,进而水解成甘油,当甘油达到一定浓度,能够抑制菌体的生长。

(3)而在有氧条件下,即使乙醛到乙醇这个步骤被阻断,NADH主要会经由电子呼吸
链传递出电子和H+,从而生成ATP,进而重生出NAD+。

因此代谢不会在此条件下被抑制,故表现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
六、论述题
41、答: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有:(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镜
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3)一个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4)缺少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只能利用宿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
核酸和蛋白组分;
(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于干扰素敏感;
(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