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种方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5%,特异性为98.1%[1]。
但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左移, MCV减小,RD W正常时,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不大[2]。
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过程中,随着铁元素的补充,大量网织红细胞及MC V正常的红细胞释放到外因血与病态红细胞并存,此时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基线增宽,标志着治疗有效。
国内有报道[3]用RD W动态变化观察I DA治疗用药亦有一定临床价值。
3.2 巨幼细胞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 11例患者均MCV增加、RDW增加,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右移,为大细胞性贫血。
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分裂正常成熟红细胞的及网织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与病态红细胞并存,直方图出现双峰,基线增宽。
由于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增大多是轻度大细胞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巨大红细胞,所以巨幼细胞性贫血时MCV增加更明显。
同时,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的形态变异非常显著(可出现镰状、球形、靶形)[1],且具有一定数量的碎片红细胞。
所以,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较巨幼细胞性贫血明显,其RD W高于后者。
3.3 肾性贫血 此类贫血为慢性贫血,大多表现为MCV正常。
个别患者表现为轻度异常,可能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有关。
3.4 再生障碍性贫血 8例中6例MCV及RD W均正常,有2例轻度MCV增加及RD W增加考虑可能与所观察病例严重贫血及输血有关。
3.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此时,MCV正常或增加,RDW 增加,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红细胞可出现明显大小不均相符。
且所观察病历大多为老年人,也与临床相符。
综上所述,MCV、RD W结合红细胞直方图,进行综合分析,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及治疗观察均有一定意义。
临床医生可根据MCV及RDW的变化,对患者有初步的诊断,明确进一步的检查方向,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门剑龙,徐凤华,华维.红细胞MC V、R DW值鉴别贫血的临床价
值[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5):241.
[2] 张辉,刘秀焕.红细胞直方图和几种贫血相关性的探讨[J].内
蒙古医学杂志,2004,36(2):84.
[3] 马骏龙,丛玉隆,韩晓萍,等.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缺铁
性贫血疗效观察的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6(12):
312.
(收稿日期:2006212213)
用两种方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
徐瑞敏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北京101200)
[摘 要]分析总结凝聚胺法、B i ovue法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分析试验结果,以便找出不规则抗体筛检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血型不规则抗体;凝聚胺法;B i ovue法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0720846202
在血库的工作实践中对受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在输血的治疗过程中,由于ABO血型系统以外的血型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时有报道,不规则抗体筛选是十分重要的,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可以在配血前检查意外的抗体,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缺少相应抗原的相配合的血液。
临床实验室用于筛选血型抗体的方法较多,本文采用凝聚胺法,博唯优柱凝集技术两种方法对受血者血清(血浆)进行不完全抗体的检测,以便找到适合基层实验室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标本为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临床受血者865例。
术前或输血前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用E DT A抗凝在室温下以3400r/m in速度离心,收集血浆。
1.2 试剂 试剂谱细胞,凝聚胺由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微柱凝胶免疫试剂卡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 方法 凝聚胺法:凝聚胺是一种四胺的聚合物,可中和红细胞上的负电荷,降低Zeta电位,缩短红细胞间距离,形成一种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现象。
B i ove法:红细胞挡在柱子的上端,表示红细胞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
红细胞通过凝胶的缝隙到达柱子的地步,表示红细胞未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剂,试验结果为阴性。
统计学检验 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B i ovue法 在865例标本中,阳性16例,阳性率为1. 85%。
2.2 凝聚胺法 在865例中,阳性19例,阳性率2.19%。
2.3 试验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用于检测的试剂有两种,分别为2人份细胞组和3人份细胞组。
本试验采用的是3人份细胞组。
人类的血型非常复杂,除ABO血型系统以外,还有很多血型系统。
由于A BO血型系统十分复杂,抗2A、抗2B为完全抗体,实验室易于检出。
而ABO系统以外的血型抗体多为不完全抗体(I gG)难以检测。
大约有0.3%~2%的人对外来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可由输血、注射、血型不合的妊娠反应或血制品引起[1]。
但是也有些病例免疫原因不详。
故对受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选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或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 DN)。
为此,我院在交叉配血前用谱细胞对患者的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以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防止由于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的发生。
抗体筛选技术要求,尽可能多的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尽可能少的检测出无临床意义的抗体,尽可能快地完成抗体检测。
目前完成筛选抗体的谱细胞多为%~5%的O型红细胞悬液制剂,有不少于8人份的包括了主要血型系统抗原的红细胞组成。
可
6
48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月第14卷第7期(旬刊) J P M T,M arch.2007,Vol.14,No.7(Issued Every Ten Days) 1.42
2
以明确鉴定最常见的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
在交叉配血前,先用3组谱细胞对受血者血浆进行筛选,每种筛选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范围及情况。
立即离心盐水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干扰ABO血型的盐水反应活性抗体,但是此方法会检查出无临床意义的抗体,而漏检IgG 性质的抗体。
L iss2间接抗原技术可以有效的检出不规则抗体(I gG),但是无法排除无临床意义抗体的干扰。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所需实验时间少,方法灵敏。
但是反应温度为室温,因此无法排除无临床意义抗体的干扰。
本试验显示,B i ovue和凝聚胺筛选不规则抗体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
凝聚胺具有灵敏度高、价廉、快速,且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作为常规筛选试验。
B i ovue灵敏度高、快速,结果观察直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受血者的血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方法,用凝聚胺法进行常规的检测,遇到阳性标本再用B iovue复检,以保证尽可能快地完成不规则抗体的检测。
尽可能多的检测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范道旺.输血前检查[J].北京临床输血讲义,2003:3.
(收稿日期:2006212225)
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
林丽梅
(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观察定眩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13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
治疗组用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综合治疗。
两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症较西药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眩晕症;定眩汤;西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0720847202
眩晕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症,常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效果参差不一。
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6年7月,采用自拟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经确诊病例(经检查均排除脑部肿瘤病例)共130例,为本院门诊患者。
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
治疗组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18岁~76岁;病程2d~11a。
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6岁~75岁;病程1d~9a。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
症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耳聋、眼球震颤、面色苍白等。
起病一般较缓慢,渐渐加重,常反复发作,按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不足、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窍5型。
西医诊断为内耳性眩晕、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列为观察治疗对象。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自拟定眩汤治疗,其基本方药为: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30g(先煎)、川芎10g、白芍15g、法夏15g、白术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2g、女贞子15g、甘草5g。
加减:气血亏虚加黄芪、党参、当归;肾精不足加枸杞子、五味子、山萸肉;痰湿加胆星、陈皮;血瘀加丹参、牛膝、赤芍;呕恶加竹茹、苏梗、代赭石;高血压加葛根;夜寐不安加酸枣仁、远志、麦冬等。
1剂/d,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7d为1个疗程。
对照组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 l加入肌苷0.4g、维生素B60.1g、辅酶A100U、维生素C0.2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次,3次;谷维素片3次;次,3次,维生素B
6
片次,3次。
连服为个疗程。
两组可视病情转归需要再行第个疗程。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
治愈:眩晕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0.5a无复发;有效:眩晕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偶有头晕或漂浮感;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9
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9%。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547(72.3)14(21.5)4(6.2)93.83
对照组6536(55.4)12(18.5)17(26.2)73.9
注:与对照组比较,3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眩晕是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一类复杂的症状,涉及到多个学科,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或如坐车船、甚则扑倒为主要特征。
而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多与肝、脾、肾脏功能失调及风、火、痰、湿、虚、瘀有关。
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以肝肾不足或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肝风、痰、火、湿浊、血瘀为主。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肝风内动所致;《素问玄机原病式》“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旋转”,指出眩晕是风火为患;《丹溪心法头脑》有“无痰不作眩”,指出眩晕是因湿痰阻遏气机而成;《灵枢灵气》认为“上虚则眩”。
“无虚不作眩”,指出眩晕因虚可致。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眩晕则生;或肝阳化火,上扰头目;或思虑劳倦,脾失健运,痰浊水湿;或气滞血瘀阻于经络,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被蒙,头脑失养均可致眩晕。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镇逆定眩;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生物碱能够通过
74
8
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3月第14卷第7期(旬刊) J P MT,March.2007,Vo l.14,No.7(Iss ued Every Ten Days)
/d/d20m g//d
20mg//d7d1
2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