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天津市新高考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题9分)一个质点受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保持二力的方向不变,只将F1突然增大为F1+ΔF,并保持不变,则该质点此后将做
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减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变化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
2.(本题9分)如图,一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A→B→C的运动过程中()
A.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B.小球在C点加速度为0
C.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3.(本题9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之一的雅安碧峰峡基地位于东经103°,北纬30°。
地球可以看作半径为R的球体,则在该中心处的物体与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A.3∶3 B.3∶2 C.2∶3D.1∶2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在细绳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向心加速度大小和所受拉力大小分别是
A.v
R
,
v
m
R
B.
2
v
R
,
2
v
m
R
C.vR,mvR D.2v R,2
mv R
5.(本题9分)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转/秒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
A .向上 10cm/s
B .向上 20cm/s
C .向下 10cm/s
D .向下 20cm/s
6. (本题9分)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H 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 ,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分别是
A .mgh ,减少mg(H-h)
B .-mgh ,增加mg(H+h)
C .-mgh ,增加mg(H-h)
D .-mgh ,减少mg(H+h)
7. (本题9分)如图所示,用劲度系数为15N/m 的轻弹簧悬挂一个绝缘带有电荷量为72.010C -⨯的小球A ,此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 。
在A 的正下方放一个带电球B 时,弹簧伸长量增加4cm ,此时两球相距12cm 。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922910N m /C k =⨯⋅,A 、B 可视为点电荷,则( )
A .A 球受到的库仑力是2.1N
B .A 球受到的库仑力是1.5N
C .B 球带负电,电荷量是51.210C -⨯
D .B 球带负电,电荷量是64.810C -⨯
8. (本题9分)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0~1 s 内,合外力做正功
B .在0~2 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在1 s~2 s内,合外力不做功
D.在0~3 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
9.(本题9分)2017年9月29日我国成功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3颗新型卫星送入轨道,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在这一瞬间关于火箭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对燃气的作用于力大于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
B
.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等于火箭的重力
C.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
D.火箭的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很大
10.(本题9分)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P、Q,物块P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物块Q用轻弹簧吊在物块P下面,用竖直向上的推力推物块Q,使轻绳的拉力刚好为零,保持两物块静止不动。
现撤去推力F,则在物块Q由静止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轻绳不会被拉断)
A.物块Q的机械能一直增加
B.初末两状态,物块Q的机械能相等
C.物块Q的机械能不断减小,转化成了弹簧的弹性势能
D.Q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Q动能的增加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本题9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心与月球中心之间的距离为r,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月球公转周期为T1,地球自转周期为T2,地球公转周期为T3,近地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4,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条件可知正确的选项是( )
A.月球公转运动的加速度为
2
2
1
4r
T
B
.地球的密度为2
13GT π C .地球的密度为2
43GT π D .太阳的质量为 23
23
4s GT π 12. (本题9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最低点P 缓慢地移到Q 点,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做功为mgL(1-cos θ);
B .拉力F 做功为FLsin θ ;
C .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mgL(1-cos θ);
D .水平力F 做功使小球的机械能增加mgL(1-cos θ);
13. (本题9分)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B .它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C .它是发射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D .它是发射地球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
14. (本题9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 的滑块A 以1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质量为2kg 的滑块B 以2m/s 的速度向左运动并与滑块A 发生碰撞,已知滑块B 的左侧连有轻弹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滑块A 的速度减为0时,滑块
B 的速度大小为3m/s
B .当滑块A 的速度减为0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1.5m/s
C .两滑块相距最近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3m/s
D .两滑块相距最近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lm/s
15. (本题9分)经典力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下列运动适合用经典力学研究和解释的是( ) A .“墨子号”量子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规律
B .“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光,射向云南雨江高美古站,首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距离达千里级的量子密钥分发
C.氢原子内电子的运动
D.高速飞行的子弹的运动
16.(本题9分)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4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由上述条件可知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2 m/s²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 m/s²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2m/s D.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 m/s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7.(本题9分)(1)读出图中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图a的读数为___________cm.图b读数为________cm.
(2)如图所示,甲图为一段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现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
①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R=____________。
②然后用以下器材用伏安法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其电阻:
A.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约为0.1Ω
B.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1A
D.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内阻忽略
F.电键K,导线若干
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___.
③如果实验中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并测出该棒的长度为L、直径为d,则该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8.(本题9分)如图甲所示,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kg的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O
为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2
m/s。
那么:
(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_____(选填番号)
A.动能变化量与重力势能变化量
B.速度变化量和重力势能变化量
C.速度变化量和高度变化量
(2)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3)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J,动能增加量ΔE k=____J.(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9.(6分)将一个小球从台阶上的A点斜向上抛出,小球刚好经过台阶的顶点B
(未与B发生相碰)之后落到地面上的P点。
已知B、P两点水平方向的距离为L,P、B两点竖直方向的距离为3L,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L,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从抛出到落地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2)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
20.(6分)(本题9分)夏天到了,水上滑梯是人们很喜欢的一个项目,它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斜滑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起点A距水面的高度H =7.0m,BC长d=1.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h=1.0m.一质量m=60kg的人从滑道起点A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人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g=10m/s1,sin37°=0.6,cos37°=0.8,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求:
(1)人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和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υ;
(1)保持水平滑道端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水平滑道高度h和长度d到图中B′C′位置时,人从滑梯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则此时滑道B′C′距水面的高度h′.
21.(6分)(本题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飞来,射入原来静止悬挂、质量为M的沙袋,并留在沙袋中,与沙袋共同上摆,但没有到达悬点高度,绳子长度为L。
沙袋尺寸远小于绳长L,不计空气阻力,绳子为轻绳,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子弹射入沙袋过程,子弹和沙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
(2)子弹和沙袋共同上摆过程能到达的最大高度h;
(3)子弹和沙袋共同上摆过程,绳子的最大拉力T。
22.(8分)(本题9分)如图所示,带有1
4
光滑圆弧的小车A的半径为R,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C
置于木板B的右端,A、B、C的质量均为m,A、B底面厚度相同.现B、C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与A碰后即粘连在一起,C恰好能沿A的圆弧轨道滑到与圆心等高处.则:(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B、C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2)滑块C返回到A的底端时AB整体和C的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一个质点受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沿F1和F2的合力方向。
现保持二力的方向不变,只将F1突然增大为F1+ΔF,并保持不变,则物体所受新的
合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原来F 1和F 2的合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且新的合力保持不变,所以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故D 项正确,ABC 三项错误。
点睛: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加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D
【解析】
在小球由A→B→C 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动能增大,在B 点与弹簧接触后,开始重力大于弹力,向下做加速运动,然后弹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在重力和弹力相等时,小球动能最大,到最低点动能为零,合力向上,加速度不为零,AB 错误;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弹簧对小球做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C 错误;从A 到C 点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D 正确.
3.B
【解析】
【详解】
向心加速度2a r ω= ,在该中心处的物体与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加速度之比为
轨道半径比,即cos30:2R R ︒= 。
A.
3与计算结果不符,A 错误。
B. 2与计算结果相符,B 正确。
C. 2∶
C 错误。
D. 1∶2与计算结果不符,
D 错误。
4.B
【解析】
【详解】
小球所受的拉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F m R
= 向心加速度
2
F v a m R
== 故选B .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每秒转2圈,则转1圈的时间为0.5s ,而螺距为10cm ,所以每秒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距离为20cm ,即速度大小为20cm/s .又因为彩色螺旋斜条纹是从左下到右上,且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人眼观察某一个空间位置处的彩色条纹,由于圆筒在转动,经过很小的时间间隔△t 后,同一位置处不是彩色条纹,变成了圆筒壁,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人眼错认为原来的点向下移动了一小段,就会感觉条纹的运动方向向下.故选D .
6.D
【解析】
【详解】
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地面离零势能点的高度为-h ,物体重力势能为:
E p =-mgh
物体下落的高度差为H+h ,所以重力做功为:
W= mg(H+h)
重力势能减小mg(H+h)
A. mgh ,减少mg(H-h);与分析不符,故A 项错误。
B. -mgh ,增加mg(H+h);与分析不符,故B 项错误。
C. -mgh ,增加mg(H-h);与分析不符,故C 项错误。
D. -mgh ,减少mg(H+h);与分析相符,故D 项正确。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A 球受到的库仑力
2==15410N 0.6N F F k x -⋅∆=⨯⨯=弹库
故AB 错误;
CD .弹簧伸长,说明A 和B 相互吸引,带电性不同,故B 球带负电,根据库仑定律
A B 2=q q F k
r
库 则 2B A F r q kq =
库
解得
6B 4.810C q -=⨯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8.A
【解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在0-1s 内,动能增加,故合外力做正功,故A 正确;
B .在0-2s 内,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合外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B 错误;
C .在1-2s 内,动能减小,故合外力做负功,故C 错误;
D .在0-3s 内,动能先增加后减小,故合外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D 错误.
9.C
【解析】A 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火箭对燃气的作用于力与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故A 错误;
B 项:由于火箭向上加速,所以燃气对火箭的推进力大于火箭的重力,故B 错误;
C 、
D 项: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由于推动力作用,火箭立刻获得加速度,但是由于“瞬间”这个时间很小接近于零,由v=at ,故火箭的速度很小,故可知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很大,故C 正确,D 错误。
点晴:掌握好“瞬间”的含义,此时间很多时候可以认为是零;其次要知道物体速度变化量是加速度在时间上的积累。
10.B
【解析】
【详解】
轻绳的拉力刚好为零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的弹力等于mg ,弹簧的压缩量1mg x k =
;物块Q 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的弹力等于mg ,弹簧的伸长量2mg x k
=. AB .在物块Q 由静止向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弹簧由压缩变为伸长,且初始压缩量等于最终伸长量;弹簧对物块Q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物块Q 的机械能先增加再减小,且初末两状态,物块Q 的机械能相等.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
C .物块Q 的机械能先增加再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 项错误.
D .初末两状态,物块Q 的机械能相等,则此过程中Q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Q 动能的增加量.故D 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ACD
【解析】
【详解】
A .月球向心加速度为:
22
221124r a r r T T ππω==⨯=() , 故A 正确;
BC .对地球的近地卫星:
2
1224
4M m G mR R T π= 以及
M 1=43
πR 3ρ, 联立解得:
2
43GT πρ=, 故C 正确,B 错误;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圆周运动,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2
223
4Mm G ms s T π=, 解得:
23
23
4s M GT π=, 故D 正确;
故选ACD 。
12.CD
【解析】
【详解】
(1)在小球缓慢上升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态,合力为零,故合力做功为零,A 错误;
(2)分析可知,拉力F 为变力,故无法使用功的表达式来计算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1cos 0F W mgL θ--=,则拉力F 做的功为()1cos F W mgL θ=-,故B 错误;
(3)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为:(1cos )p E mgh mgL θ∆==-,C 正确;
(4)由题意可知,小球缓慢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1cos )mgL θ-,故系统机械能增加(1cos )mgL θ-,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增加的机械能等于除重力以外,水平力F 做的功.即水平力F 做
功,使得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了(1cos )mgL θ-,D 正确.
故本题选CD .
13.BC
【解析】
【详解】
第一宇宙速度有三种说法:①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②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③它是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 ,它绕地球飞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因此7.9km/s 不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大于此值也可以,只不过物体做的是椭圆轨道运动,7.9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也是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BC 正确,A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注意第一宇宙速度有三种说法:①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②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③它是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14.BD
【解析】
【详解】
A 、
B 、以向右为正方向,A 、B 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当滑块A 的速度减为0时,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A A B B B B m v m v m v +=′,
即:B 11222v '⨯+⨯
=⨯(﹣),B v ' 1.5m /s =-,方向向左;即当滑块A 的速度减为0时,滑块B 的速度大小为1.5m/s ,A 错误,B 正确;
C 、
D 、两滑块相距最近时速度相等,设相等的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A A B B A B m v m v m m v +=+,
解得:v 1m /s =-,大小为1m /s ;C 错误;D 正确;
15.AD
【解析】
【详解】
A 、“墨子号”量子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宏观物体的运动,适合用经典力学研究和解释,A 正确;
B 、量子密钥分发是微观粒子运动,不适合用经典力学研究和解释,B 错误;
C 、氢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是微观粒子运动,不适合用经典力学研究和解释,C 错误;
D 、高速飞行的子弹的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适合用经典力学研究和解释,D 正确;
16.AD 【解析】 AB. 根据x 3
−x 1=2aT 2得,加速度a= 31220.80.4221
x x T --=⨯=0.2m/s 2,故A 正确,B 错误; C. 第2次、第3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x 2=x 1+aT 2=0.4+0.2×1m=0.6m ,则第2次闪光的瞬时速度v 2= 120.40.6221
x x T ++=⨯=0.5m/s , 则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v 1=v 2−aT=0.5−0.2×1=0.3m/s.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点睛: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第2次闪光的速度,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光时的速度.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7.1.052 1.0295 200.0 见解析
24Ud IL π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cm ,游标读数为0.02×26mm=0.52mm ,所以最终读数为1cm+0.52mm=1.052cm .
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10mm ,可动刻度示数为29.5×0.01mm=0.295mm ,螺旋测微器示数为10mm+0.295mm=10.295mm=1.0295cm .
(2)①多用电表的读数:20×10Ω=200Ω;
②待测电阻阻值为20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200 20000.1A R R ==,3000 15200
V R R ==,则有: V A R R R R >,则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③由欧姆定律可得,电阻阻值U R I =,由电阻定律得:2()2
L L R d S ρρπ==,则电阻率24Ud IL πρ= . 18.A 左 0.31 0.30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动能的增加量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相等,A 正确,BC 错误。
第二空:重物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在增大,故相邻点间的距离应该是增大的,由图可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
第三空: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21.09.8 3.1510J 0.31J p OB E mgh -∆==⨯⨯⨯=;
第四空:打B 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2
4.85 1.7510m /s 0.775m /s 220.02OC OA B x x v T --⨯-===⨯,由初速度为零,则此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2211 1.00.775J 0.30J 22k B E mv ∆=
=⨯⨯=。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9.(1)(2 2 【解析】
【详解】 (1)根据抛体运动的特点,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轨迹的最高点为D 。
由A 到D 、由D 到B 、由D 到P 三段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相等,都等于L ,因此三段时间都相等。
设由A 到D 的时间为t ,设D 到高台AB 的距离为h ;
由A 到D ,竖直方向212
h gt = 由D 到P ,在竖直方向上,竖直方向()2132h L g t t +=
+
解得t =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3T t ==(2)小球由A 到D 水平方向Ax L v t
= 竖直方向Ay v gt =
A v =
解得A v =设A v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tan 2Ay Ax v v θ==
此时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2.
20. (1) 1100J ;45m/s (1) 当h '=1.5m 时,水平位移最大
【解析】
【详解】
(1)运动员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11W f s mgd μ=+
f 1=μmgcos θ
s 1=sin H h θ
- 解得
W =1100J
mg (H -h )-W =12
mv 1 得运动员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
v =45 m/s
(1)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
h '=12
gt 1 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保持不变W =1100J
根据动能定理得:
mg (H -h ')-W =12
mv 01 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x =v 0t
x=4'(5')h h -
当h '=1.5m 时,水平位移最大.
21.(1)
(2) (3)
【解析】
试题分析:子弹和沙袋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射入沙袋的瞬间沙袋获得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求出子弹打沙袋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子弹射入沙袋中随沙袋一块上升
的最大高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绳子的最大拉力。
(1)规定子弹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得,mv 0=(M+m )v
解得: 损失的机械能为:
(2)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解得:
(3)子弹和沙袋共同上摆过程中在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最大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的综合运用,通过动量守恒求出子弹射入沙袋后的速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1)023v gR = (2)123gR v =
,253gR v = 【解析】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与机械能相结合的问题.
(1)设B 、C 的初速度为v 0,AB 相碰过程中动量守恒,设碰后AB 总体速度u ,由02mv mu =,解得02
v u = C 滑到最高点的过程: 023mv mu mu +=' 222011123222
mv mu mu mgR +⋅=+'⋅ 解得023v gR = (2)C 从底端滑到顶端再从顶端滑到底部的过程中,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有01222mv mu mv mv +=+
22220121111222222
mv mu mv mv +⋅=+⋅ 解得:123gR v =253gR v =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本题9分)利用电容传感器可检测矿井渗水,及时发出安全警报,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如图所示是一种通过测量电容器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矿井中液面高低的仪器原理图,A 为固定的导体芯,B 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 为导电液体(矿井中含有杂质的水)),A 、C 构成电容器.已知灵敏电流表G 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电流从哪侧流入电流表则电流表指针向哪侧偏转.若矿井渗水(导电液体深度h 增大),则电流表( )
A .指针向右偏转,A 、C 构成的电容器充电
B .指针向左偏转,A 、
C 构成的电容器充电
C .指针向右偏转,A 、C 构成的电容器放电
D .指针向左偏转,A 、C 构成的电容器放电
2. (本题9分)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开始下落全程
34的高度所用的时间和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为( ) A .1:2
B .()1:32-
C .()()21:32--
D .3:2
3. (本题9分)某质点同时受到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个恒力作用而平衡,某时刻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以后这物体将 ( )
①可能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其轨迹可能为抛物线 ④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本题9分)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
B .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
C.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D.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5.(本题9分)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B、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C 、人加速奔跑时,地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的作用力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所以物体一定保持平衡
6.(本题9分)在下列研究中,有下划线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B.研究流星的坠落轨迹
C.研究运动员的跨栏动作D.研究蝴蝶翅膀的振动
7.(本题9分)物体做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
B.速度的变化率不断增大
C.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均竖直向下
D.相同时间内速率变化量相同
8.(本题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质量为M的斜面体上.已知斜面体倾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C.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D.斜面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
9.(本题9分)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端,用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上,F做功为W1,生热为Q1;第二次让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F做的功为W2,生热为Q2,则应有( )
A.W1<W2,Q1=Q2B.W1=W2,Q1=Q2
C.W1<W2,Q1<Q2D.W1=W2,Q1<Q2
10.(本题9分)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有正负,因此功是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