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社会实践报告活动时间:20xx年7月25日至8月23日活动地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宜春市奉新县干洲镇水头村主办:
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
宜春市委市政府共青团宜春市委
共青团袁州区委共青团奉新县委
袁州区水江乡人民政府奉新县干洲镇人民政府
承办: 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
正文:
继20xx年寒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后,20xx年暑假,在社会各界机构、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的20xx年暑假“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顺当开展,并圆满结束。

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返乡支农活动,本文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为了成功地探究“返乡支农模式”,本文以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为研究个案,进行了着重分析,提出了我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农村青年的期盼。

一、团队介绍
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是由,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各乡镇农村高校生和当地农村在外务工青年共同首创,志在号召
和组织领导的农村青年投入到“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的民间团队。

它成立于20xx年10月份,在全国支农活动风起云涌的浪潮中,它独辟蹊径,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返乡支农支教”模式。

20xx年寒假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组织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25位当地农村高校生和农村务工青年,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槐溪村开展了全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返乡支农活动。

20xx年暑期,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开展了第二次“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活动,在团队号召和第一次活动的影响下,最终确定了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18名队员参与此次返乡支农活动,他们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冯军;齐齐哈尔高校的刘志生、陈晓菊、赵振娜、赵忠研;江西农业高校的林亮亮、张蓉、唐建红、易锡成;井冈山高校的邓飞、石朝莉;长安高校的唐仁根;北方民族高校的欧阳光平;内蒙古科技高校的毛志斌;赣南师范学院的李建发;厦门理工学院的易华清;天津中医药高校的易云;贵师范高校的黄勇。

二、活动概况
在返乡之前,我们的支农地点选在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

后在宜春团市委的帮忙下,我们拓展了奉新县干洲镇水头村。

这样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在两个村子里先后开展了返乡支农活动,7月25日——8月11日是在上洞村,为期18天;8月13日——23日在水头村,为期11天。

为了便利总结,我们以“分总”的模式结构此文,即先以上洞村的返乡活动为主体,辅以水头村的返乡支农活动,然后总体反思我们20xx年暑假返乡支农活动。

(一)、活动第一站: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
1、上洞村简介
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与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接壤,是赣西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它四周环山,远离市区,被称为水江乡最偏远的一个山村。

但是上洞风景美丽,是狼牙山五壮士刘梓华烈士的故居地,也曾经是宏大的***主席行军中的宿留地。

全村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1XX亩,绝大部分为未开发的毛竹掩盖;水田约900亩。

全村600多户村民共约2700人,全部为汉族,被分为17个村民小组,六大片区;各区之间距离较远,山路陡峭,特殊是同学上学的山路更是特别危急。

全村共有1600多位在外务工农夫,280名共青团员,同学人数约240人(不包括学前班)。

全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有低保户36户,残疾人80多位,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

年久失修的房子照旧大量存在,仅有一半左右的房屋是1987年以后新建的,甚至有房龄达到170年之久。

上洞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工、毛竹粗加工、采煤以及花炮加工,所产水稻全留作自用。

上洞村远离外界,乡土气息深厚;但是信息闭塞、精神文化匮乏以及培训事业严峻落后。

全村没有一个英语老师,
上洞学校的培训设施极其缺乏并且学习环境极差。

无疑,这样的培训环境不利于农村少年的健壮成长。

鉴于以上对上洞村村况村貌的调研了解,高校生青年联合支农队在使命和责任的驱动下,毫不迟疑地来到了上洞村,开展了为期18天的返乡支农活动,活动时间是20xx年7月25日至8月11日,活动内容主要是以下四项:阳光创梦学校支教活动;返乡支农活动启动仪式;阳光全家福活动;电影下乡活动和返乡支农文艺汇演活动。

2、前期预备工作
自20xx年4月份开头活动策划始终到6月份,共确定18名队友参与此次活动,在团队“返乡支农,支援家乡建设”的精神和理念的召唤下,一大批有志农村青年和社会人士积极响应,通过电话和等远程联络方式维持团队运作。

具体为每两周召开一次群网络会议,在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把对农村和活动的想法都说出来,增进了友情,维持了队伍团结。

在返乡前,队友们必需积极学习“三农”理论和实践阅历,我们要求队员在活动开头前至少要看两本有关“三农”理论与实践的书籍,以及自带数量不限的三农书籍供队友们交流学习使用,队友们还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了解和提高支农素养。

在支教方面,返乡前我们也或许确定了课表及授课老师,队员依据自己的状况进行充分的备课。

就这样,7月25日,期盼已久的18名队友最终走到一起,激情澎湃的赶到了活动地点: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为着共同的三农目标而奋斗,开头着手暑期项目的具体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