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都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灵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本身含有丰富的情感。
“许多古诗词有很强的情境性,适合表演。
通过表演,能让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之感,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
”尤其是描写人物之间情感、交往的古诗词,如《天净沙・秋思》、《春望》、《过零丁洋》等等。
教这类古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
如教师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师生共读并引导学生做举杯饮酒状,师生仰头喝干后坐下去。
接着,教师问:“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滋味?”一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一杯酒里有难舍难分的滋味。
”“既然这样难舍难分,一杯酒够不够?”教师问。
学生回答:“不够!”师生再做举杯饮酒状,师生深情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
师继续引导:“还有谁体会到别的滋味了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整个课堂弥漫着依依不舍的情谊,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
二、通过吟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美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凝练质朴等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其中的“绿映红”就足以把江南春天的景象给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再加上江南的绵绵细雨中的楼台,这样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图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种美。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地诵读,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种种美。
三、创设情境与自主感悟相结合
创设情境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境认知的单一性。
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塑造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
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的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
因此,依照创设情境与
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应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品析名句,丰富积累
品析名句可以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甚至能进一步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如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直”字看似浅显平白,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足以看出作者练字的功力。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作者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所以教师在教学生赏析名句的时候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听的CD,谈谈现在歌星们演绎的这首歌好不好;教学《早梅》时,就让学生比较“昨夜数枝开”和“昨夜一枝开”哪句好;同时也可以在讲完一首古诗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比一比描绘西湖的诗谁收集得多,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首(句)……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古诗词教学形式使学生
的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也让课堂和诗词都焕发出了生机活力。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初中语文教师应抓住古诗词教学这一重要平台,用全新的课程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知识底蕴,力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