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说课案
一、说文本
1.地位作用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描绘自然山水来寄托情感。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作者将故国往事的怀念和自己的文人雅趣融入其中,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超越世俗的情趣。
2.目标依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学阶段提出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和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写景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品味作者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疏通文章意思及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白描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2)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文言阅读方法,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文本注释学习文言文并基本掌握文意,而且本文并不难掌握,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本文主旨方面没有太大困难,学习本文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学习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这篇文言文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而且本文又是自读课文,所以我打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学习。
五、说媒体
1.利用投影仪展示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学,营造氛围。
2.运用黑板和粉笔分步骤地展示板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课文《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
六、说教学程序(过程)
本文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整堂课主要分五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导入新课
通过PPT展示一些雪后西湖上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产生对雪后西湖的兴趣。
(2)整体感知
在本环节中,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在老师的引导上疏通文意,从整体上来感知课文内容。
(3)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比如开头的时间,“独”“痴”等词。
提出疑问,学生谈论之后,师生共同解答:
a.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明朝已亡,纪年却用“崇祯”,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b.让学生自己去找表现作者情趣的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痴”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
○2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文中作者看到的的奇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上人两三粒而已”。
以此让学生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4)拓展延伸
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题: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5)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并在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七、说板书
我将从课文的记叙要素和西湖远近景的描写进行板书,下面是我的教学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景(奇景)————————————————痴情(雅趣)
(白描手法、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