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的应用体会杨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的应用体会杨慧
发布时间:2023-06-08T09:46:58.56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杨慧
[导读] 目的分析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予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HFMEA)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 2023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期间选取 102 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
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 212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予以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HFMEA)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 2023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期间选取 102 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转运,观察组给予 HFMEA 转运模式。
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FMEA 转运模式可优化转运流程,缩短转运时间的同时,还可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急诊;院内运转
前言:急诊科是每个医院主要接受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场所。
危重症患者一般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且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多次进行院内转运,如在转运期间,出现任何差错,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出现死亡。
转运途中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也会提高死亡风险,因此,保障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模式,可通过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原因,并以此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在转运期间发生的不良因素,进一步提高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 2023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期间,对 102 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分为对照组(51 例)和观察组(51 例)。
其中,观察组,男性 26 例,女性 25 例,年龄 31-72 岁,平均年龄(51.50±6.83)岁。
对照组,
男性 27 例,女性 24 例,年龄 32-75 岁,平均年龄(53.50±7.17)岁。
二者数据对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诊科的收治标准,且均在院内运转。
排除标准:①转运前已死亡。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内转运:转运前对急诊患者进行评估,并告知所转入的科室准备急救物品;转运中发生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并处理。
观察组接受 HFMEA 转运模式:(1)设立 HFMEA 转运小组,由护
士长、骨干护士、急诊科医生共同组成,明确目标、流程、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等,进行职责分配,定期组织培训。
(2)针对每个转运环节,进行优化,并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3)针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对失效产生后的影响以及发生概率进行检测,并重新完善方案并再次进行评估。
①完善准备
工作:制定评估表,包含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情况以及转运时间以及到达科室的时间。
②转运工具的优化:供氧方式:氧气枕改为便携式氧气瓶;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地西泮等。
③优化转运流程:将转运路线张贴于醒目位置,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不良事件及时处理并告知接收人员。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判定
观察两组转运时间:分别记录干预前后转运时间并比较。
观察两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设备故障、病情交接不明、患者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波动。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7.0 软件处理。
计量、计数资料用 t、x2 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转运时间比较,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转运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转运时间比较( x ± s ,min)
干预前干预后
组别例
数
5140.13±2.0131.39±3.05
观察
组
5140.35±2.0437.21±3.01
对照
组
T 值-0.5499.699
P 值-0.585<0.001
2.2 两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X2 - 3.991P -0.046
3 讨论
急诊所接收的患者大多为危重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入院后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同时,确保患者转运安全也是急救中的重要的环节。
如在转运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则会造成意外发生,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确保患者在转运期间的安全是目前医院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HFMEA 是一项危机风险分析系统,同时也是用来预防医疗差错,防患于未然。
HFMEA 模式主要通过医疗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且对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具有积极意义[2]。
建立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的流程规范是 HFMEA 实施的核心目的,首先设立 HFMEA 转运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制定转运流程,明确目标,优化转运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并逐步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
除此以外,小组成员需共同分析失效模式的影响以及频率,并记录风险积分,重新调整方案[3]。
本文中,应用 HFMEA 模式,观察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首先对转运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充分了解不同的手术类型,对抢救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HFMEA 转运模式,通过规范流程以及培训可降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各科室之间的互相联系,做好沟通,避免转运路线重复,可缩短转运时间[4]。
综上所述,HFMEA 在急诊手术患者院内运转中,可降低转运时间以及转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燕妮,陈晓蕾,皇甫淑娇,等. HFMEA 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5):375-379.
[2] 葛玲芳. HFMEA 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519-2521.
[3] 沈玉波,吕晶. HFMEA 模式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126-129.
[4] 金婷婷,周尧英,刘伟董,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医院管理论坛,2022,39(8):27-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