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构建与实践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535099) 黄桂萍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之间建立了关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评价、学习与评价不再孤立,评价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监控并反馈“教”与“学”的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文章通过剖析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等要素相互之间脱节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以具体任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5-0030-04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教与
学的全过程,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环,其为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育人效果的体现进
行了一系列复合分析、评估与反馈,并将《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标》)的
育人蓝图转化成学校教育和课堂学习的实践。
《课
标》指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
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
《课标》强调教师要准确把
握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
整体育人观念。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标》强调,教师要注重各教学要素之间相互
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
教学。
由此可见,《课标》对“教—学—评”一体化提
出了相当明确的建议与要求。
但根据笔者长期的
观察和记录发现,在部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与学不一致
教与学不一致的根本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有偏差,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所确立的教
学目标与该节课的学习目标不一致,导致教与学的
分离。
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备课
不专业,没有深研教材、深耕课堂,对主题把握不准
确,对语篇没有做细致的解读与分析,忽视了培养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造成教与学
的脱节。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度关注自己的教而非学
生的学,把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对新知识的传授
上,关注教多于学,导致学习活动评价的设置与教
学目标不一致。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未能发挥教
学的主导作用,没有着眼于帮助学生搭建支架或促
进知识的建构和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难以实现育
人目标。
(二)学与评不一致
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应该是同步的、高度一
致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仍会出现学习活动与评价
任务不一致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课堂评价缺乏针
对性,教学目标与评价指标脱节,造成评价的随意
性和盲目性,没能发挥以评促学、教学相长的监控
功能。
(三)教与评分离
教学与评价应是同时进行的,在课堂教学活动
中教先于评或评先于教都是教与评分离的表现。
将教学与评价分开考虑与设置,不能很好地体现以
评促教的反馈功能,只有把教的过程当作学的过
程,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了解学生在此过程
中学到了什么,才能做出后续正确的教学决策,才
能更好地将教与学统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13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英语·教学经纬
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评是一个完整教学活动的一体三面,“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学、评之间建立了关联,将评价镶嵌于教学中,让教学与评价不再孤立。
《课标》指出,“教”指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监控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可见,这三个要素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见图1)。
图1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构建图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侧重于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估任务保持内在一致,根据张爱军提出的CLTA (Consistency of Learning ,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范式,“教—学—评”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它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师备课时在理念、技术和质量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即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好没有”等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采用“逆向思维”的建模方式十分契合“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构建。
基于教学目标对评价任务进行设计与开发,并结合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各要素之间的高度统一。
(一)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结果的规划和设计。
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能体现编写教材的初衷,又符合学情,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设定教学目标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规划与设计必须立足于《课标》,理解《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与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标》的总体规划逐一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
(二)设计评价任务
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的判断、分析。
具体落实到课堂的教学评价,则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与评价任务,
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多种评价主体的活动来检测与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课标》强调评价任务应突出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改变了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极大地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三)设置学习活动
开展学习活动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桥梁,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教是显性行为,而学生的学是隐性行为,教师要将学生的内隐因素调动为外化因素,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二是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一致。
教师要将评价任务融入每一个学习活动中,使预先设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策略。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分析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框架,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8 “A green world ”中的写作任务“Going green ”为主题,进行初中英语写作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定
该单元的写作主题为“你的班级即将举行一场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一篇与环保话题相关的演讲稿”。
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确定本次写作任务主题范畴属于“人与自然”,体裁是说明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活动发展语言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研读《课标》、分析学情,笔者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分析与设定(见图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正式写作前用笔记或思维导图整理思路,完成一篇与环保话题有关的演讲稿。
2.学习改正作文中的错误。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相关主题的单词和词组,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课程标准结合相关主题进行主题演讲,观点基本明确,逻辑比较清楚;在教师的指导下起草和修改作文。
图2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定
(二)评价任务与标准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主要对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起到监控的作用,为教师的教与学生
英语·教学经纬
的学提供必要的参考与依据。
评价任务的设计必
须基于教学目标和学业质量水平(见图3),评价活
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
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反馈,
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正式
写作前用笔记
或思维导图整
理思路,完成
一篇与环保话
题有关的演讲
稿。
2.学习改正作
文中的错误。
学业质量水平
1.能用正确的词
语、句式、时态表
达个人看法,表
意清晰、语句基
本通顺。
2.积极参与课堂
活动,就相关的
主题进行讨论,
能合作完成学习
任务。
评价标准
1.有清晰的
写作目的和
目标读者。
2.能正确使
用所学语言,
格式规范。
3.语言准确,
表意得体。
图3 评价任务与标准
(三)组织写作活动
英语写作能力是语言输出能力的综合体现,能
充分反映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写作是
一个用恰当的文字表达作者的思想与观点的语言
输出过程,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
学—评”一体化中的“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
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
育人效果。
基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写作活动
是有的放矢的学习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学—评”
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组织原则(见图4)。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正式写作
前用笔记或思维导
图整理思路,完成
一篇与环保话题有
关的演讲稿。
2.学习改正作文中
的错误。
评价标准
1.有清晰的写作目
的和目标读者。
2.能正确使用所学
语言,格式规范。
3.语言准确,表意得体。
学习活动
1.形成良好的写作目
标意识。
2.能按题目要求组织
语言并写出演讲稿。
3.学会评价和改正作
文中的错误。
图4 写作活动组织依据
1.突显主题,整体构思
针对本节课的写作主题——Going green,教师
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角色的定位为“八年级(1)班
的一名学生”,潜在的读者是“八年级(1)班的全体
师生”,体裁为“演讲稿”,主题为“环保”,目的是“宣
传‘环保从我做起’的理念”。
在明确了写作目标
后,需要引导学生“怎么做(how)”才能凸显主题
(Going green)。
基于前期单元主题和语篇的学习
与铺垫,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绿色生活的理念和方
式,通过头脑风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
说出自己能想到的绿色生活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进
行提取和重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绿色生活方式,此时教师就
会发现问题,就有必要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教师需
要指导学生分析相关话题知识和背景知识,厘清写
作的思路,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让学生即使在自由写作的情况下也能灵活
地处理素材、完成写作构思。
通过小组讨论后,学
生已经收集到了许多零碎的相关信息,此时教师要
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整体构思文章的脉络。
2.明确要点,列出提纲
结合写作主题“Going green”的要求,罗列出写
作要点,确保要点齐全,在此基础之上联想并列出
相应的写作提纲。
因此,学生认真审题后,相关的
词汇就会呈现在脑海中,学生要对这些词汇进行选
择性提取。
列出相应的写作提纲后,组织成文的难
度也会降低,学生答题的信心能得到增强。
该节课
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在正式写作前用笔记
或思维导图整理思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思维
导图(见图5)整理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文章的提纲罗列出来,为下一
步的写作做准备。
图5 用思维导图列写作提纲
3.激活已有图式,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
方面的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其表现,是《普通高中英
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英
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激发学生完成写作任
务的内驱力,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已有图式,是学生
写作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根据
图式理论,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大量对外界事物
的结构性认识,当人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时,就可
能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
反应。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语言
输入和积累,结合一定的知识迁移进行语言输出,
能确保顺利完成本次写作任务。
细节决定成败,学
生的逻辑思维品质对其写作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连词的正确使用能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
衔接更通顺,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正确使用
并列句连词、复合句连词、逻辑结构连词能增强文
章的可读性和连贯性(见表1)。
英语·教学经纬
表1 常用连词
意义
表示并列、递进表示转折表示选择表示因果表示条件表示解释(举例)
表顺序表目的表结论
连词
and , both...and , not only...but also but , while , however , although or , either...or
so , for , because , so...that if , unless for example , such as , like
firstly , secondly , thirdly , finally
in order to , so that
in a word , in short , in all
4.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培养总结反思意识
检查是完成写作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
学生自评的方式之一,也是验证学生语言实践运用效果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帮助他们学会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反思和评价自我表现,促进自我监督性学习,并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规划学习。
通过分析、比较、批判、评价等思维活动,学生能形成有效的元认知策略,并能围绕主题形成新的认知和价值判断。
学生在自评中能通过检查、修改、定稿、抄写等活动反思语言实践能力并最终完成写作任务,评价清单见表2。
表2 评价清单
评价项目
1.人称正确
2.时态正确
3.要点齐全
4.语句通畅
5.书写整洁、字数达标
6.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完整
评价得分
5.完善评价模式,提升写作质量
完善评价模式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通过完善自评、互评和师评等评价模式,能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任务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教学目标、与学生协商评价标准,而且要不断地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
具体表现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反馈,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
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将写作意识与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策略和技能。
评价则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征与评价标准相关联,将学习行为与教学策略相关联,对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
评价活动不只关注写作活动的结果,更关注写作活动的过程,能使“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总而言之,“教—学—评”一体化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系统化的标志之一,使课堂教学不再盲目开展,而是围绕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等有序开展。
教师要注重各教学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
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与反馈,收集他们学习过程的信息,及时诊断他们遇到的问题,及时答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能帮助学生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育人蓝图。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张爱军. 备课专业化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
念与操作[M ].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3版.教育学基础[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施良方. 学习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肖丹,原卓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评一体
化”构建与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3): 64-67.[7] 常万里. 英语写作教学中教材范文的有效应[J ]. 中
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1): 18-23.[8] 王蔷,蒋京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与英语新课
标相适应的新型学业评价[J ].中国考试,2023(1): 67-73.[9] 沈毅,崔允漷. 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 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黄 晓)
英语·教学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