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元旦作业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请将每小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中.)
1.通过“声现象”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我们能够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2.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已经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被人耳所听见,其原因是超声波的
A .速度太快
B .频率太高
C .响度太小
D .振幅太小 3.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 .夏天早晨,树叶上出现露珠
B .严冬,玻璃窗内结了一层冰花
C .酒精擦在皮肤上,马上就干了
D .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4.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实验探究活动以及得出的结论,其中活动内容与所得结论不.匹配的是 A .活动:将黄色和蓝色颜料在调色板上配出绿色 结论:绿光是黄光和蓝光组成 B .活动:手影游戏 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C .活动: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 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
D .活动:钓鱼时,说话声会把鱼吓跑 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5.常用温度计中所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甲苯等,这些液体的有关属性见下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银可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B .酒精可用来制作量程为-20℃~100℃的温度计
C .甲苯可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D .水银可用来制作能测任何一种金属熔点的温度计
6.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C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D .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7.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6×108nm 的长度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面含有光的反射现象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9.夏天的中午,不宜往阳光下的花木上洒水.如果这时候洒水,待水蒸发后,原来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A .水滴蒸发,带走叶片的热量
B .水滴在烈日照射下,温度升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烧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液体种类 水银 酒精 甲苯 凝固点/℃
-39 -117 -195 沸 点/℃
357 78 111
C .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D .水滴好似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10.晚上看天上的星星,会看到星星忽闪忽闪的,像“眨眼睛”似的.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 .星星发光是忽明忽暗的
B .太空中星球繁多,不时地有其它星球挡住被观察的星星射向地球的光线
C .星星发光是不连续的
D .大气层中的空气疏密不均匀而且不稳定,使光的传播方向不断改变
1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四点,并分别将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如图1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蜡烛放在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 点成的像大 12.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m /s .下列哪项运动的速度比这个速度快?
A .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分660米
B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可行驶120千米
C .乌龟爬行1米需要近两分钟
D .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完成110米跨栏 1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为病人诊病.关于听诊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从而更容易听清楚 B .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从而更容易听清楚 C .能够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更容易听清楚
D .能够缩短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听清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4.噪声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害之一,人们总要想方设法控制噪声.在公路的两旁设置屏障墙,其减弱噪声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学校附近禁止呜笛,其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
15.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经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边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珠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是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热的.当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____(填“低”或“高”).
16.使气体液化可采用 和 两种方法.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到钢瓶中的.
17.正在驾车行驶的某驾驶员发现他前方有一辆车,总觉得那辆车是静止的,这说明前面的那辆车与他开的车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他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当他减速行驶时,又觉得自己在后退,此时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8.如图2所示,用A 、B 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______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 刻度尺 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测量方法所测得的木块边长是________cm .
· · ·
· · F 2f
· · a b c d O 图
1 下一出口
2km
60 图3
图4 图2 B
A
19.某汽车行驶在公路上,当驾驶员看到路旁的标志牌(如图3)时,他实际上就获得了两个提示性的信息,即这个标志牌告诉他:
① ;② .
如果当时汽车上的速度计示数如图4所示,则驾驶员应采取_____________措施.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汽车到达下一出口处最快需要__________min.
20.我国很多古代文学名句中都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例如“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句词就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请在下面几例中任选一例,并说明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选项________(选填“A ”、“B ”或“C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方向朝东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够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 .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射向水平地面,如图5所示.图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应为________ 度;午后,随着太阳西
斜,α角应适当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2.如图6所示,A 'B '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 的位置. 23.如图7所示,有两条光线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P )处和一倍焦距(F )处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24.图8甲是某人眼睛观察某物体的成像示意图,请在图8乙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该物体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25.张华同学在观察一座音乐喷泉后设想,如果在喷泉的水底再设置一些彩灯,当五颜六色的光线从水下射出后能将喷泉勾勒出更加绚丽的景色.如图9所示,MM '为空气与水的分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彩灯S ,射出一条光线SA ,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 方向射到界面上的O 点,再从O 点射出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射出水面后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46分)
26.(3分)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10所示.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______s ,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在
图9 M O B M ' 水
空气
A
S
Cm
0 10 20
30
40 A
B
C
D 图10 · · · · · P P F F O 图7
A '
B ' 图6 甲 乙 图8
图5
图
11 图
12 图13 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 27.(6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在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了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了起来,这时,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看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晃.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晃得更加明显.(已知室内不存在自然风的影响.) (1)进一步探究发现,当音箱音量不变时,烛焰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晃的幅度越大,由此可以确定烛
焰的摇晃是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___________后形成的____像(填“实”或“虚”).当蜡烛向镜子靠
近时,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上述现象中,除了涉及到声音响度的知识外,相关的声学知识还有(写出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天,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都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它们的熔化过程,为了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慢地熔化,把装碎冰的大试管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装碎蜡的大试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图均如图11所示.分别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图12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13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碎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的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就会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以上事实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 (3)如果让你自己设计“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你在实验中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4分)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4所示.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 (2)小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3)小华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测量的沸点低1℃,她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
杯底部所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答: . 30.(9分)图15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
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 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B 处应该是____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__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
______________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___作用. (3)如图16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
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16中通过b 点的光线是_______
5 10 90
100
A 温度/℃
时间/min 95
15 C B
图14 A B 太阳光 图15 · b a O
图16
光(填“红”或“蓝”).由此,你能悟出什么新的道理?答: . 31.(6分)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光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请你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 32.(6分)某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这位同学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
验步骤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如图17所示;
②将一束激光从A 处射向圆心O ,激光在O 处发生折射; ③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的增加量和折射角的增加量
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17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_. (2)请设计出记录本实验数据所需要的表格. 33.(8分)先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地面处的空气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这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B A
激光器 玻璃砖
O
图17
0 0 90 90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的周围出现了“白气”,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它地区要多,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五、计算与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一列长300m 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半小时内通过了45km 的路程.求:(1)火车在前10min 内的速度.(2)该火车用此速度通过长为2700m 的南京长江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35.下表是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根据该列车运动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如果列车在苏州到常州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是106 km/h ,则列车在常州火车站的“到站时间”应该是多少?
36.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列举的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
(2)在长884m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
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 ,声音在
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可能是由什
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八年级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上 海 苏 州 常 州 南 京
到站时间
09:39 11:47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m/s)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C
A
C
D
B
A
D
D
A
B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4.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声源处减弱 15.汽化 吸 高 16.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17.速度和方向 自己 前面的车 18.B B 3.0
19.①距下一出口处2km ; ②最大车速为60km/h 减速 2
20.例:① A 运动的水具有动能 ② B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 C 光的折射 (合理就行) 21.45 增大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四、实验探究题:(46分) 26.(3分)0.3 1 大 27.(6分)(1)声波(或交响乐音、或音箱、或音响)
(2)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或镜面反射) 虚 不变 (3)例: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③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8.(4分)(1)冰 52 (2)吸热
(3)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试管底部。
(合理就行)
29.(第1空2分,其余各1分,共4分.)(1)98℃ (2)水较少(水的初温较高;酒精灯火焰较大等) (3)不正确 30.(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9分.)(1)温度计的示数升高 紫色 七色光(或“各种色光”)
(2)底边 会聚 发散
(3)红 不同的色光经过凸透镜后焦点(焦距)略有差异(或者“不同的色光经透镜折射后,
折射的程度不同”) 31.(6分)(1)透过它的光的颜色
(2)它反射的光的颜色
(3)因为红色遮阳伞透过的主要是红光,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瓜瓤上,反射的也主要是红光,所以瓜瓤看上去就是红色的。
· · · · · P P F F O A ' B '
22. 23. 25.
24. M O S
M '
水
空气
A B
32.(1)(2分)40° 30°(2)(4分)示例:(少1列扣1分)
33.(1)(2分)液化
(2)(3分)夏天气温较高,冰棍周围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
(3)(3分)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烟尘,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从而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
五、计算与应用题:(18分) 34.(1)(3分)v=s 1/t 1=45km/0.5h=90km/h=25m/s (2)(3分)s 2=2700m+300m=3000m
t 2=s 2/v=3000m/25m/s=120s
35. (1) (3分)s=303 km ,t=2 h 47 min=167 min
v=s/t=303km
167min =1.81 km/min=109 km/h .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9 km/h . (2) (3分)苏州至常州段s 2=(165—84)km=81km , 苏州至常州的平均速度v 2=106 km/h =1.76 km/min . t 2= s 2/ v 2=81km
1.76km/min
=46 min
所以,列车在常州火车站的“到站时间”是10:29
实验次数 入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增加量 折射角增加量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