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调查与整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80
…
…
C、 成绩
D、 成绩
60以下
58以下
60—68
58—70
70—80
65—80
…
…
答案:B
第十八页,课件共有46页
)
18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3、统计分组的形式
(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类 按品质标志分组:按事物的属性分组,突出事物的品质上的差 异。 按数量标志分组:按事物的数量属性分组,显示现象的数量上的差
家庭人口数
人 101
退 休 人 口 数 人 102
就 业 人 口 数 人 103
非家庭人口经常 在 家 用 饭 人 数 人 104 期 末 家 庭 人 口 数 人 105
二、 家庭居住情况
居 住 面 积 平 方 米 106
居住间数
间 107
辅 助 面 积 平 方 米 108
自来水使用情况
109
卫生设备
特点:1、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2、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 3、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五)统计报表制度
14
第十四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四、 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成因
1、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产生的误差。
主观原因:调查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等;
时期现象: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连续不断地变化,是反映一 个过程的现象。特点:量变与间隔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一次性调查:每隔一段时间对被研究现象进行一次性的登记
(调查对象一般为时点现象)。如月初(末)职工人数调查、季 初(末)商业网点数调查。
时点现象:现象表现为某一时点(瞬间)的状态。特点:量变与间隔时 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1、调查项目:调查时应进行登记的标志。 2、调查表:具体可区分为单一表与一览表 。单一表:一个调查单位
用一张表;一览表:多个调查单位共一张表。
5
第五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户主姓名
城市住户基本情况调查表
2009 年度 季度
项目
单位 代号 数量
项目
单位 代号 数量
一、 人口情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四)确定调查时间(When) 1、调查时间:资料所属时间(一段时期、某个时点)。
时期现象:资料所反映的起止时间。 时点现象:调查规定的时点。
2、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起止时间。 (五)组织实施计划(How)
8
第八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2、利用企事业单位日常核算资料和报表资料进行。如物资库存普查、快 速普查等
12
第十二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二)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单位: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单 位。(一般应占10%以上)
特点:1、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2、重点单位的重点位置是客观存在的; 3、不可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军人等 蒙等
20
第二十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例 如 :对人口按性别、文化程度进行复合分组形成的复合分 组体系
大学及以上
人口
男性
中学
小学
文盲半文盲
大学及以上
女性
中学
小学
文盲半文盲
“互斥性”原则:组与组之间无相同的总体单位
(不重复)
保持组内的同质性与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例如对某班同学按成绩进行分组,结果如下,何种正确(
A、 成绩
B、 成绩
55以下
60以下
55—65
60—70
65—75
2、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 年 龄 人 数
所形成的分布数列。
体现现象量上的差别且有多种编制
17
6
18 14
方法。
19 18
作用:
20
9
显示现象的分布规律和分布特
21
3
征。
合 计 50
变量数列的构成
(1)变量及变量值;(2)次数或频率。
频率
0 .1 2 0 .2 8 0 .3 6 0 .1 8 0 .0 6 1 .0 0
(二)类型
17
6
18 14
19 18
1、属性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
20
9
形成的分布数列。
21
3
体现现象质上的差别且较稳定。
合 计 50
第二十二页,课件共有46页
频率 40% 60%
100%
频率
0 .1 2 0 .2 8 0 .3 6 0 .1 8 0 .0 6 1 .0 0
22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23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二、变量数列的种类
1、单项数列: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 适用于变量的变异幅度不大的情况。
STAT
年龄 人数
频率
17
6
0 .1 2
18 14
0 .2 8
19 18
0 .3 6
20
9
0 .1 8
21
3
0 .0 6
合 计 50
1 .0 0
24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46页
3
第三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可分为: 统计报表制度:自上而下布置任务,自下而上上报资料的统计制度
或调查方法。
专门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
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三)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
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方法体系。
4
第四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二、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 一)确定调查目的(Why)
(二)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Who)
1、调查对象:被研究现象的总体(即调查范围)。 2、调查单位:需要对它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总体单位 3、填报单位:填写、上报统计资料的单位。
注: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at)
STAT
三、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将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 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1)划分现象的不同类型; (2)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统计分组的原则和关键
原则:“穷尽性” 原则:所区分的组能包含所有的调查单位
(不遗漏)
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反映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2、统计整理方案的内容: 统计审核 统计分组 统计汇总 编统计表
中心内容 二、统计资料的审核
准确性审核 (包括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及时性审核
完整性审核(调查单位是否全包括?调查项目是否都回答?)
16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可能一致的有( )
A、工业企业普查
B、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C、商业职工工资调查 D、工业产品产值调查
E、职工出勤调查
答案:A、C、E
2、确定调查单位是指确定由哪些单位来进行调查。( )
答案:错。
3、统计调查方案中首要的问题是( )
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调查单位
统计学调查与整理
1
第一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第一节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具体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既包括对原始资 料的搜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的搜集。
对统计调查的 1、 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分,可分为
5
性,组间的差异性。
120— 130
2
2、组距(i)=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3、
合计
30
4、组全 数((R 距 n))=Xm 全距axX /m 组i距n=R/I
5、组中值=(上限十下限) /2 组中值用来代表各组变量值
异。
19
第十九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类 简单分组: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
例如对中国人口进行分组
性 女 男 别
平行分组体系(并列分组):对同一总体进行若干次简单分组所形成的 分组体系。
性 女 男 别
工人
汉
职 农 业民 民 回 族
(1)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反映现象在该时点上的状况。
例如:2000年10月31日23时出生,11月1日凌晨2时死亡的婴儿,应 记入我国的人口数。( )
答案:对。 又如,2000年10月31日23:55逝世的人,应记入人口数( ) 答案:错。
11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46页
客观原因:测量仪器等。
2、代表性误差:但由于样本的结构与总体结构不一致而产生 的偶然误差。
(1)系统性误差:未遵守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 (2)随机性误差:完全遵守了随机原则,但由于样本的结构与 总体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偶然误差。
15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第二节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1、统计整理的概念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加
人数 7
11 24 8
合计
50
25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身 高 ( cm ) 人 数 ( 人 )
(一)单项数列的编制
80— 90
3
(二)组距数列的编制
90— 100
7
1、组限:一组的数量界限。
100— 110
13
组限的确定原则:确保组内的同质 1 1 0 — 1 2 0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2、组距数列:由表示一定变动范围的两个变量值代表一个组。 适用于变量值个数较多、变异幅度较大的资料。 组距数列具体可分为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
等距分组适用于变量值变动比较均匀的现象,
异距分组适用于变量值变动不均匀、出现急 剧增长或下降、波动较大的现象。
年龄 10 以 下 10— 20 20— 30 30 以 上
(三)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在对调查对象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个有代表 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特点:1、是深入细致的调查;
2、典型单位的选择带有明显的主观因素; 3、可以据以估算总体数值,但不能计算和控制调查误差。
13
第十三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四)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21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第三节 次(频)数分布
性别 人数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及类型
男生
20
(一)概念
女生
30
1、次数: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f); 2、频率:各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重
合计
50
用f/f表示;
年龄 人数
3、次数分布: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
组间的分布(表、图)。
C、确定调查项目
D、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
答案:D
9
第九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一)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特点:1、一次性调查(一次性的同时又具有周期性。逢“0”进 行人口普查,逢“5”进行经济普查);
2、全面性调查; 3、是国情、国力的调查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假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某乡在6月28日进行人 口登记数为5080人,如6月29日该乡死亡2人,7月2日出生5人,则人 口普查表上该乡人口数为( )
A、5080人 B、5078人 C、5083人 D、5075人 答案:B
普查的组织方式
1、通过专门组织的普查机构进行。如人口普查
110
取暖设备
111
厨房
112
房屋产权
113
6
第六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城市住户现金收支调查表
2009 年度 季度
户主姓名
××× ××× ××× ××× ××× ××× ×××
期初手存 现金
实际收入
储蓄借贷 收入
实际支出
储蓄借贷 支出
期末手存现金
7
第七页,课件共有46页
全面调查:对所有调查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
计报表。
非全面调查:只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如重点调查、抽样
调查和典型调查。
2
第二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可分为:
经常性调查:随被研究现象的变化而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调查对
象一般为时期现象)。如对产值、产量、原材料消耗等的调查。
(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
注意的问题:
标准时点:对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
10
第十页,课件共有46页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STAT
例如: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0年7月1日零时, 第五次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标准时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