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妙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妙方
妊娠合并心脏病为严重的妊娠合并症。
因妊娠与分娩给予心脏额外负担,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减退,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故是仅次于产后出血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病多属中医妊娠“心悸”、“怔忡”等病症的范畴,多因素体虚弱,加之妊娠之后,血聚以养胎,故气血益虚,导致脏腑功能损伤,水饮留滞,瘀血内阻而发病。
一、正常孕、产期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
1.妊娠期:孕期总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比未妊娠时增加30%~45%。
尤其妊娠晚期,每次心搏量加大,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而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向左向上移位,右心室压力增加,大血管屈曲等原因,导致机械性增加心脏负担。
同时孕期的耗氧量在16~40周间增加15%。
2.分娩期:第一产程时,子宫每次收缩均使回心血量及心排出血量增加,同时,使右心房压力增高,使原来加重负担的左心室更进一步加重。
第二产程时,除子宫收缩外,腹肌与骨骼肌都参加活动,使周围阻力更加增加,加之产妇屏
气用力,肺循环压力增高,同时腹压加大,使内脏回心血量增加。
所以,在此期心脏负担最重,易导致心衰发生。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压骤减,子宫迅速缩小,血液郁滞于内脏血管床,回心血量急减,产后胎盘排出,胎盘循环消失,排空的子宫收缩时,大量血液从子宫突然进入血循环中,使心脏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
3.产褥期:产后24~48小时内,潴留组织内液体大部分回至血循环内,使血循环量再度增加,再次加重心脏负担。
一般4~6周内多余水分逐渐从肾脏排出后,才能恢复到非孕时水平。
因此,患心脏病孕妇最危险期为妊娠32~40周、分娩期以及产褥早期。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要点
1.病史:除现有病史外,孕前曾有心脏病病史、风湿热病史、心衰史、心脏手术史。
2.体征:心脏扩大,有粗糙响亮的Ⅱ级或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有舒张期或舒张前期杂音,伴有严重心律不齐,如心房颤动或扑动等。
3.X线检查:心界扩大(含心房或心室扩大)。
4.心电图:提示各种心律失常,ST-T段改变。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示心内结构及各瓣膜的异常。
6.心功能分级: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不适。
Ⅱ级一般活动引起不适并稍感不能胜任。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多受限制,轻微活动即感不适,或不能胜任,休息后好转,尚有代偿功能。
以往有心衰史,不管目前疾病有无症状,均属Ⅲ级。
Iv级不能胜任任何体力活动,患者的代偿功能失调。
7.早期心衰的表现:
(1)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气急及心悸。
(2)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
(3)休息时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8.典型心力衰竭的表现:
(1)左心室衰竭:①劳动后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咯粉红色泡沫痰。
②呼吸次数增加;心率加快,初期肺内可闻及哮鸣音,后出现肺底湿性啰音,可逐渐发展为全肺大、中、小水泡音。
③青紫,有心脏病体征。
(2)右心室衰竭:①食欲不振,上腹部胀痛,恶心,尿少。
②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有心脏病体征。
(3)全心衰竭:为(1)和(2)的表现混合存在。
(4)左心房衰竭: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的表现与急性左心室衰竭相同。
三、中医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
1.辨证论治:
(1)阳虚水泛:
[证候]孕后心悸气喘,胸闷不舒,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水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滑。
[治法]温阳制水,补肾安胎。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白术10g、丹参10g、茯苓10g、杜仲10g、葶苈子10g、桑寄生10g、桂枝6g、附片6g、甘草6g。
(2)心肾阳虚:
[证候]孕后常觉心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通心肾,益气养胎。
[方药]参附汤合肾气丸加减:
黄芪30g、熟地15g、山药10g、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菟丝子10g、紫苏梗10g、红参6g、附子6g、肉桂3g、甘草3g。
(3)气阴两虚:
[证候]妊娠后心悸气喘,下肢水肿,心烦失眠,舌质偏红或紫黯,少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养阴,滋肾固胎。
[方药]生脉散加味:
参须10g、丹参10g、白莲10g、茯苓12g、山茱萸10g、苎麻根10g、麦冬15g、炒枣仁10g、五味子6g、远志6g、甘草6g。
(4)阴阳两虚:
[证候]孕后觉胸闷心悸,难以平卧,下肢水肿,形寒肢冷,心烦热,喜凉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温阳利水,益气养阴。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丹参10g、菟丝子10g、川断10g、红参6g、附片6g、麦冬15g、五味子3g、甘草6g、枸杞10g。
(5)心血瘀阻:
[证候]孕期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刺痛,疼痛常牵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祛瘀通络,佐以安胎
[方药]栝楼薤白桂枝汤加减:
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桑寄生10g、川芎6g、菟丝子10g、杜仲10g、桂枝10g、栝楼实10g、薤白6g、枳实6g、桔梗6g、甘草3g。
2.中成药治疗:归脾丸:6g/次,3次/日,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