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三首死水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穆旦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三首诗的意想,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位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把握“死水”的意向和象征意义。

3.学习《赞美》诗,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诗歌中意想的意义和诗人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阅读,了解新诗(包括新格律诗)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每行音节相同、隔行压韵,每节压韵,逐节换韵或一韵到底,排列整齐,琅琅上口等特点。

2.问答欣赏法。

3.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步骤: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死水》,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出示投影,教师朗诵)
“你可知‘MACAO’(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引入)
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首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另外一首名诗《死水》。

(板书:死水)
二、检查预习(投影)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漪沦(yī)残羹(gěng)翡翠(fěi)曲高和寡(hè)
罗绮(qǐ)霉菌(jūn)发酵(xiào)螳臂当车(bì)
油腻(nì)白沫(mò)桃瓣(bàn)敷衍塞责(sè)
猝然(cù)凋敝(bì)似的(shì)金蝉脱壳(ké)
2.引导学生自读《死水》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1】介绍创作背景(见P8注释①)
《死水》写于1926年,也就是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那一年。

1922年夏闻一多乘船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诗人饱尝民族歧视之苦,备感离群孤雁的寂寞与酸楚。

思乡
思国之情愈加浓烈。

于是,诗人便把自己对故土和祖国的眷
恋之情,比作一首首浪漫色彩极浓的诗篇。

祖国在他的心中
是“慈光普照的太阳”,是五彩缤纷的秋菊。

由于思国心切,闻一多在1925年夏天边便提前返回祖国。

然而,当他怀着
赤子之心,回到梦魂萦绕的祖国之后,等待他的却不是他心
中的祖国,而是“噩梦挂着悬崖”般的“一场真空”,展现
在诗人面前的是军阀统治下的破碎山河和哀鸿遍野的苍凉现实。

美丽的希望与黑暗的现实发生猛烈的情感碰撞,顿时,
使诗人“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祖国的
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
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

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个黑暗、残破的凄凉。

他痛苦,他愤慨,他高歌当哭……闻一多正是在这种矛盾悲愤的心境中,写下了《死水》这一名作的。

【活动设计2】反复诵读,把握诗作的整体内容。

【点拨】全诗共五节。

1.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2.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3.从动态上描写死水的腐烂变质。

4.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5.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活动设计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本来面目,一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是面目。

“死水”里有着怎样的脏物和外表?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点拨】1、2句写本来面目,“绝望”、“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3-12句写更加腐烂的面目。

“死水”里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大大小小的“白沫”“花蚊”等脏物。

但外表却是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

(板书加点的部分)
〖追问〗诗人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死水有什么效果?
【点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

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越写得美,越能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这种手法即为反讽手法。

所谓反讽就是从反面或用反语
来讽刺事物。

[活动设计3]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说说作者
对“死水”是什么态度?
明确:厌恶、激愤、期望速亡。

四、布置作业:
P11练习一2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死水》,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反
讽手法。

教学过程:
1.指名学生朗读《死水》,给予评论指导。

2.继续自读讨论。

(投影)〖问题设计1〗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
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随地不同,至少有二重意义。

①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军阀政府。

②从《死水》诗集出版的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
暗的中国现实。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投影资料:
①闻一多先生说:“我认为诗同一切的艺术是时代的经线,
同地方的纬线所编织成的一匹锦。

”)
①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
暗的一天”,段祺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
造了震惊中的“三一八惨案”。

4月1日,在鲁迅先生写《记念刘和珍君》的同一天,闻先生在《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一文。

他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
生的爱国斗争。

他要以“诗刊开幕的一日最虔诚的献给这次
死难的志士们”,他呼吁“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
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

他极为热烈地赞美烈士们的热情,“我觉得诸
志士们3月18日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我们若得着死难者热情的一部分,便可以在文艺上大成功,若得
着死难者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接着这篇高昂的战斗檄文,他发表了《死水》。

就在这一年
的夏天,闻先生离开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投身到大革
命的洪流中去。

由此可见,“死水”象征的不是当时的中国,而是当时
的北洋政府。

所表达的也不是对中国现实的灰心,而是对北
洋政府的绝望和否定。

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是“一沟绝望
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态度的这样的决绝,激烈!闻先
生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
深恶痛绝,并以此来作为对“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的纪念。

③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先生对于祖国美好的希望破灭了。

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并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

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
的是通盘的黑纸,只在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
着书名和作者。

整个封面与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

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
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

这个时候,《死水》诗和《死水》一书,是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问题设计2〗有人认为,如果从动态的变化来看死水,“死水”在死之前肯定是活水,是清澈的、明亮的,甚至可
能还是甜甜的。

死水只是水在一段时间里的状态。

那么,你
认为“死水”还可以象征什么?
【点拨】“死水”象征曾经鲜活美丽而现在腐朽堕落的
不可救药的事物。

如果说写诗的思维是为主观的思想与情绪寻找“客观对
应物”(或象征的森林),那么读诗就是要穿过客观的象征
的森林去体会发现诗人主观的思想与情绪(也是庄子的得鱼
忘筌、得意忘形)。

我们读诗的目标是要走出森林,而不是
去森林里寻树,过分地留恋树就有走不出森林的危险。

我们
也可以把“死水”理解为诗人是借“死水”表达对美的感情,借“死水”表达对美的沉沦消逝的痛心。

因此也可以说,
“死水”象征了美的沉沦。

欣赏纯美很容易直观感应,而欣
赏“死水”这种美就要善于透过丑来看到美。

透过“死水”,
我们不但看到了美的存在,而且看到了美的沉沦与消亡。

〖问题设计3〗试分析《死水》一诗是如何体现闻一多
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
张的?
【点拨】《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体现了建筑美。

从韵
律看,各节大体均压abcb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
节为主。

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压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体现了
音乐美。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
言色彩十分艳丽鲜明。

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
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

这些艳丽的
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以美来反衬丑。

四、简介新月派:
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新月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刘梦苇、饶孟侃等;后期以1928年3月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阵地,诗人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朱大楠等。

这是
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白话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
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

本派诗人以“三美”作
为诗艺目标,各自又能腾挪变化,斟酌创新,创作出大量内容与形式臻于双美的诗作,对新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作用尤为突出。

五、拓展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C) A.详实词不达意冷寞一筹莫展
B.痉孪不经之谈偏僻励精图治
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
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
2.依次填入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本刊特邀北京地区在全国或省市语文界有影响的高考中考专家,精心编写了这本()。

②他很()果树栽培知识。

③我们对屡教不改的人和()犯错误的同志所采取的态度是不同的。

A.专辑熟习偶然B.专集熟悉偶尔
C.专辑熟悉偶尔D.专辑熟习偶然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古代罗马的西塞罗是位杰出的演说家,他的演说旁征博引,闪烁其词,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一些杰出的古代思想家却往往站在农民起义的对立面,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能要求古人超越他们所处的时
代。

C.陈寅恪先生是讲课风格严谨平实,言必有据,有些
史料相当冷僻,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先生潜心于文物研究,淡泊自守,灯红酒绿之地绝不涉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要克服只顾发展旅游,不重视保护旅游资源的倾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对江堤的保护工作。

B.他们虽然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探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
许多痛苦、曲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C.我省研制的食用菌,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
蔗渣以及麦秸、稻草等农作物桔杆作原料。

菌质良好,价格
低廉。

D.据统计:河南省栽植泡桐至少二亿株左右,农桐间
作面积增加到一千万亩以上。

5.调整下面句子语序,使之连贯流畅。

①说它具有历史意义
②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③你们经过近五年的辛勤劳动,写出了一部具有历史意
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
④说它具有国际意义
⑤我对你们的劳动表示感谢
⑥不只对过去、现在,而且还包括将来
⑦对文件的形成表示祝贺
⑧不只对第三世界,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长远意义 A.⑤③①⑥④⑧②⑦B.⑤③②①⑥④⑧⑦
C.③②①⑥④⑧⑤⑦D.③①⑥④⑧②⑤⑦
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六、布置作业:
1.P11第三题
2.预习《赞美》,要求配乐朗诵。

(附板书设计:
死水
闻一多
--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整体面目绝望凝滞
吹不起半点漪沦丧失生命力(总写)
死破铜烂铁
内里剩菜残羹(静态)
白沫、花蚊厌恶
青蛙
水绿的“翡翠”激愤
外表红的“桃花”、(动态)
闪光的“罗绮”
灿烂的“云霞”。

实质丑的所在
徐志摩的几首诗歌
“起造一座墙”
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我要
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任凭秋
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就使有一天
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
拜献
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无边;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花,路旁
冥盲中无告的孤寡,烧死在沙漠里想归去的雏燕,--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我拜献,拜献我胸胁间的热,管
里的血,灵性里的光明;我的诗歌--在歌声嘹亮的一俄顷,
天外的云彩为你们织造快乐,起一座虹桥,指点着永恒的逍遥,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厄!
******
私语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边,一棵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
懦的愁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雨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
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波的秋晕里,一涡
半转,跟着秋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