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案例之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会五带头”党建促学风
——党员示范效应发挥机制下的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案例
(一)案例简介
某班,其中中共党员/预备党员人数10人,占班级总人数的近1/5。
推进党建促学风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党员参与。
班主任试以推行“四会五带头”制度。
“四会”即要求班级党员群体每学期开展“党员成长故事会、理论学习研讨会、学风建设辩论会、党员承诺答辩会”;“五带头”即要求党员每学期“带头研读理论书籍、带头帮扶困难学生、带头参与项目学习、带头参加科研竞赛、带头争做学习标兵”,要求党员目标“晒”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
在党员骨干带领下,该班级全校首推“班级党建床卡制度”,拍摄主题微电影,开展“红旗党小组”创建等活动,学风建设成效明显。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并存、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同行的背景下,学生党员也经历着相应角色的自我定位和调试的过程。
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树立榜样的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榜样的观察,以有效激发其仿拟的渴求与冲动,重新思索人生道德担当,主动给力于时代发展。
1.掌握第一手舆情,鼓励师生多互动。
高校园区是学生“演播人生”的中心舞台之一,班主任在调试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需充分关切学生的利益诉求。
班主任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是加学生的人人、微博、QQ,通过学生发表的网络心语开展互动,进行分析了解哪类同学在班级内威望最高,同学们的关注点在哪
里;另一种是让同学以班主任名义或者口吻给家长写封信,对于入学以来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的撰写有利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成长经历等第一手真实信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2.开展立体化培训,创先争优出成效。
班主任将加强党员骨干培训作为班级学风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员骨干定期专题研讨为雏形,逐步形成“党员成长故事会、理论学习研讨会、学风建设辩论会、党员承诺答辩会”等活动构成的“多层次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增强了班级党员骨干的综合素质。
班级党员骨干队伍建设成为学风建设的拉力绳和助推器,触动了每名党员的创先争优的“神经”,在提升班级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以及引导班级成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奉献服务意识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党员骨干优势显,举措试点我先行。
该班在学风建设上秉承“笃学上行厚积薄发”的理念,创建党小组、团支部、“小社团”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的格局,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校首推“党建床卡”制度,意在用小小的床卡,彰显铮铮党员心。
一张床卡宽9.5cm、长13cm,卡片上标明了姓名、联系电话、政治面貌、籍贯。
这就是该班同学精心设计制作的“党建床头卡”。
同时,这种卡片有三种颜色,代表三种不同的政治面貌。
据介绍,已经是党员的配置深红色床卡,党建积极分子的配置粉红色床卡,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普通同学配置橘红色床卡。
该班级还要求党员每学期“带头研读理论书籍、带头帮扶困难学生、带头参与项目学习、带头参加科研竞赛、带头争做学习标兵”,要求党员目标“晒”出来,党员身份“亮”出
来。
(三)案例启示
党员骨干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角色演绎在于收获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性的热情,收获一种让学生获得精神鼓励与满足的力量,收获一种让学生探究社会和谐的勇气与信心,收获一种让学生争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的信念与决心,以实现学习、交流、讨论的多角色互动。
学生党员的榜样效能旨在弘扬大学精神,深度把握人文关怀与学风建设的关系,秉承服务引导理念,用大学精神沁润学生思维与品格。
1.学风建设榜样认知:立足于党员骨干价值实现主体的角色定位。
当前网络文化甚是繁荣,在网络世界里,文化、思想、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明显碎片化和后现代化,可能削弱对大学青年普遍价值观的认同,让大学青年迷失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仰,造成社会使命的价值观危机。
时代的发展演变赋予了学生党员更多的功能要求,尽管场合有异,视角不一,但或许这更能说明学生党员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担当和榜样效能。
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应依对人性体验的关注,也就成为学生正确进行榜样认知的内在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党建功能聚焦投射至社会服务平台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管理者一种合理的价值期待。
学生党员的榜样效能凸显出的是一种赢得学生高度认同、理性分析并自觉践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担当,也要有一种尊重、包容、鉴赏、吸纳的态度学习先进、完善自己。
2. 学风建设榜样调试:探究于“真正知识分子”培养的角色演绎。
随着大学走进社会中心而成为社会轴心,社会对大学的角色
期望也日趋复杂。
“真正知识分子”并不仅仅是指有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真正知识分子除了拥有知识之外还应有道德和良知”。
高校培养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也应当符合社会对其基本的价值期待。
学生党员榜样调试的重点在于适应人性价值导向变迁、缩小角色差距,以及角色冲突。
尤其是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社会观念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党员能扮演多重角色,这也有助于学生党员对自身角色演绎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党员更好更快地实现个人发展,进而形成能够贴近高校学风建设发展实际的角色意识。
3. 学风建设榜样建构:明确学风建设文化品质培育中的角色期望。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主流意识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成长。
学生党员应把握好社会现实与价值之间的积极动因,做好表率,帮助同学确立时代精神的道德文化坐标,不断提升其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学风建设本应是校园文化的中心之一,榜样建构旨在倚重其价值导向、信念支持、情感凝聚等方面,有助于凸显学风建设的人文管理,有助于学生认知当前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价值观危机,有助于学生重新审视人生目标与信仰。
学校应尝试建构符合学风建设发展需要的榜样学习空间,构建良好的周遭榜样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启发与培育功能,重视学生党员榜样建构的独立性和情境性,促进学生认知自我、理解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避免较为单一地、片面地考量党员骨干对于其他同学的教育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