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7单元 1 郑人有且买履者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1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公然课教课设计授课人授课时间高二〔14〕科目语文授课班级授课地址学校录播室班课题?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型新授课1、认识文言特别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如:说;由于、暴乱、政治;悦、王、疾病、美、法。

教课目标2、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胜、臭、今、修、因、走、触、耒、冀、为。

学习古代谈论文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假定法、喻证教课要点法。

教课难点1、文语言法现象。

2、认识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课方法研究、谈论和概括法高中语文教课程:一、入多媒体播放Flash短篇?刻舟求剑?,风趣的画使多半学生笑了。

教就提:是一个我耳熟能的成故事,也是一寓言。

它告我什么道理?或它的寓意是什么?生答:比一不而的人。

他不肯老工作,想幸获得收。

充:是我在个寓言的最广泛理解,可是原著中,作者写个寓言其实不是想明点。

那真的?非子?是怎的呢?在,我走近非子,我原汁原味的作品。

二、状况1、全班文,投影字。

不shēng〔古音破〕果蓏蚌蛤luǒbànggé腥臊臭èxiù〔“臭〞小〕决dú燧取火zuānsuì禹gǔn耒lěi2、投影重要字句。

〔1〕:①而民悦之〔形容的意用法,里意思是喜、戴〕而民之〔通“悦〞,意用法〕②使王天下〔名作,治、做王〕③民多疾病〔名作,患病〕④今有构木、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假,假如〕⑤然今有美、舜、、武、禹之道于现在之世者〔形容的意用法,以⋯美,美〕高中语文⑥贤人不期修古,非法常可,世之事,因之〔法:名作,效法。

可:作名,合用的原〕〔2〕重要虚①必禹笑矣〔被〕②因之〔替〕③因其耒而守株〔因:于是,就〕〔3〕古今异①桀、暴乱〔暴力昏乱〕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治国举措治理〕4〕重要的文言特别句式(点名学生上黑板做)①今有构木、燧于夏后氏之世者/有决于殷、周之世者今有美、舜、、武、禹之道于现在之世者〔状后置〕②必、禹笑矣/必、武笑矣/必新圣笑矣/身宋国笑〔被句〕5〕指名学生翻重要句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1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1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7-1 郑人有且买履者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果蓏.(luǒ)蚌蛤.(ɡé)钻燧.(suí)B.鲧.禹(ɡǔn) 决渎.(dú) 释耒.(lěi)C.郢.(yǐnɡ)人啜.(chuò)之曩.(nǎnɡ)D.得麑.(ní) 娱.(yù) 腥臊.(sāo)【答案】C(A燧:suì,B渎:dòu,D娱:yú)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渎:大川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希望C.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论:研究D.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书写【答案】D(写:仿效)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B.卜子妻写弊裤也。

C.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E.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F.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答案】C( A说一悦,B弊一敝,D坐一座,E知一智,F反一返)4.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③④/②⑥/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①④同“悦”,②③⑥解释,⑤劝说)5.下列句子中的“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绘事后素。

E.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答案】CE(A帝王,B落在后面,C、E,以……为后,D形容词,后,与“前”相对) 6.下列句子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庄暴见孟子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答案】AB(AB都当“被”讲)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因.释其耒而守株论世之事,因.为之备B.⎩⎪⎨⎪⎧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C.⎩⎪⎨⎪⎧ 以.郑为亲己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D.⎩⎪⎨⎪⎧ 郑人有且.买履者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 【答案】 B(B 两个“为”字都当“被”讲,表被动)8.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风.乎舞雩 B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果蓏(luǒ) 蚌蛤(ɡé) 钻燧(suí)B . 鲧禹(ɡǔn) 决渎(dú) 释耒(lěi)C . 郢(yǐnɡ)人啜(chuò)之曩(nǎnɡ)D . 得麑(ní) 娱(yù) 腥臊(sāo)2.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渎:大川B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希望C .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论:研究D . 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书写3.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B . 卜子妻写弊裤也。

C . 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D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E .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F .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4. 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 . ①④②③⑤⑥B . ①④②③⑥⑤C . ①③④②⑥⑤D . ①②③④⑤⑥5. 下列句子中的“后”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B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 绘事后素。

E .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6. 下列句子中的“见”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 庄暴见孟子D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7.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因释其耒而守株论世之事,因为之备B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C . 以郑为亲己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D . 郑人有且买履者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8. 下列加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风乎舞雩B .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第 1 课《郑人有且买履者》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加线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 果蓏 (lu ǒ) 蚌蛤 ( ɡé) 钻燧 (su í)B . 鲧禹 ( ɡǔn) 决渎 (d ú) 释耒 (l ěi)C .郢(yǐnɡ)人啜(chuò)之曩(nǎnɡ)D .得麑(ní)娱(yù)腥臊(sāo)2.以下加线的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渎:大川B .不期修古,非法常可期:希望C .论世之事,由于之备论:研究D .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书写3.以下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B .卜子妻写弊裤也。

C .故先王有郢书,尔后代多燕说。

D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E .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F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4.以下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尔后代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代哉?A . ①④②③⑤⑥B . ①④②③⑥⑤C . ①③④②⑥⑤D . ①②③④⑤⑥5. 以下句子中的“后”字,意义同样的两项是( )A .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B . 子路从尔后,遇丈人。

C . 吾所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

D . 绘过后素。

E . 未有义尔后其君者也。

6. 以下句子中的“见”字用法同样的两项是( )A .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 庄暴见孟子D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7. 以下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因释其耒而守株论世之事,由于之备B . 兔不行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厚者为戮,薄者见疑C . 以郑为亲己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D . 郑人有且买履者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8.以下加线词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风乎舞雩B .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7单元 1 郑人有且买履者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7单元 1 郑人有且买履者

第七单元一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巧诈不如拙诚B.而自知其益富C.卜子妻写弊裤也D.而置之其坐【答案】A(B.“知”同“智”,以……为聪明。

C.“弊”通“敝”,破旧、破损。

D.“坐”同“座”,座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妻子因.毁新B.而置之其.坐其.子所以反者C.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此二人说者.皆当矣D.至之.市,而忘操之则非知之.难【答案】B(A.介词,依据/连词,于是,就。

B.均为代词,他的。

C.助词,起停顿作用/代词,……的话。

D.动词,到/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加点的词,与“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中的“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用心一.也【答案】B(B.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A.名词作状语。

C.名词作状语。

D.数词用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答案】B(B.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5.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③燕相受书而说之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③④/②⑥/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①④同“悦”,②③⑥解释,⑤劝说)二、课内阅读阅读“上古之世”至“皆守株之类也”,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圣人作.作:劳作B.不期.修古期:希望C.论.世之事论:研究D.兔走.触株走:奔跑【答案】A(作:产生、兴起)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A.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C.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D.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答案】D(根据守株待兔的寓言以及句意进行断句)8.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韩非子以古之圣贤为例,强调世事一直都在发展变化,没有任何一种政治措施可以永远有效,因此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7单元 1、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师用书:第7单元 1、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答案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不胜.(shēnɡ)果蓏.(luǒ)蚌蛤.(ɡé)钻燧.(suì)取火鲧.(Gǔn)禹决渎.(dú)冀.(jì)复得兔郑人买履.(lǚ)坐于幕下而啜.(chuò)之曩.(nǎnɡ)将罪之怒而戮.(lù)之邻人之父.(fǔ)遗.(wèi)之羹.(ɡē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3)王大说,国以治(“说”,通“悦”)(4)置之其坐(“坐”,同“座”)(5)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6)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以……为聪明)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名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动词)度义而后动(考虑,动词)余忖度之(推测,估计,动词)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名词)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名词)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动词)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名词)崔九堂前几度闻(次、回、个,量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动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过,动词)(2)说⎩⎪⎨⎪⎧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动词)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动词)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形容词)(3)为⎩⎪⎨⎪⎧构木为巢(做,建造,动词)因为之备(给,替,介词)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担任,做,动词)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做,动词)(4)因⎩⎪⎨⎪⎧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就,副词)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动词)因为之备(于是,副词)(5)且⎩⎪⎨⎪⎧郑人有且买履者(将要,副词)且谁不食(还,副词)年且九十(将近,副词)(6)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来,连词)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为,介词)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用,介词)王大说,国以治(因为,介词) (7)而⎩⎪⎨⎪⎧人民少而禽兽众(表并列,连词)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表因果,因而,连词)因释其耒而守株(表顺承,连词)举贤而任之(表顺承,连词)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表转折,可是,连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法..常可古义:是两个词,“不”“效法”今义:违反纪律(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这里为两个词,“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今义: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3)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表因果关系(4)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这里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复召以为..其子傅古义:这里是“让……做”今义:认为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2)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作)(3)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4)天下大水..(名词作动词,发洪水)(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6)不法.常可(名词作动词,效法)(7)夜.书,火不明(名词作状语,在晚上)(8)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形容词作动词,吃完)(9)其御.曰(动词作名词,驾驶车马的人)(10)曩将罪.之(名词作动词,惩罚、治罪)(11)而自知.其益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智”,以……为聪明)(12)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13)以娱.其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14)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15)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1郑人有且买履者

(11)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省略句) 译文:因而老百姓非常高兴,让(他)统治天下。 (12)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省略句) 译文:他的妻子于是毁掉了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 (13)王大说,国以治。(省略句) 译文: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以法为教”——韩非子 韩非(约前 280~前 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 出身于韩国贵族,跟李斯同以荀子为师,天生口吃但善于写作。著有《孤愤》《五 蠹》《说难》等文章。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 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动词) (2)说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动词)
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形容词) 构木为.巢(做,建造,动词) (3)为因 乐羊为.之 为.备 魏( 将给 而, 攻替 中, 山介 (词 担) 任,做,动词)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做,动词) 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就,副词) (4)因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为之备(于是,副词)
号之曰燧人氏。中古 之世,天 下大 水,而 鲧、 禹 决 渎。 称之为燧人氏。较晚的古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去疏通河道。
近古之 世,桀、纣
暴 乱,而
汤、
最近的古代,夏桀、殷纣残暴昏乱,因而商汤出兵讨伐夏桀,


伐。今 有 构 木、
周武王出兵讨伐殷纣。假如有人在夏王朝搭木头做成

燧于 夏 后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阶 段 二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高中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7.1 郑人有且买履者 含解析

高中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7.1 郑人有且买履者 含解析

课时作业25 郑人有且买履者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而民说之B .卜子妻写弊裤也C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解析】 A 项“说”通“悦”,B 项“弊”通“敝”,C 项“请”通“情” 。

【答案】 D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胜:堪,能承受。

B .吾忘持度.度:尺码。

C .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遗:送。

D .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益:好处。

【解析】 D 项,益:更加。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 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 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解析】 A 项动词,认为/连词,用来;B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C 项均为介词,“被”;D 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答案】 C4.选出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 )A.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C.有圣人..作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解析】A项“学者”指“读书人”。

B项“政治”是两个词,“政”,治国措施;“治”,治理。

D项“因为”指“从而给”。

【答案】 C5.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王.天下 B.天雨.,墙坏C.其御.曰 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解析】C项是动词作名词,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C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七单元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含答案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七单元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含答案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基础·夯实]1.蚌蛤(ɡé) 2.钻燧取火(suì) 3.曩将罪之(nǎnɡ) 4.决渎(dú) 5.释其耒(lěi) 6.啜之(chuò)7.得麂(ní) 8.鲧(gǔn)二、通假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破旧、破损3.而民说之,使王天下通悦,喜欢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5.其子所以反者通返,返回6.而自知其益富同智,以……为聪明三、古今异义1.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句,表因果关系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倍其所以嫁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胜Error!2.作Error!3.期Error!4.意Error!5.见Error!6.而Error!7.为Error!8.以Error!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 夜: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1)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王:统治(2)曩将罪之罪:治罪(3)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妻:以女嫁人(4)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罪:怪罪(5)天雨,墙坏雨:下雨(6)民多疾病疾病:生病(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娱其意娱:使……欢乐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其家甚智其子智:以……为智(2)而自知其益富知:以……为聪明(3)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美:认为……美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也”表判断)2.举烛,非书意也(“也”表判断)3.举烛者,尚明也(“……者,……也”表判断)4.胡,兄弟之国也(“也”表判断)5.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者……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1.王大说,国以治(“以”后省略代词“之”)2.倍其所以嫁(“倍”后省略介词“于”)3.而置之其坐(“之”后省略介词“于”)4.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令”后省略代词“之”) (三)被动句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为”表被动)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表被动)3.乐羊以有功见疑(“见”表被动)4.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表被动)5.为人妇而出,常也(“出”为语意上的被动,“被休弃”)(四)状语后置句1.何不试之以足(“以足”作状语,后置)2.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于殷、周之世”作状语,后置) (五)宾语前置句1.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自”作“罪”的宾语,前置) 2.宁信度,不自信也(“自”作“信”的宾语,前置)[课文·译注](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 众, 人民不胜禽兽上古时代,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经受不住禽兽虫蛇。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7单元 第1课 郑人有且买履者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7单元 第1课 郑人有且买履者 训练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 第一课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政,治国措施;治,治理) B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从而;为,介词,引进动作对象) C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研究,学习) D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儿子) 【解析】 子:女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 .⎩⎪⎨⎪⎧ 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 .⎩⎪⎨⎪⎧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 .⎩⎪⎨⎪⎧ 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 .⎩⎪⎨⎪⎧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解析】 A 组,动词,认为/连词,来;B 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C 组,均为介词“被”;D 组,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 .⎩⎪⎨⎪⎧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B .⎩⎪⎨⎪⎧ 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C .⎩⎪⎨⎪⎧ 曩将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D .⎩⎪⎨⎪⎧举烛,非书.意也故先王有郢书. 【解析】 A 组,前一个“度”带了宾语“其足”,是动词,当“用工具丈量”讲;后一个“度”作“持”的宾语,是名词,当“尺码”讲。

B 组,前一个“益”带了宾语“富”,是动词,当“增加”讲;后一个“益”修饰“信”作状语,是副词,当“更加”讲。

C 组,两个“罪”都带了宾语,前一个的宾语是“之”,而后一个的宾语是“自”(否定陈述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均是动词,但依据句意,前一个“罪”当“惩罚”讲,后一个“罪”当“怪罪”讲。

D 组,两个“书”均为名词,当“书信”讲。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 .必为汤、武笑矣B .必为新圣笑矣C .身为宋国笑D .宋人有耕田者 【解析】 ABC 是被动句,D 不是。

5.如用“守株待兔”讽刺死守经验而不知变通者,在这个意义上,与之同义的成语有(ABD)A.刻舟求剑B.胶柱鼓瑟C.缘木求鱼D.率由旧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 1、郑人有且买履者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单元 1、郑人有且买履者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果蓏.(luǒ)蚌蛤.(ɡé) 钻燧.(suì)取火 鲧.(Gǔn)禹决渎.(dú) 买履.(lǚ) 曩.(nǎnɡ) 戮.(lù) 遗.(wèi)之羹.(ɡē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3.王大说,国以治(“说”,通“悦”,高兴)4.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5.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返回)6.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以……为聪明)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名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动词)度.义而后动(考虑,动词)余忖度.之(推测,估计,动词)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名词)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名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写,动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过,动词)2.胜⎩⎨⎧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经得住,受得住,动词)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胜过,动词)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制服,战胜,动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优美的,形容词) 3.期⎩⎨⎧不期.修古(希望,动词)度已失期.(日期,时限,名词)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期望,期求,动词)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周,名词) 4.作⎩⎨⎧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产生,兴起,动词)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开始,动词)屈平之作.《离骚》(创作,动词)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做,动词) 5.说⎩⎨⎧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动词)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动词)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高兴,形容词) 6.为⎩⎨⎧构木为.巢(做,建造,动词)因为.之备(给,替,介词)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担任,做,动词)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做,动词) 7.因⎩⎨⎧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就,副词)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动词)因.为之备(于是,连词) 8.且⎩⎨⎧郑人有且.买履者(将要,副词)且.谁不食(还,副词)年且.九十(将近,副词)9.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来,连词)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为,介词)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用,介词)王大说,国以.治(因为,介词) 10.而⎩⎨⎧人民少而.禽兽众(表并列,连词)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表因果,因而,连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古义:“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达标习题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达标习题第七单元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及答案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韩非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韩非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守望者”往往被诠释为负责为一国或一人指出过错,以使国家永昌之人,让我联想到古文中的一个同义词——“法家拂士”。

诚然,谋求国家安定与发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这一群正义者。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韩非子的深刻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持“人性恶”的观点,他总是以理智严肃的目光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色人等的心理阴暗面和人性的劣根性。

据统计,《韩非子》一书共有寓言故事三百多则,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

这些寓言故事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有的是根据现实生活加工而成。

韩非子常常借寓言故事鞭挞世态人情,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态加以简笔式的漫画,虽三言两语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多讽刺嘲笑,如主观主义的“智子疑邻”;不懂得防微杜渐、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没有真才实学,最后只能逃之夭夭的南郭处士;重形式轻实质的“买椟还珠”;“郢书燕说”里那位穿凿附会的燕相国;只信教条、墨守成规的“郑人买履”;恶人当道、法术之士的主张难以推行的“狗猛酒酸”;泥古不化的守株待兔人;尴尬可笑的卖矛又卖盾者等等,韩非子都写得非常简洁冷静,这些人物经韩非子画龙点睛式的刻画,成了某一类型的典型形象,并作为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在人们的生活中流传使用。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国君治国,首先应该把本国治理好。

这个道理,韩非子在《用人》篇中说过:假如燕王对内憎恨自己的民众,而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国人就不会受他的奴役而鲁国人也不会依附他。

燕国人憎恨,就不会尽心尽力为国效劳;而鲁国人虽被喜爱,却不会不顾丧生的危险去亲近别国的君主。

领导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是首先要求把本企业、本单位的事情做好,并格外注意搞好与近邻的关系。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 作:产生,兴起 B .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 意:意料,猜测 C .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罪:惩罚、治罪 D .为人妇而出.,常也 出:出来解析:选D 。

出:遗弃、休掉。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B .天雨.,墙坏 C .其家甚智.其子 D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解析:选C 。

A 、B 、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 项为意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宁信度,无自信..也 C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D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解析:选C 。

C 项,均为“认为”。

A 项,古义:不效法。

今义:违反法律的。

B 项,古义:相信自己的脚。

今义: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D 项,古义:从而给……。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解析:选C 。

C 项,均为介词“被”。

A 项,动词,以为/连词,来。

B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

D 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 .乐羊以有功见疑C .王之蔽甚矣D .宁信度,无自信也解析:选D 。

A 、B 、C 均为被动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答案

1.作者作品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

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坐稳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

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

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内容十分丰富。

时至今日,《韩非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写作背景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读书好的书籍是朋友,但也仅仅是朋友。

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一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巧诈不如拙诚B.而自知其益富C.卜子妻写弊裤也D.而置之其坐【答案】A(B.“知”同“智”,以……为聪明。

C.“弊”通“敝”,破旧、破损。

D.“坐”同“座”,座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妻子因毁新B.而置之其坐其子所以反者C.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此二人说者皆当矣D.至之市,而忘操之则非知之难【答案】B(A.介词,依据/连词,于是,就。

B.均为代词,他的。

C.助词,起停顿作用/代词,……的话。

D.动词,到/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下列加点的词,与“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中的“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用心一也【答案】B(B.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A.名词作状语。

C.名词作状语。

D.数词用作动词)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答案】B(B.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5.下列句子中的“说”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②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③燕相受书而说之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⑤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④/②③⑥/⑤C.①③④/②⑥/⑤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①④同“悦”,②③⑥解释,⑤劝说)二、课内阅读阅读“上古之世”至“皆守株之类也”,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圣人作作:劳作B.不期修古期:希望C.论世之事论:研究D.兔走触株走:奔跑【答案】A(作:产生、兴起)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A.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B.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C.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D.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答案】D(根据守株待兔的寓言以及句意进行断句)8.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韩非子以古之圣贤为例,强调世事一直都在发展变化,没有任何一种政治措施可以永远有效,因此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也是在说明不要死守教条,要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适时变革,在内容上与上文有重复之嫌,故可略去。

C.韩非子在文中提出的“不法先王”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子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D.“守株待兔”的故事,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它确实能够起到启发人、教育人的作用,并能够为人们所接受。

【答案】B(“守株待兔”的寓意是对上文内容有益的补充、强调,并非重复、多余)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时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架起木头搭成像鸟巢一样的住处来避免各种禽兽的伤害,人民就高兴了,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2)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①以任事。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

故内无伏怨②之乱,外无马服③之患。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

”而世未尝无事也。

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

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

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④;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

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

上下之利,莫长于此。

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

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⑤而亲他主。

如此,则人臣为隙穴⑥,而人主独立。

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⑦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

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选自《韩非子·用人》,有删节)【注】①权衡:法令。

②伏怨:怀怨于心。

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

④夺威:夺权。

⑤离死命:冒死罪。

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

⑦仪的:靶子,目标。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B.而苦乎以一负二 负:担负C.数以德追祸 追:补救D.释仪的而妄发发:放箭【答案】A(乱:混淆)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B.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C.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D.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答案】C(注意“故莫讼”“故技长”“故莫争”这三个句式类似的句子。

原句: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B.因为晋文公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所以介子推凭着“仁义”之心割下身上的肉给他吃。

C.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会为他所用,鲁人也不会依附他。

D.君主实行赏罚不能凭个人喜怒,如果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答案】B(“晋文公鼓励”不合文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下之利,莫长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2)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

(3)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

【参考译文】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

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那么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

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

太平时代的臣子,应为国立功来履行职责,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尽力于依法来担任职事。

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担负两个职位的责任。

所以对国内而言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对国外而言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

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使各自的技能得到增长;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

这样一来,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

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

”而社会从来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

做君主的不肯放手赏给臣下爵禄和富贵,就不能解救国家的危亡。

所以明君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

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

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

所以明君除去臣子苦恼的事,设立君主快乐的事。

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

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子的小错,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

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会为他所用,鲁国人也不会依附他。

燕人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国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的君主。

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缝隙一样的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

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

放弃靶子而胡乱放箭,即使射中很小的东西也不算技艺高超;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

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

所以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实行赏罚但不凭个人喜怒,所以圣人能达到治国的极致;建立刑法,但不逞私威杀人,所以奸人服罪。

射箭中靶,赏罚得当,所以尧可复生,羿能再世。

这样一来,君主就没有殷、夏亡国的祸患,臣子就没有比干剖心的灾难,君主高枕无忧,臣下乐于尽职,法术普遍地施行于天下,恩德流传千秋万代。

四、语言运用14.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为其写一段新解。

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