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方法彰显语文本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阅读方法的科学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创新字词解读、文本诵读、语言鉴赏、阅读训练的方法,在彰显语文本色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方法;本色语文;语言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2-0030-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只有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方法意识,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跳跃性,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阅读方法进行探索,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字词解读、诵读体验、语言鉴赏、拓展训练等方面都需要方法的指导。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备选方法,给学生以更多启迪,以有效彰显语文的本色。

一、创新字词解读,凸显语用意识
字词解读是阅读教学最基础的环节。

在字词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体会,让学生学会结合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和感受,对字词的运用进行赏析和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解词内容较多。

在具体学习时,学生往往缺少语境意识,不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展开思考,字词学习被孤立了,这样就降低了学习效度。

字词解释既离不开工具书,也不能离开课文。

如,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的《小麻雀》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找到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感知。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展开学习,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如,“欢天喜地”这个成语,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知道它的意思是“形容非常高兴”。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情境展开思考,使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到位了:“麻雀妈妈看到小麻雀脱险了,当然非常高兴。

虽然自己受伤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种欣喜只有做妈妈的才能体会到。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来学习字词,使学生对词语的认知是立体的、全面的,具有语文所特有的语文味、情感味。

字词学习不是纯粹的知识记忆,从语用角度和人文角度展开综合性思考,这无疑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追求。

二、创新诵读体验,强化情感认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对我们阅读教学具有借鉴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乏诵读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我们诵读指导不到位,学生诵读缺少主动体验造成的。

诵读是情感朗读,需要赋予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技术层面的大声朗读、变调朗读。

诵读时,需要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主题展开深度研究,找到作者情绪的生发点,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中,并感知体验。

诵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自觉体验中产生学习认知。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虽然节奏感、韵律感不是很强,但给我们带来的自然知识和人文体验却极为丰富。

在引导学生诵读体验时,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示范诵读,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次,诗歌诵读有特殊的节奏、停顿要求。

诵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在文本中标好停顿和节奏符号,然后再展开诵读训练。

这样,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诵读环节,掌握诵读的基本要领。

其三,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诵读展示,评选出小组诵读代表,参加班级展示活动。

这样,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气氛浓厚起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情境中,通过诵读展示文本的内涵。

教师利用诵读的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认知。

诵读技巧、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展开系统、全面的引导,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创新语言鉴赏,培养体悟思维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追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经典片段进行鉴赏,让学生在具体的分析体验中产生自己的认知。

这里的阅读鉴赏,是指从阅读体验的角度展开的学习探索,让学生体会经典的表达方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阅读认知。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鉴赏方法,给学生语言鉴赏规划目标、路线,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鉴赏思维。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找到经典的描写片段,并尝试进行语言鉴赏活动。

教师提出具体建议:“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方法、结构方式、写作特色等角度进行考虑。

”学生对语言赏析并不陌生,很快就能够找到经典片段进行鉴赏。

有一个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并进行赏析:这里将雨来比喻成小泥鳅,特别贴切,
创新阅读方法彰显语文本色
广东韶关市仁化县实验学校(512300)邓红颜
阅读·说文论道
不仅说明雨来动作敏捷,还特别有智慧,为后文写他智斗鬼子设下伏笔。

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进行赏析,使学生有了明确的操作方向,自然进入语言鉴赏环节。

学生对修辞方法比较敏感,自然会将其当成赏析的重点。

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能够从伏笔设置的角度来展开思考,说明他们的鉴赏思维已经呈现出多向性的特点。

四、创新阅读规划,拓展学习视野
在设计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鼓励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习,不断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使他们形成新的阅读体验和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不妨结合网络技术,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手段获取阅读素材,形成阅读认知。

如,教学《武松打虎》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梳理文本的内容和情节;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武松打虎”评书片段,这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受。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

这段故事被改编成多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评书、电影、动画、绘本、小品等。

课后,请大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找到你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进行欣赏。

下节课,大家要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学习片段的表现手段和特色。

”拿到这个任务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搜集相关的信息材料,选定了表现形式,并利用照片、视频、笔记等形式,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新的学习认知。

在展示阶段,教师给学生提出不少建议,让他们以全新的形式展现“武松打虎”的故事,提升其观赏度。

对阅读信息的处理,教师给出详细的建议,让学生以全新的形式进行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积极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是有针对性的,切准了学生思想的脉络。

总之,我们要围绕课程标准展开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阅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也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

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展开方法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展开分类指导,创新字词解读、诵读训练、语言鉴赏、阅读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感知中形成语文综合素养,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责编韦雄)
[摘要]单元整合教学,就是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优势。

它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单元整合教学,让学生在内容、主题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有更加深刻、广泛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单元整合;综合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2-0031-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单元整合教学走进了广大教育者的视野中。

单元整合教学,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把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不再一篇一篇地单独教学。

这不仅符合教材的编写要求,而且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一、运用单元整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说传统的单篇教学是品尝一道佳肴的话,那么运用单元整合教学就是一桌丰盛的文化盛宴。

在课堂上,它把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仅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而且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文章的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样,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以“爱国家”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包括《给家乡孩子的信》《钱学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儿子》四篇文章。

为了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采用了单元整合的策略进行教学。

教师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反复阅读,感知它们内容的异同,领悟单元的主题。

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由于打破了单篇课文教学的限制,课堂阅读量非常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充实。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不同文本的比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教师根据单元主题给学生补充了一些阅读材料,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通过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在充满思乡之情的优美诗句中,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单元整合策略进行语文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
运用单元整合策略,让语文课堂更出彩
江苏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14000)吴小燕
阅读·说文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