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体会文中深刻的情感,感受母爱的至高力量。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20年12月31日),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20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2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2、朗读课文,体味文中深刻的情感。
感受母爱的力量。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瘫.痪.()侍.弄 ( ) 整宿.( )
憔.悴. ( ) 仿膳.( ) 豌.豆( )
诀.别( ) 烂漫.( ) 翻来覆.去( )
絮絮叨叨
....( )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学法指导:播放课文视频,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
2.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留意每段中的关键词句,简要的概括。
)
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2.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导学重点】
认识几种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导学难点】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探究人物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学法指导:选读课文,找关键字词。
)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4.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
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
..
..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
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