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生物
一、单选题:共12题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B.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生命系统的各层次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D
【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A正确;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C正确;不同的生命系统的层次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2.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度较低。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因此该学说揭示了动植物体的结构统一性;并不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如病毒;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而细胞学说是由施来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因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3.在番茄幼苗的培养液中,除了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043-和CO2外,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A.C、H、O、N
B.K、Ca、Mg、Fe
C.Mn、Mo、Cu、Zn
D.K、Ca、Mg、S
【答案】D
【解析】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排除题干中的C、H、O、N、P,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是K、Ca、Mg、S,D正确。

【备注】无
4.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44
B.如果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则有4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如果得到的某条多肽链有2个氨基,则有一个氨基在R基上
D.如果将得到的4条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多肽链,则会脱去3个水分子
【答案】B
【解析】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要破坏两个肽键,消耗两分子水,故该50肽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8×8=144,A正确;得到的5个氨基酸,其中有4个是相同的丙氨酸,故这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可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B错误;每条肽链中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故新生成的4条多肽至少有4个氨基,至少有4个羧基,再多出的羧基(或氨基)必定在R基上,C正确;这4条多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需要连接3个位点,形成3个肽键,脱去3分子水,D正确。

5.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④细胞膜
⑤脂肪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糖类参与物质的组成。

①ATP中含有的糖类是核糖;②DNA中含有脱氧核糖;③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中含有脱氧核糖;④细胞膜的表面含有糖蛋白;⑤脂肪中不含糖类;⑥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含糖类。

A正确。

6.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会产生水
B.H2O光解产生的还原氢用于C3的还原
C.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丙酮酸
D.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
【答案】B
【解析】ATP转化成ADP的过程消耗水,A错误;H2O光解产生的还原氢用于C3的还原,B正确;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水和葡萄糖,C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H2O 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
【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增加,ATP生成减少,B错误;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H]的利用,但是没有ATP的生成,C错误;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ATP,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ATP,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产生ATP,D正确。

8.现有无标签的四种样品各一瓶: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某学生用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将它们正确鉴定出来了,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1葡萄糖、2淀粉酶、3淀粉、4稀蛋清
B.1葡萄糖、2稀蛋清、3淀粉、4淀粉酶
C.1淀粉、2淀粉酶、3葡萄糖、4稀蛋清
D.1淀粉、2稀蛋清、3淀粉酶、4葡萄糖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1、3号加入双缩脲试剂无变化,故其是淀粉和葡萄糖,3号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3号不是蛋白质,具有还原性,故3号是葡萄糖,1号是淀粉;2、4号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说明其是稀蛋清和淀粉酶,取1号样品与2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出现砖红色;取1号样品与4号样品混合,37 ℃保温10 min,加入斐林试剂水浴不出现砖红色,可知2号是淀粉酶,4号是稀蛋清。

综上所述,C正确。

9.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

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①酒精②乳酸③CO2 ④H2O ⑤ATP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说明其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二者共有的产物是ATP,D正确。

10.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生成速率的关系,a点时产生的ATP最多
D.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成熟红细胞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各种细胞器,进行无氧呼吸,因此ATP的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没有关系,A正确。

据图乙的特点可知,该图为主动运输的曲线图,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错误。

a点时细胞呼吸强度最低,产生的ATP最少,C错误。

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11.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有[H]的积累,有氧呼吸过程中无[H]的积累
D.无氧呼吸过程同有氧呼吸一样每一阶段都有ATP生成
【答案】A
【解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内被消耗,故其可通过线粒体双层膜,A正确;是否产生水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B错误;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无[H]的积累,C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没有ATP的生成,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B.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C.恩格尔曼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制造出氧气
D.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答案】C
【解析】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A正确;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B正确;恩格尔曼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正确。

二、综合题:共5题
13.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细胞中的1与2相比,1特有的是__________(答案要全面)。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做________。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____(己、丙)决定。

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丁、戊)。

(5)5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____。

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

【答案】(1)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基因的表达逆转录
(3)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
(4)丙戊
(5)ADP和磷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是DNA,乙是RNA,故1是脱氧核苷酸,2是核糖核苷酸,与2相比,1特有的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2)甲(DNA)的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做逆转录。

(3)乙是RNA,mRNA可以作为翻译时的模板,tRNA具有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功能,有些RNA还具有催化功能。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丙(蛋白质)决定,丁(糖原)、戊(脂肪)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戊。

(5)5是ATP,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ADP和磷酸,根尖细胞中,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4.自然界中的生物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两大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_________。

A、B细胞内以囊泡为载体进行物质运输,其交通枢纽是________________。

(2)若A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3)A、B、C、D中结构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其自身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
________。

(4)A、B、C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将A放入0.3mol/L的KNO3溶液中,产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依次_____________。

(5)上述4个结构所代表的生物体中,基因传递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1)中心体高尔基体
(2)大液泡、叶绿体
(3)D 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4)核糖体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5)A和B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A是高等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A 没有中心体。

A、B细胞内以囊泡为载体进行物质运输,其交通枢纽是高尔基体。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大液泡和叶绿体。

(3)分析题图可知,D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自身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4)C是原核生物,故A、B、C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将A放入0.3mol/L的KNO3溶液中,产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是主动运输。

(5)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生物和病毒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15.下图中,A图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B图表示氧分压对大麦根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

请根据图分析:
(1)A图表明,当温度超过了4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根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
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B图表明,当氧分压增高时,根吸收离子的量________,同时,细胞中糖的浓度却下降,此时,糖的主要作用是。

(3)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与温度、氧气分压有关,从本质上看,是因为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______________ (填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从细胞器的角度看,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主要与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4)即使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相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下降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使呼吸作用下降而使离子吸收量下降
(2)增加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被分解,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核糖体和线粒体
(4)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解析】(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当温度超过40℃以上时,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使呼吸作用下降而使离子吸收量下降。

(2)B图表明,当氧分压增高时,根吸收离子的量增加,同时细胞中的糖含量下降。

此时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被分解,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3)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与温度、氧气分压有关,从本质上看,是因为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从细胞器的角度看,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主要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

(4)由于细胞膜上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载体的数量不同,即使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相同。

16.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装入2支试管中,再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最后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所需要的时间,其结果记于下表:
(1)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将装置A中的混合物加温至40℃,乳汁凝固时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明显缩短/明显增加/时间不变/不会凝固)。

②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 乳汁凝固时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明显缩短/明显增加/时间不变/不会凝固)。

原因是。

(2)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原因是 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应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凝乳时间最短对应的温度接近最适温度。

【答案】(1)①明显缩短
②不会凝固因为60℃时凝乳酶已失活,将温度降至40℃时不会恢复活性
(2)因为酶具有高效性,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就可能发生凝乳反应
(3)30℃~50℃
【解析】(1)①将装置A中的混合物加温至40℃,乳汁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②装置F中的混合物冷却至40℃,因为60℃时凝乳酶已失活,将温度降至40℃时不会恢复活性,故不会发生凝固。

(2)因为酶具有高效性,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就可能发生凝乳反应,因此若将酶和乳汁先混合再进行F组实验,实验结果会不准确。

(3)根据题表可知,应在30℃~5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不变,重新进行实验,以进一步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17.自然界中,和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其利用低浓度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

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
的实验。

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晴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CO2净吸收速度,请结合上述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______________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2) 乙图中d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玉米/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12点到14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植物A是__________(玉米/花生), 如缺乏Mg,植物A的CO2补偿点应向 _______移动。

在CO2浓度100umol/mol时,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呼吸强度。

如果把植株A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___________(植株A/植株B)先死亡。

(4)丙图中植物A是在CO2浓度350umol/mol后,限制植物A叶肉细胞吸收CO2速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暗反应 [H]或NADPH CO2→C3→(CH2O)
(2) 花生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3)玉米右>植株B
(4)温度和光照强度
【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H]或NADPH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2)分析题图可知,乙图中d曲线表示花生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12点到14点,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3)由题意可知,玉米能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故植物A是玉米,如缺乏Mg,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植物A的CO2补偿点应向右移动。

在CO2浓度100umol/mol时,由于植物根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植物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强度。

如果把植株A 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植物A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故植物B先死亡。

(4)在CO2浓度350umol/mol后,二氧化碳不再是限制因素,故限制植物A叶肉细胞吸收CO2速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