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新基本功之“示错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新基本功之“示错教学”
作者:夏永立
来源:《江西教育B》2024年第02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给学生自主纠错的主动权,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示错教学”。

一、走出“示错教学”的误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回避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担心自己难以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1.教师担心学生出错。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有意识地避免学生出错,认为学生出错是自己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

其实,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这些错误,让其成为学习中的资源。

2.学生惧怕自己出错。

学生犯错过多,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心理压力。

因此,教师要有容错的良好心态。

其实,错误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形成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示错教学”观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原生态的错误,通过适当的启发和提问,让学生各种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1.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学习现象。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教师要抱以宽容的态度,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断地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不必为学生经常出错而苦闷烦恼,更不要为防止错误出现而费尽心机。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受长方形面积计算负迁移的影响,很自然想到用鄰边相乘。

在教学中,笔者主动诱导学生出错,使学生“误入歧途”,再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误区中走出来。

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错误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回避。

2.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当然,并非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错误都可以利用。

对于一些没有价值的错误,教师要学会甄别,适时地进行筛选。

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剩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许多学生在求剩余图形的周长时,是用长方形的周长减去正方形的周长。

笔者利用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对比辨析,让学生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利用错题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有效利用错题,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错题,让每个学生做一本数学“病历卡”。

教师还要让学生做“错题讲解员”,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会学习。

4.示错教学是高超的教学技艺。

示错教学,需要教师及时整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将其作为教学素材或反馈信息,及时或延迟处理,以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纠错和争辩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示错教学”的价值
1.巧用学生错误,可以“变废为宝”。

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失误,将伴随教学的始终。

其实,学生出错本身就是一种敢于尝试和思维创新的体现。

教师在遇到学生错误时,需要看到其隐含的数学思维价值,将错就错,因势利导,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利用错误资源,可以“精准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也能发现教学中的“症结”,不断诊断课堂教学。

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正误对比中深化认知,实现精准教学,回归学科教育的价值。

“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问着问着就明白了。

”在示错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错误资源,不断突破创新,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四、“示错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暴露错误和主动纠错,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的学习品格。

1.“难得糊涂”不糊涂。

郑板桥先生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

”教师如果对它咀嚼品味,也能从中悟出教育真谛。

教师原本头脑清醒,但通过装糊涂呈现瑕疵,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面对学生的错误时,笔者经常装糊涂,让学生自己尝试化错。

学生听说老师也不明白,激起了探究的兴趣。

2.有意示错反难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授新知识之后“有意示错”,依据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容易混淆的地方,多设置一些辨析题,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才能因错而改错。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笔者有意设计了一道“陷阱”题:73+27×5。

结果许多学生为了“凑整”,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接着,笔者再出示(73+27)×5,在题组的对比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

接着,笔者让学生尝试“再加工”这道题目,让他们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这样,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假假真真认其真。

在小学数学的操作演示实验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示错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规律,防止错误发生,增强学习的“免疫力”。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展示学生不够科学严谨的测量方法,从而导致了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通过测量数据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测量误差只能不断减小。

这样,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的学习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吴昌硕实验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