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论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论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启示
作者:李春霞张伟峰张素秋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受到来自各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民族特色和历史传承显得更为重要。
古典文艺理论就是古代创作家和理论家关于文艺创作和阅读欣赏的理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代文学的教学具有本质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文论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语感经典诵读
一、探究古典文论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探究古典文论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原因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受到来自各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民族特色和历史传承显得更为重要。
反观我们的现当代的民族语文教育,较多地接受了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而在传统继承方面显得颇为薄弱。
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只有坚持历史传承,才能更好地适应民族语文的个性,只有在保持民族个性的同事融合他人长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追寻运用古典文论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研究
古典文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方面,目前有一些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但是系统地进行研究并导之以实践的尚不多见。
古典文艺理论界的学者大都专注于本领域内的研究,很少将目光注视到当代语文教学这一领域,很少涉及到古典文论在民族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一些具体的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也很少去系统研究古代的文艺理论,所以古典文论和现当代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并不多见。
尽管如此,古典文论思想仍然显现出当代的生命力和价值。
面对中国语文教育总所周知的困境,许多研究专家和教师提出了多种语文教改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例如近年来对经典诵读的重视和研究,不但有很多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的理论倡导,同时也有来自民间具体教育实验,这些实验探索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特别是中学语文改革的领军人物钱理群老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躬亲实践,提出了经典阅读的主张,同时主持选编了《新语文读本》推动“新语文”的民间改革实验。
同类的民间改革实验还有语文专家王尚文、语文名师于漪、深圳语文教师严凌君等。
关
于古典文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启示方面的研究文章,偶尔散见与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中,往往是感悟式的,缺少系统研究。
正如钱先生指出的那样:从传统的思想和汉语文教育中汲取有益的资源,我们还缺乏深入研究,教育实验更是缺乏,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二、古典文论中的阅读欣赏理论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目前阅读教学现状极其弊端
1、从阅读目的来看,功利性强,只为应试,忽视了人格、内在精神的培养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养成。
2、从阅读模式方法来看,不重视文本本身的阅读体会,而是注重肢解分析。
3、从课堂阅读效率来看,课堂阅读效率低,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而且目前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内容严重偏离社会的主导价值。
(二)从古典文论中的阅读理论获得对阅读教学问题的启示
1、古代语文教育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通过读书涵养古代读书人“士”的精神,这成为中环民族的精神内核。
2、古典文论强调文章的整体诵读、涵咏、品味,字句、段只有在文章整体中才能具有其本身的意义,所以强调整体感受。
3、古人读书博采众长,并且古代的语文教育本身就与文、史、哲紧密结合,同时阅读文本涵盖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吟诗作文成为生活和交际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真正大语文教育。
(三)古典阅读欣赏理论在教学实践方面的运用和实践
1、选编经典文本,通过对经典文章的诵读、涵咏、赏析,涵养民族精神,形成健康人格。
2、整体、多角度赏析来带动学生的多层次诵读品读,从而取代过度的文本分析,特别是取代古代文学的翻译。
我自己在古代文学课文和现当代经典散文的阅读教学上一直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践,以赏析带动阅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需求,他们对课文本身的体悟使他们得到了精神的愉悦,不自觉中提高了能力。
这是一种很妙的境界。
3、课外阅读的广泛延伸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
语文是一种生活方式,借鉴古代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使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学生业余生活重要内容,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和精神的成长。
三、古典文论中的创作理论及其对当代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目前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僵化、呆板。
思路狭窄,无法向外拓展。
2、语言积淀较少,情感体验积累不足,对事物本质、事理的把握偏离不到位,立意不高。
3、缺少对生活和周围事物、事件的观察,对人生的深刻体验,无论写景、写人、写事、说理都没有章法,寓言贫乏,缺乏基本想象力。
(二)古典写作理论对教学实践方面的运用和实践。
1、注重用大量健康的经典作品和涵养学生的精神之气。
即强调阅读在前,通过阅读积累健康情感、健康人格,摈弃读图时代视觉作品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
2、写作重在语感的积累和培养。
无论写文还是改文,语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凌驾于文章总体上的语感,对于写作思路的打开、语言的顺畅有重要作用,也是平时的训练重点。
3、观察生活、体悟人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充分发掘古代文论资源在当前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当前中国语文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各个理论模式的强势渗透中葆有一份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民族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之路。
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的喧嚣局面,我们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千万要把握住这“众家”中,传统文化是你独一无二的根基。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加重要。
◆
参考文献:
1、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