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为减少局部复发现象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通常需要给予其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治疗[1]。

而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宫颈癌术后的常用放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维适形及强调放射治疗两种。

因此,该院为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提高宫颈癌术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的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其调强放射治疗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术后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进行治疗,该组患者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50.3岁;临床分期:本组患者临床分期均在Ia2-IIb 期之间;对照组49例患者则采用三维适形方式进行放射治疗,患者最小年龄为35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51.2岁;临床分期:该组患者临床分期均在Ia2-IIb 期之间;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

1.2方法
1.2.1体位固定方法
两组患者在定位及接受治疗前医护人员
应嘱咐其适量充盈膀胱,取患者仰卧位,并利用腹部热塑体膜进行固定,嘱咐患者双手抱头。

并利用由GE 公司生产的16排大孔径CT 扫描机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应设置为0.5cm ,扫描范围:应自胸10水平至耻骨联合水平,并利用局域网络系统将扫描的图像信息传送至计划系统。

1.2.2靶区勾画及计划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利用4野照射盒
式照射技术进行,其入射野角度应为0ɑ、90ɑ、180ɑ、270ɑ;调强放射治疗则利用5~7野照射进行,其入射野角度应为0ɑ、50ɑ、100ɑ、150ɑ、210ɑ、260ɑ、310ɑ。

照射时利用动态多叶准直器适形确保盆腔临床靶体积在各个射野方向上的射野形状和靶区形状保持一致。

并利用体积直方图对治疗计划进行评定,同时应做到95%的处方剂量包绕计划靶区,且计划区内剂量分布应尽可能均匀,其均匀性差异应<5%;单次照射剂量应设置为2Gy ,1次/d ,1周治疗5次。

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应以下述限定范围为依据进行设定:直肠V50应≤50%,骨盆V30应≤50%,小肠V40应≤50%,膀胱V50应≤50%,股骨头V30应≤50%,脊髓最大剂量应<45Gy 。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1.2.3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行顺铂化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顺铂治疗,每次30~40mg/m 2,1次/周,
连续治疗5~6周。

1.3疗效判定及毒副反应评价
两组患者均定期进行血常规复查,认真对患者的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观察内容主要有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值等,并利用RTOG 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的直肠及膀胱等的急性反射反应进行评定[2-3]。

1.4统计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9~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5个月;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观察

剑1
齐赛男1
石春梅2
1.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放疗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2.内蒙古牙克石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牙克石021008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9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在膀胱、直肠等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比较直肠炎及膀胱炎III~IV 级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1、2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并可对其邻近危险器官进行保护,且该化疗方式的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9(a )-0082-02
[作者简介]程剑(1972.9-),吉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的放射治疗。

82
.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表1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比较[n (%)]
观察组对照组χ
2
P 值
组别4949
例数49(100.0)49(100.0)0.00
0.187548(98.0)47(95.9)0.00
0.0698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
观察组49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8.0%(48/49),仅1例患者死亡。

对照组49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95.9%(47/49),仅1例患者死亡,两组患
者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剂量分布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放射治疗后其处方剂量均在46~50Gy 之间,且两组患者95%的靶区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PTV 体积均>95%,两组患者均可达到处方要求;而观察组49例患者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直肠平均放射剂量为22.7Gy ,膀胱平均放射剂量为25.8Gy ,而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直肠平均放射剂量为40.5Gy ,膀胱平均放射剂量为44.7Gy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在膀胱、直肠等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急性不良反应
直肠炎:观察组49例患者中0级14例,I 级26例,II 级9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0级9例,I 级11例,II 级19例,III 级6例,IV 级4例;膀胱炎:观察组49例患者中0级15例,I 级27例,II 级7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0级8例,I 级12例,II 级20例,III 级5例,IV 级4例;两组患者比较直肠炎及膀胱炎III~IV 级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原位癌患者多为30~45岁的女性居多,而浸润癌则以45~55岁的女性居多,目前该病患者则逐渐趋向年轻化,从而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4]。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然
而早期宫颈癌手术后仍均有较高的复发率[5]。

因此,临床上通常需对多数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对于伴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还需给予其术后辅助放疗或(和)化疗治疗放射治疗的范围通常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即瘤床、盆腔淋巴引流区、阴道残端等[6]。

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治疗方式则主要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且两种放射治疗方式均可通过精确的体位固定、计划等取得良好的剂量分布效果,从而可有效对周围正常组织进行保护,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现象发生、改善患者生存率的目的[7-8]。

然而由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式的照射范围相对较大,且其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膀胱炎、直肠炎等急性不良反应,因而极易对患者的放疗进程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9]。

而调强放射治疗则可在增加肿瘤放射剂量
的同时有效的减少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有效的对周围组织进行保护,从而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有效的对照射剂量及受照射体积情况进行改善。

该次研究中察组患者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直肠平均放射剂量为22.7Gy ,膀胱平均放射剂量为25.8Gy ,明显低于对照组直肠平均放射剂量的40.5Gy 及膀胱平均放射剂量的44.7Gy (P <0.05),张晓华等[10]在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
疗疗效比较中的研究结果显示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其直肠平均放射剂量40.8Gy 、膀胱平均放射剂量的44.8Gy ,行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其直肠平均放射剂量22.8Gy 、膀胱平均放射剂量的25.9Gy ,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表明调强放疗相对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而言具有更好的适形度,可在对肿瘤组织进行控制的同时对正常组织进行保护,进而可有效的降低癌症复发及转移的几率,进而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放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在小肠、膀胱、直肠等的受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急慢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1年、2年及3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这就说明给予宫颈癌术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靶区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并可对其邻近危险器官进行保护,且该化疗方式的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项峰,任利萍,刘克勤,等.子宫颈癌肿瘤干细胞筛选及体外敏感药物
试验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2):285-287.
[2]刘克勤,任利萍,王晓云,等.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或
转移宫颈癌[J].河北医药,2014,36(1):82-83.
[3]张素琴,拉来·苏祖克,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等.宫颈癌高发区新疆
墨玉县有宫颈癌家族史的维吾尔族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4):272-277.
[4]曾新,韩一栩,吴丽香.HPV 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
测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127-128.
[5]邵明海,柯文婷,贾海健,等.腮腺分区勾画对伴有双侧颈部Ⅱ区淋巴
结转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优化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14,(1):40-46.
[6]林原,周莉均,徐志勇,等.宫颈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剂量
学与技术的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5):372-376.[7]陈惠,张建庆,章恒.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
胺化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3,8(12):1714-1715.
[8]杜雪莲,盛修贵,王聪,等.缩野调强放射治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
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12):925-931.
[9]刘路,杨瑞杰,李金娜,等.胸腺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和容积弧形调强
放射治疗剂量学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1):22-26.[10]张晓华,李勇.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简化调强
放疗的三维剂量学[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8-149.
(收稿日期:2014-06-03)
8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