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7乐山大佛》.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乐山大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了解第二自然段里中心句的作用,并初步学会在文章中找出中心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难点:
了解第二自然段里中心句的作用,并初步学会在文章中找出中心句。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乐山大佛”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从视觉角度初步感知乐山大佛的“大”,让生
谈谈感受。
2.生:……
3.师:看了视频,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乐山大佛的“大”,那
么这篇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乐山大佛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自学目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思路导航: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请用“一一”勾画出具体描写乐山大佛宏大的句子。
(2) ---------- 用“"勾画出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学生开始自学。
3.抽生反馈,师生交流感受。
(1)抽生读出勾画出具体描写乐山大佛宏大的句子。
a.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b.师:这几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乐山大佛的样子?
生:……
c.课件出示:它的身体很高,头很长,眼睛也很长, 垂着两只大耳朵,每个耳朵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
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很宽。
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只都可以坐上很多人。
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找出这两段话的不同之处, 说
说你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生:……(相机点拨,列数据)反复读
d.课件出示:“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
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里都可以钻进两
个人。
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
”
师:找出这两段话的不同之处,说说你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生:……(相机点拨,举例子)
(2) -------------------- 反馈(用“"勾画出第二自然段
围绕哪句话
来写的?)(相机点拨,中心句以及它的作用)
(3)课件出示一段话,为该段选择恰当的中心句。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说说乐山大佛为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
思路导航:
(1)课件出示图片,请每个小组仔细观察乐山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交流你们的发现。
(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乐山大佛排水通道的相关句子。
(3)小组讨论,古代石匠为什么这样设计排水通道?
2.反馈。
(1)生反馈观察乐山大佛图片的发现。
(2)小组成员反馈找到的句子(其他小组评价补充)齐
读描写乐山大佛排水通道的相关句子。
(3)这样设计的好处(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
去掉“既……又……”比较读, 感受关联词的好处)
3.师:古代石匠能做出这样的设计,他们怎么样?
4.反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师:用“既……又……”把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再用“既……又……”说一句话。
四、小结
学生总结。
五、板书设计
7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宏大
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