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感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今天在假期学习时又听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由于从教时间甚短,不敢对这句话有过多的“非分”之想,但这句话却一直困扰着我。
回来查了查,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
虽不知陈老先生是在什么条件下说出此语,至少在那时不会引起争论。
在我看来,陈老先生是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是教师基于这种责任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是问题在于,一些人把此话当成了评价老师的标准。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仅是“万事俱备,只欠学校教育”;如果基础没有,那无疑此话是置学校教育于死地,而事实是基础不理想。
二是“好”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标准不应只有一个,而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标准,要给予我们学生平等自尊选择的机会。
学校教育是成长教育,学生有差异,学生有不同的成长方向,学生有不同的成长高度,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道路,尊重学生的不同成长落点,为学生由成长走向成功提供汲取营养的空间,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那已经是教育的成功了,社会本身就是个大学校,为学生找到最为合适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方向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能力。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学生进入学校,我们的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被涂抹过许多印迹的花纸,要想在这张纸上抹去不好的线条再绘出美妙的图案,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学校教育是个良心活,学校教育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
我要做的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我的目标就是我的学生天天学习,好好进步。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做新时代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
我对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标准苛求教师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反问,以此引申之“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记得有位博友曾写到“任何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
文化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中和,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
”我会秉承“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让每个学生绽放青春的光芒和活力。
仰望星空,让实践因理想的浸润而精彩;脚踏实地,让理想在实践的土壤中丰盈。
(文中有些不成熟的观点还请博友们的批评指正,万分感谢!)
说“有”,是因为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即使老师再“会教”,仍有大量的“教不好的学生”存在。
因为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具有选拔性的,既然是选拔性的那就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被淘汰掉,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谈何“选拔”?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评价教师的标准往往看“教书”即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因其可操作性强,而育人的是个长期的工程,三年五年是看不出成效的,因此就连“育人”也成了“教书”(学生的成绩不好育人也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