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对商科学生技能的培养_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05-
06[作者简介] 鲍盛祥(1975-)
,男,湖北麻城人,副教授,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股权激励、营销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2008163)PBL教学法对商科学生技能的培养: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经验
鲍盛祥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 基于项目学习(PBL)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该文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并验证了PBL对商科学生“软技能”、“硬技能”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专业知识拓展的推动作用,并就PBL在商科课程中实施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基于项目学习;
教学;战略管理[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2)05-0134-
04 商科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

商科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商务人才,
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
问题解决技能、团队协作技能、批判性思考技能(critical-thinking 
skills)[1
]。

商学院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这些技能、如何设计课程帮助学生获得商务技能,一直是商科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商学教育中的短板问题
[2
]。

学生技能的获得依赖于“干中学”[3
],许多
教学方法适合于让学生参与做,
商科教育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其工作技能,PBL是培养其工作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4-
5]。

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方式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大学证明是提高大学生综合技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5
]。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也
开始重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并将其引入到大学本科教学中,本文介绍PBL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期望对PBL在商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应用设计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究。

Thomas阐述了PBL实施中的五条标准:PBL项目是中心,它不是课程的边缘性的次要部分;PBL项目聚焦于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和原理;
项目驱动学生开展建设性调研;学生主动推进项目活动;项目是实际的,
非学院式的(school 
like)。

[6]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学科,该课程采用PBL教学,就是以真实的企业为对象,运用基本的战略理论和工具,融合其他工商管理知识,
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份《战略研究报告》。

在实际的战略咨询研究中,
通过“干中学”,面对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做出战略决策,呈现决策过程。

PBL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应用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课程计划与项目活动计划的整合、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的选定、活动探究与项目进度的监控、项目作品的交流评价。

(一)课程计划与项目活动计划的整合
PBL利用综合的、
现实的项目激发学习,项目是真实的,且附着于课程架构[7]。

成功的PBL需要一
个全面而周详的课程计划,
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推动学习。

通过定义课程目标、课程进展计划、项目活动计划、对学生的期望、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来设定课堂氛围。

项目活动应致力于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将书本理论应用于项目实践活动当中。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战略管理理论,
熟练运用战略管理模型,形成科学的战略管理思维,培养战略管理能力。

项目活动选择一个真实的企业,让学生以企业战略规划者的身份为企业制定一份完整的《战略研究报告》。

PBL中的项目活动内容与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基本一致。

根据战
略管理的过程模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三部分,项目活动的内容也包括这三部分。

活动细分为如下内容:企业战略发展回顾、企业的使命、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业务组合分析、备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战略的实施、战略变革管理与应急计划。

理论教学与学生项目的进展应保持基本同步,将学到的理论模型及时应用到项目研究中。

(二)项目团队的组建
对现实企业进行战略研究涉及到现实的商业环境分析和企业的生产、市场、财务等各具体职能管理,项目活动的任务量大,项目研究报告要在课程结束时的期末完成,时间要求紧迫,所以采取团队作业的方式完成战略研究报告较合适。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自由组合,3-7人一组,分成若干个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构成在性别、籍贯、专业等要素上具有多样性,以利于项目讨论过程中思想的碰撞、灵感的产生,以及项目推进中的合作与互补。

教师也可以对项目组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证项目组满足适当规模、技能互补、对共同目标的承诺、每个成员都尽责[8]。

(三)项目的选定
所研究的企业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要考虑企业经营信息的可得性,它可以是项目组成员熟悉的身边的企业,也可以是一家上市公司。

项目组在选择具体企业时,规定各组所选择的企业尽量分布在不同行业,这样在项目成果汇报时,由于全班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四)活动探究及项目进度的监控
课堂上教师提供企业战略研究的参考架构,指出关键的项目活动及其进度要求。

学生在学习目标和项目任务活动的要求下,承担起项目的执行责任。

教师按项目的计划和步骤的关键节点进行检查。

如在完成企业使命的讲解后,随机抽查两个项目组,让他们讲解其为所研究企业制定的“企业使命陈述”。

这种抽查一是对过程产品的检验和总体进度的督促,二是小组的演示有利于项目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帮助全体学生更好理解关键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五)项目作品的交流评价
评估不仅是对学生项目作品的反馈,也为师生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平台。

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弥补知识的不足,更好地完善项目的任务,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项目作品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宣讲、作品展示、师生或项目组之间的讨论(问答)等。

企业战略研究项目的最终作品包含两部分,一是书面的《xx企业战略研究报告》,二是口头报告与宣讲,在最终宣讲评价时,还可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点评。

二、技能培养与知识扩展
传习知识和培养技能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得相对较快,也较容易;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则相对较慢,也较困难。

这是因为技能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加工、融合和运用。

传统教育方式中,对学生技能培养不足一直被社会所诟病。

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PBL在大学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获得教材以外的额外知识,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有显著效果。

结果见表1。

表1 技能获得、知识扩展的内容及其效果评价
技能和知识均值T值P值
硬技能培养
战略理论模型的应用技能3.83 10.783 0.000
Word、powerpoint等软件使用技能3.87 10.485 0.000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技能3.79 12.213 0.000
项目计划与管理技能3.46 6.130 0.000
时间管理技能3.28 3.185 0.002
专业写作技能3.84 9.434 0.000软技能培养
演讲技能3.29 3.743 0.000
交流技能3.41 4.589 0.000
谈判技能3.18 3.536 0.001
团队合作技能3.69 8.425 0.000扩展知识
现实战略决策的复杂性知识4.15 18.069 0.000
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知识3.59 7.511 0.000
具体产业知识3.68 8.392 0.000
具体产品知识3.38 4.461 0.000 (一)硬技能的培养
硬技能(hard skills)是指从事某专业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时应当具备的必要能力,是做事技巧和做事经验组成的能力。

学习各种处理事务的技能是人们受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战略管理理论和模型的应用技能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项目中需要获得的最主要的硬技能。

项目组在收集企业运营、市场经营环境信息时,其信息收集、处理、加工的技能会得到锻炼。

在撰写战略研究报告文本和制作宣讲幻灯片时,对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技能会得到提高。

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会提高专业学术写作技能。

团队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会提高项目计划与管理技能、时间管理技能。

(二)软技能的培养
软技能(soft skills)是与人相处的技能,是指除去专业知识或技能外,能为企业带来额外附加利益的技能。

“管理自己”和“影响他人”构成了软技能的核心。

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严格,反而更看重员工的学习技能、沟通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而传统的商科教育尤其缺乏在软技能方面的训练[9]。

PBL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团队对真实企业开展研究,制作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团队完成项目报告,思想产生碰撞与融合、观念产生冲突与理解,这对学生的交流技能培养非常重要。

项目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分歧的产生与解决,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谈判技能和团队合作技能。

(三)专业知识的扩展
对真实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研究仅靠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上的理论与模型显然是不够的。

理论模型描述主要问题,是对现实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模型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补充其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实例研究,项目组会真切感受到现实企业战略管理的复杂性。

学生开展企业战略研究时,会获得很多现实知识和信息,如利用PEST模型分析企业的宏观环境时,会了解国家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对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分析时,会深入了解该行业的结构、行业市场竞争、行业政策;对企业进行分析时,会掌握一定的产品特性、产品的技术等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在教材和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学生在开展项目学习时,可以通过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获取。

三、教学效果评价
PBL在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会提高学生6项硬技能,4项软技能,拓展4项书本外的知识,合计对14项知识技能点有提升(见表1)。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问卷调查法,要求学生对PBL教学法对自身知识扩展和技能提升作用的认同程度进行评价。

问卷包括14个题项,如:“通过PBL,我的战略理论模型的应用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评分:1表示强烈反对;2表示反对;3表示不清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课程结束后,对2个平行班135人进行匿名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5份。

每个题项评分的平均值列于表1中,平均值如果显著大于3,则说明该项知识技能的提升是显著的。

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战略理论模型应用技能,Word和powerpoint等软件使用技能,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技能,项目计划与管理技能,专业写作技能,时间管理技能等硬技能;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技能,演讲技能,谈判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等软技能;拓展了学生教材以外的知识,如:现实战略决策的复杂性知识,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知识,具体产业知识,具体产品知识等。

理论分析得到实际数据的印证。

四、讨论与结束语
学生获得“硬技能”和“软技能”依赖于“干中学”,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存在风险,大学生缺乏实践锻炼[10]。

PBL属于课堂教学方法,但它与现实世界连接紧密,与企业实习相比,风险小,操作较方便,非常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拓展,在商科教学中可大力推广。

推广PBL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开课时教师与学生应在思想上统一,认同PBL教学理念。

PBL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学生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者。

教师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变为推动者,形式上似乎教师的作用在下降,实际上,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

其二,既要注重项目活动的结果,更要注重项目活动的过程。

PBL教学法属于一种探究式教学,允许学生在试错中学习。

现实世界管理决策中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努力参与,积极思考,其活动遵从一定的逻辑,有理论支持,教师就应当肯定和鼓励。

其三,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支持PBL的实施。

项目内容附着于课程理论架构,项目活动应该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

PBL是面向实际的,如果能加强校企合作,寻找共同的利益契合点,让企业配合项目的研究,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项目指导中来,将更有利于该教学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Smith R K.A Case Study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A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J].Journal of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Business,2010,21:178-188.
[2]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2(4):286-
291.[3]Bush,V.,Bush,A.Preparing 
students for the internationalmarketplace:Practitioners'perceptions of specific skills andcharacteristics needed for success[J].Journal of Teaching inInternational Business,1998,20(3):553-
564.[4]Rhodes,C.Garrick,J.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the limits ofcorporate knowled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3,27(4):447-
471.[5]徐晓飞.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N].
中国教育报,2011-07-
20(3).[6]Thomas,J.W.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M].San Rafael,CA:The Autodesk Foundation,2000.[7]Mohammad A.Rob,Vance Etnyre.Project-based learning:an as-sessment on team building across the mis curriculum[J].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2009(4):193-
208.[8]Wells,C.E.Teaching 
Teamwork in Information Systems[M].Ideal Group 
Publishing,2002.[9]Handy,C.Making Managers[M].London:Pitman,1988.[10]周广林,曹景萍.MPE-C
DIO: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0-
121.[责任编辑]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琳莉
(上接第130页)
上述三例中,“梦”具有了颜色,“歌喉”具有了汁
液的浓烈感,“音响”有了形状与长度,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思维,人是无法把这些属性相异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到彼此间的结合点:“粉红色”与“梦境”都共有浪漫的特质;“歌喉”的浑厚与甜蜜恰如“汁液的浓郁”
;“声音”的高低起伏、时断时续与“小路”弯弯曲曲、若隐若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移就的思维方式是富于联想和跳跃的,没有创造性与发散性的思维,是无法找到彼此之间的认知联系,更遑论理解和审美了。

语言的陌生化和创造本质使得情感表达不受理性认知的限制和逻辑语言的规范,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移就的创造性通过在词语组配形式的设置障碍,拉大语义跨度和审美距离,来激发具象的、可感的审美体验,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和读者理解感知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

结语
移就是艺术化的语言,文艺性语言。

它以“陌生化”的姿态赋予了文本生动性与画面感,传达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大大丰富了其艺术内涵和外延,凸显了意味、情状和个性,极富创造性。

可以说移就是语言陌生化的典范。

读者通过
跨越陌生带来阻碍的过程中,以内心深层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体味使用规范语言无法体会到的微妙不定的感觉与意韵,在惊奇感中慢慢走进作者创造的情境中去,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此,移就是充满审美价值和创造性的辞格。

[参考文献]
[1]杨向荣.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2]俞允海.修辞与语言陌生化[J].修辞学习,2006(6):18.[3]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5.
[4]骆小所.论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审美发现[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2002(2):4.
[5]郑远汉.修辞风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1.[6]杨向荣,曾莹.陌生化:悖论中的张力美[J].俄罗斯文艺,2005
(2):51.
[7]朱军.修辞的创造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8):37.[8
]韦兰芝.变异与突破———谈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创新艺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7.[9]邵文硕.传统文学文本边缘化的深层结构[J].牡丹江师范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1.
[责任编辑]琳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