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50字最新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50字最新集锦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语故事50字,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50字1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必须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之后,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但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之后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

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成语故事50字2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之后,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着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成语故事50字3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成语故事50字4
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

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

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
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么?”刘琨欣然赞同。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

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赞同联刘抗曹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

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成语故事50字5
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歌颂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愿,从此,每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

后来成为当世大儒。

拔山举鼎
项羽在少年时代不喜好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

叔父项梁很赌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

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

”项梁于是教他兵书,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粗心,不肯认真钻研。

听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健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