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理想和梦想之上的管理艺术。
大学生应该从踏入大学校门时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总体设计,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规划。
然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令人担忧,存在诸多盲点和误区,难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现状总结原因,并提出可行对策,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分析其现状,为我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有效地实施措施,我们进行了此项调研。
调查主要针对大一群体,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
其中问卷按比例发到各学院,涉及工科、理科、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取样范围广泛。
问卷分为职业规划意识、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和现状及需求三部分,包括自我认知、是否树立清晰的目标、职业规划意识、人职匹配意识、职业规划动力、对待职业规划是否科学、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了解职业规划途径和就业价值观八方面内容。
一、参与调查人群分析:
从参与人群的专业结构看,包括了在校工科、理科和经济管理类等典型专业人群。
通过人群间的分值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他们的职业规划情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学生的自我认知强,但自主规划意识缺乏,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由此在环境中获得平衡并发展和实现自我。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
生通过测评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劣势,但没有依此进行自我总结对症下药,作出合理的规划。
多数人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都比较明确,但没有长远的规划意识。
只看到了眼前需要做的事情,没有考虑长期的人生发展,缺乏主动性。
2.意识到人职匹配的重要性,但择业观念依旧不科学。
人职匹配即是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
而个体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职匹配也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调查显示75%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但学生的择业观念依旧是不科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还是局限家乡地域之间。
另外有25%的学生择业时仅局限在本专业本行业,没有看到人职匹配的动态发展,就业理念不开阔,比较被动。
3.人际交往、成功愿望比较高,但受挫能力差,内在动力不足。
通过上图可知,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接受高标准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希望获得优秀成绩,愿意与他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获得大家的支持。
但是学生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低,内在动力缺乏,不能持之以恒。
只有18%的学生在困境中能很快调整状态,重振旗鼓接受新的挑战。
4.认识到职业规划的必要性,但生涯规划起步晚,且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课程教育。
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职业规划,但调查中显示只有大约25%的人接受过培训并进行了测评。
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中期才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起步晚,形式单一,且只是近期的发展路线。
76%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职业规划培训,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起源于西方,发展及运用比较早也已成熟。
但进入我国较晚,发展缓慢,属于新兴事物。
高等教育虽将其纳入了课程教学当中,但各高校的发展层次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社会激励体制也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氛围缺乏,再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择业观念不科学。
2.家庭原因
我国城乡结构的二元机制使得人们的认识水平差异较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有限。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受父母影响以及传统教育的限制,致使学生的规划意识淡薄。
3.学校原因
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一
些困惑。
这些问题在择业期间是很难得到解决的,它是渗透在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学生的就业与所学的专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
在就业工作中,我校侧重于校企合作,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推动作用。
4.个人原因
由于我校多数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
学生们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相关专业的指导,对职业生涯所知甚少,关注度较低。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1.学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教学课程中,加强职业咨询工作。
很多学生都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陌生,因此仅靠相关部门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应当整体规划,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触到与生涯规划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或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指导的结合,营造校园规划的氛围。
2.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的影响
我校的日常学生教育工作采用辅导员制度,导员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具有其他学校制约力不可比拟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其先天作用,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素质培养,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地生涯规划。
整合优化资源成立专门部门,定期举办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和科学的择业观。
贯彻“校企结合”思想,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对今后职业有更多了解,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4.调整状态,了解专业需求变化,保持良好的心态。
职业规划的主体是大学生自己,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尽早地树立人生奋斗目标,结合现实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
当今专业需求变化较快,不要仅满
足于当前的良好就业形势,要多方面了解社会信息,及时调整状态,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实现人职匹配。
参考文献:
(1)张慧丽,汪达. 职业生涯规划语大学生素质发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郭志文,李斌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3)刘金同,李莉. 大学生心理发展及素质培养.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l/2004-08-10/79018.html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