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有效策略
浙江省温溪镇第二小学323903
在小学开设数学课程,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猜想,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
学习方法,是个人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凭借思维直觉对新知识进行的一种预判,是提升个人
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就要
求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适时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在猜想中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猜想兴趣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
针对这一阶段的学
生特性,教师可以大胆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直观性强、更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之中,帮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深入挖掘自身潜能,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一位教师
在教学《可能性》时,就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了两
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都有五个白球和五个黑球,共十个球。
上课时,将全班学生分成
了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队员依次在对方袋子中摸出五个球,黑色球最多的队伍获胜。
教师
在游戏开始前设置悬念:“哪个队伍赢的概率会大一点呢?”有学生说男生队,有学生说女生队,也有学生认为会打成平手。
为证实学生的猜测,教师一共进行了五轮游戏,以上的三种
结果都出现了。
通过这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
活动中证实自己的猜想,培养了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借助图像辅助,搭建猜想支架,让学生能猜想
数学理论大多是抽象化的概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直观化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进行大胆猜想,锻炼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借助了图像,引导学生积极猜想。
在正式
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图片,提出问题:“谁可以计算出小的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学生纷纷皱眉,陷入沉思。
接着,教师将小的正方形翻面,背面整齐排列着四行四列的小正方形。
“在这些小正方形中,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这一整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学生通过数正方形的个数得出了结论:面积是16平方
厘米。
在这一趣味性的游戏互动中,教师逐渐展开正式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会了正方形面
积的计算。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一原理。
三、开展动手操作,提升猜想水平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充分调动思维
能动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生活化的数学常识
入手,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去猜想、认识新的数学知识,通过反复实践去验证自身
猜想,进而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就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在上课前,教师
准备好了12个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接着,教师邀请学生参与图形摆放,将这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有学生摆了一个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
的长方形,也有学生摆了一个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6厘米的长方形。
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计
算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计算过程。
基于之前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有聪明的学生由此举一
反三,很快通过“边长×边长”的规律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也有同学通过数小正方形的个数,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
通过趣味性的动手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又在适度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寻求答案,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获取新的数学知识。
可见,教师
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四、引导学生联想,拓展猜想空间
所谓联想猜想法,就是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去感知另一个新的知识结构的行为方法。
在数学
教学中灵活运用联想猜想法,鼓励学生发挥思维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倍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就通过一道例题鼓励学生进行联想猜想。
“已知小王同学有红花和白花共24朵,其中红花数量是白花的1/5,请分别计算红花和白花
的数量。
”学生纷纷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1/5,是不是可以写成
1∶5呢?”
通过教师使用的联想法提醒,学生纷纷回忆所学知识,通过解方程法、比例分配法等方式找
到了解题办法。
由此,学生通过先联想后解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思维能动性,对已
有知识结构进行整理、总结、再创造,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
学质量。
所谓逆反猜想,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有思维上反其道而行,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猜想,探索新
的解决办法。
在解决数学难点时,可以突破思维的固定模式,独辟蹊径,探索新的角度去发
现突破口,进而得出结论,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藏宝图、猜扑克数等游戏锻炼学生的逆反猜想能力,让学生在
趣味性的游戏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又在游戏中学会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动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猜想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在
实际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根据,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积极猜想,自主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