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新乡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新乡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沙糖橘,因最初产于广东省四会市(境内多山,7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黄
田镇沙糖坑村而得名,成熟期为12月下旬一次年2月。
凭借其优良口感和品质,当地所产沙糖橘广受顾客好评。
2013年开始至今,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70%,随后沙糖橘产业慢慢地转向了广西。
现在,距四会市较近的广西桂林荔浦县,已取代黄田镇沙糖坑村,成为我国“沙糖橘之乡”。
2018年广西沙糖橘产量超600万吨。
据此完成1-3题。
导致2013年后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橘树病害暴发
B. 品种严重退化
C. 城市化进程快
D. 市场竞争激烈
2.沙糖橘,因最初产于广东省四会市(境内多山,7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黄
田镇沙糖坑村而得名,成熟期为12月下旬一次年2月。
凭借其优良口感和品质,当地所产沙糖橘广受顾客好评。
2013年开始至今,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70%,随后沙糖橘产业慢慢地转向了广西。
现在,距四会市较近的广西桂林荔浦县,已取代黄田镇沙糖坑村,成为我国“沙糖橘之乡”。
2018年广西沙糖橘产量超600万吨。
据此完成1-3题。
荔浦县能够取代广东沙糖坑村成为“沙糖橘之乡”,主要原因在于其()
A. 自然环境更优越
B. 生产技术先进
C. 品牌优势明显
D. 生产成本较低
3.沙糖橘,因最初产于广东省四会市(境内多山,75%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丘陵)黄
田镇沙糖坑村而得名,成熟期为12月下旬一次年2月。
凭借其优良口感和品质,当地所产沙糖橘广受顾客好评。
2013年开始至今,四会市沙糖橘种植面积锐减70%,随后沙糖橘产业慢慢地转向了广西。
现在,距四会市较近的广西桂林荔浦县,已取代黄田镇沙糖坑村,成为我国“沙糖橘之乡”。
2018年广西沙糖橘产量超600万吨。
据此完成1-3题。
除品质外,沙糖橘价格较高的另一主要原因是()
A. 上市晚,处于市场空档期
B. 产量太少,供不应求
C. 人工费用高,生产成本高
D. 地处偏远,运输费用高
4.在春运返乡大潮中,外来务工者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四川是我国六大人口外出
就业省之一,人口返乡潮规模大。
如图示意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图中横条长短表示人口相对数量)。
据此完成4-6题。
影响四川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经济
D. 生态
5.在春运返乡大潮中,外来务工者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四川是我国六大人口外出
就业省之一,人口返乡潮规模大。
如图示意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图中横条长短表示人口相对数量)。
据此完成4-6题。
与广东相比,重庆吸引较多四川务工人员的主要原因是()
A. 相距较近,经济联系多
B. 交通发达,便于出行
C.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D. 环境优美,人口容量大
6.在春运返乡大潮中,外来务工者是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四川是我国六大人口外出
就业省之一,人口返乡潮规模大。
如图示意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图中横条长短表示人口相对数量)。
据此完成4-6题。
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可能造成当地()
A. 就业压力增大
B. 房价提高
C. 教育水平提高
D. 交通拥堵加剧
7.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
或瀑布前方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7-9题。
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
A. 地表起伏大
B. 地表多裂隙
C. 水温高
D. 含沙量大
8.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
或瀑布前方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7-9题。
喀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
A. 岩石抗蚀力弱
B. 地势落差大
C. 全年气温较高
D. 降水更丰富
9.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
或瀑布前方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7-9题。
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
A. 增大流速
B. 改变基岩性质
C. 对基岩磨蚀强
D. 增加地势落差
10.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
位置来划分的。
黄经就是黄道上的度量坐标(经度),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即春分日太阳黄经为0°)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度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2019年12月7日为大雪节气,该日太阳黄经大约为()
A. 75°
B. 105°
C. 240°
D. 255°
11.现行的“定气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
位置来划分的。
黄经就是黄道上的度量坐标(经度),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即春分日太阳黄经为0°)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度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对于北京来说,下列节气中昼长与清明大致相等的是()
A. 惊蛰
B. 白露
C. 寒露
D. 小雪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16日,洛川苹果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自2017年开始,洛川县已经全面启动了洛川苹果有机认证示范县建设,已建成苹果有机认证基地5.6万亩。
目前,洛川县已是陕西“一县一业”示范县,并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营模式,坚持“果、畜、沼、草、水”循环发展,全面建设绿色、有机、生态的苹果生产基地。
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洛川县位置。
(1)简述洛川县发展苹果种植的优势条件。
(2)说明洛川县坚持“果、畜、沼、草、水”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洛川县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经营模式的意义。
(4)请为洛川县今后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广袤山区将北侧的瑞士苏黎世与南侧的意大利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枢纽相隔离口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994年,瑞士决定兴建世界上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
隧道自1995年起开始动工,耗资160多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大约1300万m3的土石。
如图为圣哥达铁路隧道的位置与剖面图。
(1)推测圣哥达地区公路线布局的特点。
(2)简述瑞士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必要性。
(3)与原有交通线路相比,分析采用隧道的优点。
(4)请为隧道建设中挖出的大量上石方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
14.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古镇流传着具有中国古代风俗活化石的“高抬戏”(如图),
至今已有500年历史,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都要举行。
近年来,“高抬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引起世人瞩目,四川省以举办“非物质文化节”为契机,积极融入旅游元素,形成了民俗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促农增收日趋明显。
说明“高抬戏”民俗祭祀歌舞活动的旅游价值,并分析青林口古镇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15.如图为1980-2018年环渤海区域围填海土地各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图。
(1)指出环渤海区域围填海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
(2)分析填海造陆对区域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随之技术的进步,会培育出更好的品种,品种不会严重退化,城市化进程快,需求量增加,市场扩大,会促进沙糖橘种植;故BCD错,最可能的是橘树病害暴发。
故选:A。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考查农业区位条件,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农业因素的相关知识。
2.【答案】D
【解析】解:荔浦县比广东沙糖坑村更远离城市,在自然环境、技术和品牌方面布局优势,但劳动力更廉价;故荔浦县能够取代广东沙糖坑村成为“沙糖橘之乡”,主要原因在于其生产成本较低。
故选:D。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农业因素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沙糖橘的成熟期为12月下旬一次年2月。
故除品质外,沙糖橘价格较高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上市晚,处于市场空档期。
故选:A。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问题。
4.【答案】C
【解析】解:结合地理事实可知,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影响最大是经济。
经济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故选:C。
春节期间回流人口多,反映了当地外出务工的主要省份,图中四川省外出务工的主要省市是重庆市和广东省,其次是云南省和浙江省。
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合生活常识加以判断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临近四川,外出务工居民距离家乡较近,且两地区经济联系多,故重庆成为四川居民最热门务工地,故正确;
B、交通发达,并不是重庆所独有的优势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C、相比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来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优势,故不符合题意;
D、环境优美一般不是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并且四川的人口容量比重庆更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有: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
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本题以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为背景,考查了重庆成为四川居民最热门务工地的主要原因,结合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
6.【答案】D
【解析】解:A、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是过春节,不是返乡就业,所以不会导致四川的就业压力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对房价影响不大,故不符合题意。
C、不会提高教育水平,故不符合题意。
D、大务工人员春节返回四川,可能造成四川当地交通拥堵加剧,故正确。
故选:D。
四川省属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经济落后,人口多,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所以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
本题以2019年四川省春节回流人口来源省市分布情况为背景,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7.【答案】B
【解析】解: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地表岩层产生节理和裂隙。
故选:B。
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题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了解,能够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
8.【答案】A
【解析】解: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抗蚀力弱,岩石容易被溶蚀,有利于壶穴形成。
故选:A。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解题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了解,能够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
9.【答案】C
【解析】解:C阶段壶穴的形状表现为基岩受到严重的侵蚀,故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 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对基岩磨蚀强。
故选:C。
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题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基本概念的了解,能够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
10.【答案】D
【解析】解:冬至日为每年12月22日前后,大雪节气为每年12月7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大雪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55°。
故选:D。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24节气知识,根据大雪日12月7日与冬至日的时间差推算即可。
11.【答案】B
【解析】解:当太阳直射点处于相同纬线,但是日期不同的两天,同一个地区的昼夜长短相等,据图可知,清明和白露距离夏至日都相差5个节气,故这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接近,所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基本相同。
故选:B。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知识,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并且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全球分布状况,才能解决问题。
12.【答案】解:(1)洛川县位于黄土高原,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大气得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有机质的积累,据图可知,洛川县有铁路、公路经过,陆上交通便利,据材料“洛川县已经全面启动了洛川苹果有机认证示范县建设”可知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当地苹果种植的发展,当地黄土广布,土壤有利于苹果种植,黄土高原距离京津唐工业区较近,市场广阔。
(2)洛川县采用“果、畜、沼、草、水”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利于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洛川县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提高专业化水平,农业能够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同时一村一品能够提高当地知名度,推动农产品发展,村与村之间的农产品也避免竞争,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4)洛川县可以建立苹果交易批发基地,利于扩大销售市场;延长了苹果产业链,提升了苹果附加值;培养了品牌,提高了效益;技术的加强,提升了果品的品质;丰富了产业结构模式。
故答案为:
(1)洛川位于黄土高原,当地地形和土质适宜种植果树;年降水量较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距华北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市场广阔;有公路、铁路经过,运输便利;政府政策扶持。
(2)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民增收。
(3)有利于实行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增加销售量,提高经济收益;有利于减少内部的无序竞争,维持较好的市场秩序。
(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绿色、邮寄、生态苹果生产基地,加大品牌创建力度,树立产品品牌形象,对苹果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解析】(1)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2)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3)考查区域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知识,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规律,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恢复生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灾减灾等。
本题以洛川苹果生产为材料,意在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掌握情况,及实际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3.【答案】解:(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山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因此,在山区修建公路时,要尽可能的沿地势相对低平的山谷地区修建,在陡坡修建公路线时,要尽可能的沿等高线修筑,以降低坡度,因此,线路多“之”字形弯曲。
(2)根据材料“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说明两地之间联系较密切,但原有的交通运输条件差,不能满足当地的要求,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
(3)读圣哥达铁路隧道的位置与剖面图可以看出,两地之间地势起伏较大,修建隧道,坡度减小,线路变短,运输速度更快,运输效率更高。
(4)在隧道建设中,挖出来的大量石方可以填埋洼地,也可以用作建筑材料。
故答案为:
(1)公路线多分布在地势较低且地形相对较平坦的山谷(或河谷)地带;在坡度较陡的地区,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道路弯曲度大,线路较长。
(2)圣哥达地区的高山阻断了瑞士北侧的经济发达地区与阿尔卑斯山南侧的意大利米兰、都灵等经济文化发达区之间的联系;原有交通线路运输能力有限;原有线路对当地村庄和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3)减少了地形的束缚;线路变短,缩短了通行距离;线路平直,坡度较小,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且可节省燃料。
(4)填埋洼地,保障线路平稳;用作建筑材料或制作建筑材料的原料。
【解析】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从自然因素考虑修路的限制性因素: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势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于航线;对航空影响较小。
地质:喀斯特地貌要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要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本题以圣哥达铁路隧道的位置与剖面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交通线路的分布、修建隧道的必要性和优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4.【答案】解:据材料可知,高抬戏时中国故待风俗的活化石,历史悠久,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高抬戏属于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当地经济收入,因此具有经济价值,高抬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具备体验观赏价值;高抬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之一,具有政府政策的扶持,也具有品牌效应,高抬戏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历史悠久,群众乐于参与,随着来到青林口古镇旅游人数的增多,青林口古镇的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
故答案为:
旅游价值: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体验观赏价值等;原因: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度高;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增大,逐渐形成品牌优势,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热情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根据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服务设施、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学生需要根据材料中关于高抬戏的信息,并结合旅游活动的知识进行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15.【答案】解:(1)根据上图可知,盐田、养殖地、建筑用地的面积都在增加,而且这三者占主导;农用地面积先增长后减小,所占的比重小。
(2)填海造陆减少了海洋面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海岸带的自然景观。
故答案为:
(1)围填海总面积呈增长趋势;盐田、养殖地、建设用地为填海主要利用类型,面积呈增长趋势;农用地面积比重小,先增后减。
(2)海洋面积减少,破坏海洋生态,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污染加剧,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
【解析】(1)一般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从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总面积变化分析。
(2)填海造陆对区域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海水养殖等方面分析。
该题目以环渤海区域围填海土地各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为背景,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