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外交关系的基础。
(本题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
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
3. 日内瓦会议 时间:1954年4月至7月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中国对会议的影响: 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发展,最终 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
意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趋势。
《周恩来传》
40年不敢忘却,
风雨外交路
20世纪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 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 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周恩来听了风趣地回答:“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 你留下作个纪念吧! 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 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
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
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
如果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就等着与他打交道吧。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40年不敢忘却, 风雨外交路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的签 订(1950.2)
毛泽东访苏与斯大林在一起 1949.12
周恩来在条约签字仪式上
第一条: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 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 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四条: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 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 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 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 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 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 的经济合作。


三 大 外 交 方 针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日 内万 瓦隆 会会 议议

复 联 合 国 合 法 席 位
中中 美日 关邦 系交 正正 常常 化化
中 美 建 交

交 政 策 调 整 : 不 结 盟
联 合 国 千 年 首 脑 会 议
上 海 合 作 组 织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会 议
1949 1953 1954 1955 1971 1972 1979 1984 2000 2001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 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 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C
Hale Waihona Puke 史。——《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国之家间利没益有(决永定恒性的因朋素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国人家,只性有质永恒的利益!
——〔国英家国力〕量伯默斯顿
请你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国原内因外是形什势么?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篇章:故事中的智
“外交是运用智慧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 方关系。”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
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同”和“异”分别 是什么?
4.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4月 特点:这是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目的: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拉国家发展问题。 内容: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
意义:形成了 万隆精神
第二篇章:故事外的势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节选
通过材料分析《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 中国的积极影响。
2.第一次建交高潮(与18个国家 建交,另有25个国家承认中国)
11个社会主义国家
1949.10.02 苏联 1949.10.04 保加利亚 1949.10.05 罗马尼亚 1949.10.06 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06 匈牙利 1949.10.07 波兰 1949.10.06 朝鲜 1949.10.16 蒙古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 1949.10.27 民主德国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智慧故事:“派克”钢笔是战利品
据统计,在万隆短短的7天168个
小时中,周总理合计睡眠时间只13
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
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
会。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旗帜鲜明地站在
“一边倒”
核心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 和平的国际交往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英)欧内斯特·萨道义
智慧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智慧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提出背景
2.形成过程
提出 1953年12月 中印谈判
发展 1954年访印 度、缅甸
完善 1955年亚非 会议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3.意义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依据
知识建构 政策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另起炉灶”
独 立 自 主 的 依据 和 方针 平 外 交 政 策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成就
期 的




“一边倒”
成就
与苏联等18国建交 (打破封锁)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五大国身份)
参加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建国初期 外交政策的确立
20世纪70年代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走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政策的调整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40年不敢忘却, 风雨外交路
第一篇章:故事里的事
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尼克松
与他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图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材料:(教材第88页)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
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 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 痛苦。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的。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 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 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 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的共同的协议。
第二篇章:故事外的势
1.外交政策确立的背景
国际环境: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两大阵营形成、美国对中国孤立 国内形势:百废待兴、基础薄弱
2.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 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 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