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的历史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素的历史评价
韩偓《题怀素草书屏风》: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
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
怪
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贯休《观怀素草书歌》: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
筋力唯于草书妙。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
金尊竹叶数斗余,半饮半倾山衲湿。
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
吕总的《续书评》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明代安岐评《自叙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
可形容之势。
黄庭坚: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米芾《海岳书评》: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集古录》: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今世。
蒋之奇:草书有妙理,帷怀素得之。
明莫如中:《小草千字文》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
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李白《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
中山兔。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
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
楚汉相攻战。
怀素十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无法阻止。
进入佛门后,改字藏真,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
家贫,买不起纸张,只好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为了练字,还制作了一块漆盘。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
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
正统书法的门外。
乾元二年759,怀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
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
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他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求师访友,经衡阳、客潭州。
唐宝应元年763年,怀素又开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阳。
唐大历元年766年,怀素写《秋兴八首》。
怀素此帖的书风,到这时还未发育成熟,
而他的内心也处于彷徨阶段。
无论是起笔、行笔、收笔,远还没有迈进晋人的门槛。
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
时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此行目的
并没有达到。
同年冬或三年春,张谓奉诏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怀素随同张谓一同进京。
有幸见到王羲之、王献之作品,也鉴赏到《曹娥碑》。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
年的时间。
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在衡阳与
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游山水。
当时,恰逢贬来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怀素便与
之同伴入秦。
入京后拜会张旭的弟子邬彤,并引以为师。
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
书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都一一讲解给了怀素;离别之时,邬彤又将作字之法,
一个“悟”字教给怀素。
唐大历六年,怀素母病甚重,遂于腊月初回乡探视,以待汤药。
怀素觐亲以后,即重
返京师。
唐大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怀素返回故乡,绕道东都洛阳南下,拜会颜真卿。
颜
真卿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了怀素,并告诉怀素,他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
颜真卿并为怀素
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唐大历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创作《自叙帖》。
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在《自叙帖》中,怀素对给予自己艺术有所教益的几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唐贞元三年787年,怀素与陆羽相识并相交。
陆羽写下了《僧怀素传》,是研究怀素
的第一手资料。
唐贞元十五779年,怀素又回到了零陵,写《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患风痹病,圆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