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奇妙的响声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奇妙的响声教案【含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使用听觉感受和辨认周围声音的能力。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的基本知识。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教学材料
•气球
•铃铛
•筷子
•空瓶子
•等物品
3.教学过程
3.1 制造声音
1.分发气球让幼儿吹气球,感受气球爆破时的声音。

2.分发铃铛,让幼儿摇铃铛,感受铃铛的声响。

3.分发筷子,让幼儿在桌子上敲打,感受筷子敲打桌子的声
音。

3.2探讨声音的产生
1.请幼儿谈谈刚才制造声音的方式是什么,先通过询问引导幼儿回忆,让他们有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接着引导幼儿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引起的。

如气球弹破
的声音就是气球表面受到压力时膨胀后突然破裂时所产生的震动声、
铃铛摇动时铃铛的铃环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声。

3.3探讨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1.得到幼儿的理解后,可以教授幼儿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知识,
并通过实验进行对比。

2.教师拿出一个瓶子,用一个铃铛敲打,在瓶口处听,会发
现声音比较清晰。

3.随后,老师把瓶子里加一点水,再用铃铛敲打,会发现声
音变得模糊。

4.老师问幼儿,这是为什么?经过分析带入知识,幼儿很快回
答出因为声音经过水传导减弱了。

5.老师拿出镜子让幼儿看到镜子能够反射声音,指出声音可
以在物体上反射,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也能反射在这些物体上。

4.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了多种方法,不仅有教师讲解和演示,还有探究
式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探究乐趣,使幼儿们对
声音产生浓厚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导,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传播以及反射的知识,用感性认识和实践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动手
能力。

同时,我们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体
验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和同伴切
磋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学习事物的
理解和认知。

5. 总结
本节课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探究声音的发生,传播
和反射。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种探究式的开放式问题让幼儿参与思
考和讨论,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声音,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探索
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们从生活实践中感知自然规律,
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使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增加幼儿对
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