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部课件【最新精编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请你朗读并品析第1段,作者说“心 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 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你还可以读 出哪些深层意味? 文中还有类似的含 义丰 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品析。
第1段品析: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 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 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双层的悲哀”:
• 2.初读 课文,叶 圣陶先生 给 你 留 下 了 怎样的印象? • 他具有高尚的品德。他待人厚,无论是在 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谦虚恳切、 彬彬有礼、尊重有加;他律己严,在文字 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 1.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待 人 厚 • 律 • 己 严 (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 (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 (2)特别强调重视语言的“简洁”。 (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样认真。
• 一层是先生的去世, •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 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
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 息,外面正响着鞭炮, 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 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 层的悲哀。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 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 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哀把整个心 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
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 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 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 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 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 老 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 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 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2.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 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句子来进行品析。
• 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 状态特征的词,用 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 全句,表示时 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你在学习 的过程 中,可以先找出句子中主要的动词或形容词,然 后看它前面的修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 读,你就会发现副词的表达效果了!
• 叶圣陶(1894-1988),名绍 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 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 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 作的拓荒者。
•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 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 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 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 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 生的语文主张。
叶 圣 陶 张先 中 行生 二 三 事
•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 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 屯乡石庄(今属天津)人,著名学 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 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 超人”。 •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 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 《负暄琐话》等。 •
听课文朗读,划分 文章层次,概括每 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2)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第四部分(9)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 望自己和 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 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
3.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 么作用?
• 内容:第2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 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 被编者删 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 面的段落,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 中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 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 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 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 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 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 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 漏。
• 2.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 中的 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 来写? • 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 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 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 选择了这 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 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rùn
• 修润
生疏
shū
商酌
zhuó kěn
pìLeabharlann 恳切譬如tiē•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 huì diān pèi chǐ •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不耻下问
méng lóng léi zhui
tà
1、诲人不倦 3、颠沛流离 5、自顾不暇 6、词义辨析
2、不耻下问 4、以身作则
朦胧 曚昽 蒙眬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 事例, • 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 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承接上文写的, 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更为突出”可见这一 事 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