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8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第Ⅰ部分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农具
B.壁画√
C.筷子
D.煤炭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狭义文化产品的定义。
[解析]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故A、C、D三项均不属于狭义的文化产品,应排除。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______
(分数:1.00)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
3.唐朝中期以后,维系唐帝国命脉的经济交通线是大运河的______
(分数:1.00)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平虏渠
D.利漕渠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京杭大运河。
[解析] 隋朝大运河偏向东南的一支称通济渠,南与山阳渎、江南河相连,直达余杭。
唐代中期以后,通济渠主要用来运输江南的粮食,成为维系唐帝国命脉的交通线。
4.中国统一文化的历程开始于______
(分数:1.00)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战国
解析:
5.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______
(分数:1.00)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重农主义。
[解析] 重农主义是一种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国家观念。
这种观念起源于西周时期,成就于战国时期的法家。
6.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三藩之乱
B.永嘉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之乱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晋灭亡的文化缘由。
[解析] 从根本上讲,西晋王朝的旋生即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的结果。
而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曹魏以来皇权建立不合法理所致的恶果——八王之乱。
7.中国著名的云冈、敦煌等石窟艺术题材来自______
(分数:1.00)
A.儒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解析]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以佛教为题材,是艺中的新景象。
8.中国古代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______
(分数:1.00)
A..市
B..墟√
C..集
D..会
解析:
9.服饰的构成要素是______
(分数:1.00)
A.质、形、饰、色、画√
B.帽、衣、裳、鞋、袜
C.帽、衣、鞋、首饰、佩物
D.性别、年龄、体形、环境、职业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服饰的构成要素。
[解析] 质(原料)、形(样式)、饰(佩戴的饰物)、色(颜色)和画(图案)是服饰的五大构成要素,决定了服饰的双重性格。
B、C两项均属于服饰形制的基本类型,而D项则属于服饰的文化标志。
10.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亲五服制。
[解析] 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11.成书于宋代的我国法医专著是______
(分数:1.00)
A.《本草纲目》
B.《洗冤录》√
C.《千金要方》
D.《素问》
解析:
12.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______
(分数:1.00)
A.公元3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3世纪
解析:
13.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宗法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确立
C.三公九卿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解析] 三省六部组织完整,分工明确,相互联系,相互制衡,共同听命于皇帝。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
14.人们一般以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其标志是______
(分数:1.00)
A.孝廉科的设置
B.明经科的设置
C.进士科的设置√
D.明法科的设置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 隋朝统一中国后,将选官任人的权力集中到朝廷的吏部,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开始向科举取士的方向发展。
人们一般以大业三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15.社稷祭祀属于______
(分数:1.00)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
D.星辰祭祀
解析:
1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______
(分数:1.00)
A.郭沫若
B.陈梦家√
C.于省吾
D.徐中舒
解析:
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董仲舒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试点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十教”。
[解析] 孟子将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其中前三者属于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两者则是家庭关系的放大或扩展。
“五伦”中的每种社会角色都有着明确的行为规范: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这就是所谓的“五伦十教”。
1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______
(分数:1.00)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解析] 题干中的引言出自《礼记·学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能力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
而只有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困惑。
才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奋发自强。
所以,教学活动并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双方都能受益的双向互动过程。
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教学相长”的思想。
19.中国戏曲发展到南宋时期,出现了______
(分数:1.00)
A.百戏
B.杂剧
C.参军戏
D.南戏√
解析:
20.“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______
(分数:1.00)
A.《诗经》√
B.《楚辞》
C.《庄子》
D.《论语》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言志”的艺术命题。
[解析] 作为一种艺术观念,“诗言志”最早体现在《诗经》的诗歌创作中;而作为一个艺术命题,“诗言志”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21.春节的时候,人们往往用在年画中画鱼在莲叶间嬉游表示“连年有余”,用在门上画五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这里所用的表达心愿的方法是______
(分数:1.00)
A.比喻法
B.象征法
C.影射法
D.谐音双关法√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崇拜。
[解析] 年画中“鱼戏莲叶间”的题材,“莲”谐音“连”,“鱼”谐音“余”,象征“连年有余”;在门上画五只蝙蝠即为“五福临门”。
这是人们在利用谐音双关法采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老子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
[解析] 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23.《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______
(分数:1.00)
B.对象
C.时机
D.分寸√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人对语言的修辞观。
[解析] 中国古代的人们说话时特别重视对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的把握,以取得更好的语言传达效果。
题干中所引用的荀子名言中的“当”就是合乎道德规范的要求,即要注意说话的分寸。
24.公元8世纪,新罗僧道义从马祖弟子受法,传南宗禅于______
(分数:1.00)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泰国
解析: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且为梁漱溟所创办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复兴书院
B.勉仁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岳麓书院
解析:
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6.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先秦时期的楚地一分为三,其中南楚包括______
(分数:2.00)
A.苏州
B.安徽√
C.湖南√
D.江西√
E.广州√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马迁关于楚地的划分。
[解析] 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即西楚、东楚、南楚。
其中南楚包括今天的江西、安徽、湖南、广州的一些地区,而A项苏州则属于东楚。
27.后期法家的主张有______
(分数:2.00)
A.以杀去杀√
B.舍生取义
C.杀身成仁
D.以刑去刑√
E.以礼去礼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后期法家的主张。
[解析] 后期法家思想朝着“下约民”的畸形方向发展,主张对民众实施严刑峻法,即所谓“以杀去杀,以刑去刑”。
B、C两项属于儒家的思想主张。
28.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是______
(分数:2.00)
A..日√
B..气√
C..朔√
D..望
E..泰
29.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岁时礼俗的有______
(分数:2.00)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元节√
E.圣诞节
解析:
30.19世纪末以来,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中国文化思潮有______
(分数:2.00)
A.“东方文化论”
B.“全盘西化论”√
C.“综合创新论”√
D.“儒学复兴论”√
E.“中体西用论”√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影响中国的文化思潮。
[解析]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呈现出各种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的特点。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首先是由近代洋务派和改良派提出的“中体西用论”,之后是“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兴论”、“综合创新论”三大文化思潮的互动,这几大文化思潮对近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第Ⅱ部分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五、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5.00)
31.文化事象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32.分封制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33.农业文明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农业文明: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又称农业文明,是指在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34.《唐律疏议》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唐律疏议》: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对《唐律》进行考证、疏议,著成《唐律疏议》一书。
公元654年唐高宗颁行的《唐律疏议》是汉代以来对于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它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是儒家经义法典化的范本。
35.“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六、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
36.简述中国地形和地势特征。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
(1)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
(3)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
37.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三条:
(1)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将郡国豪富和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之家迁到长安附近的皇陵地区。
(2)任用酷吏,惩治那些地方的豪侠。
(3)“内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了丞相的权力。
38.简述我国古代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祖师崇拜。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
(2)师徒传承。
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出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
(3)行业禁忌。
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一面。
39.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
下共击之。
”
(3)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4)中国封建帝制存在于社会中达两千年之久,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40.简述汉语的特点。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汉语的特点是:
(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
41.试述中国家庭文化管理的要素。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字辈谱:这是记忆性的文化链,它表示了家族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
字辈谱是严格按照血缘系统来“论资排辈”的。
(2)家谱:这是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是维系家族文化的经典。
(3)家风:这是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习惯法。
(4)人生礼仪: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5)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又称家族共同体,它主要有两个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地缘凝聚力。
4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1)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显著特点。
(2)在这些人文思想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
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
在同一个建筑物组合中,建筑物之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正偏、内外之别,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尊卑,如故宫。
(3)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建筑的规模以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上。
例如彩画,和玺彩画为皇室所专有,是等级最高的彩画;而旋子彩画一般用于次要的宫殿或寺庙;普通建筑多采用苏式彩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