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部教研活动计划(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教研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思政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加强思政部学科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4. 深化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动内容
1. 教学观摩与研讨
(1)组织思政部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通过观摩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学术讲座与报告
(1)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为思政部教师提供前沿理论知识和学术视野。

(2)组织思政部教师进行学术报告,分享教学经验、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3. 教研课题研究与项目申报
(1)鼓励思政部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研课题,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2)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4. 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1)收集、整理思政课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查阅和使用。

(2)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课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5. 教师培训与交流
(1)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

(2)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

四、活动安排
1. 时间安排
(1)全年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2)教学观摩与研讨: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3)学术讲座与报告:每月第二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4)教研课题研究与项目申报: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5)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每月第四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6)教师培训与交流: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2. 地点安排
(1)教学观摩与研讨:思政部会议室。

(2)学术讲座与报告:学校报告厅。

(3)教研课题研究与项目申报:思政部办公室。

(4)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思政部资料室。

(5)教师培训与交流:思政部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 思政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3. 活动组织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研活动计划。

六、预期效果
通过本教研活动计划的实施,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
1. 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 促进思政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加强思政部学科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4. 深化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本教研活动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具体执行情况由思政部负责监督与调整。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学科的发展,思政部特制定本教研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加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3.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
4.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活动时间
2022年全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四、活动内容
1. 教学研讨
(1)主题: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内容: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分享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

(2)主题: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
内容: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教材研讨
(1)主题:教材内容更新与解读
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2)主题:教材编写与修订
内容:邀请专家对教材编写和修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材质量的提升。

3. 学术讲座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拓宽思政课教师的学术视野。

4. 课题研究
组织教师申报和开展思政课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5. 教师培训
(1)主题:思政课教学技能培训
内容:针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主题:思政课教学评价方法培训
内容:讲解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五、活动形式
1. 集体备课:每月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2.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

3. 课题研究讨论: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促进学术交流。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思政课教学,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5. 教学比赛: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水平。

六、活动组织
1. 成立思政部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

2. 设立教研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3. 各教研室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活动保障
1. 资金保障: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 时间保障:合理安排教研活动时间,确保教师能够参加。

3. 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教学设备等。

4. 评价保障:建立教研活动评价机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形式。

八、预期成果
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2. 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3. 培养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九、结语
思政部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学科发展。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相信能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第3篇
一、活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教研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

3. 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
1. 教学观摩与研讨
(1)组织思政部教师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活动,选取优秀课程进行展示,让教师们
互相学习、借鉴。

(2)针对观摩课程,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

(3)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 教学案例分享
(1)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2)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分享,促进案例的推广和应用。

3. 科研能力提升
(1)定期举办科研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科研经验,提升教师科研素养。

(2)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3)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4. 教育教学改革
(1)针对思政教育现状,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改革研讨,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

(2)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分享改革经验。

5. 教师培训与发展
(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开展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研讨,帮助教师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3)设立教师成长基金,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支持。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1. 时间:全年分阶段进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2. 地点:思政部会议室、教室、实验室等。

五、活动组织与实施
1. 成立思政部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 明确各教研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3.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4. 加强活动宣传,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5. 建立活动档案,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

六、预期效果
1. 提高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推动思政教育改革,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4. 提升思政部在全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活动总结与改进
1. 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查找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对教研活动计划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和方法。

3. 鼓励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研活动。

通过以上教研活动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思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