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2016·湘西)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辣椒打成粉
B . 冰雪融化
C . 酒精挥发
D . 甲烷燃烧
【考点】
2. (2分)(2013·钦州) 菠萝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 . 分子间有间隔
B . 分子可分
C . 分子体积很小
D . 分子不断地运动
【考点】
3. (2分)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 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 . 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 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考点】
4. (2分) (2016九上·寿光期末) 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甲乙丙丁
A Zn Fe Cu CuSO4
B C CO CO2CaCO3
C H2O2H2O O2MgO
D CO2CaCO3H2O O2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5. (2分) (2016九下·德州开学考) 下表各组中,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防止读数误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D.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快氧气生成速度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6. (2分)(2020·高新模拟) 以下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生锈铁钉放入少量的稀盐酸中,溶液呈现黄色
C . 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的白雾
D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考点】
7. (2分) (2019九下·梁子湖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蒸发结晶
B . 检查气密性
C . 滴瓶滴管用后不洗涤
D . 塞紧橡皮塞
【考点】
8. (2分)(2016·聊城) 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 . 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 .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考点】
9. (2分) (2016九上·重庆期中) 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 . 氮气用于保护灯丝
B .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 肥皂水用于软化硬水
D . 石墨用作机器润滑剂
【考点】
10. (2分) (2019九上·东区期中) 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A .
B .
C .
D .
【考点】
11. (2分) (2018九上·丰县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空气是混合物
B .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属于化学变化
C .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 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少量溶解氧使水生物得以生存
【考点】
12. (2分) (2017八上·右玉月考) 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 . 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 . 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考点】
13. (2分) (2018九上·南通期末) 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是()
A . 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
B .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 . 都不能供给呼吸
D . CO可作燃料,CO2不能
【考点】
14. (2分) (2020八上·道里期末)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Hg +O2 HgO 氧化反应
B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HCl 化合反应
C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H2O2 H2 + O2 分解反应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化合反应
【考点】
15. (2分)(2018·福建) 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ZnGa2O4催化材料,实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有关ZnGa2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属于金属材料
B . 含有2个氧分子
C . 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
D . Ga、O元素质量比为1:2
【考点】
16. (2分)(2017·松江模拟) 蔗糖(C12H22O11)属于()
A . 混合物
B . 氧化物
C . 单质
D . 有机物
【考点】
17. (2分) (2015九上·市北期末)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6 4.000
反应后质量(g)00.48.0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B . a=0.6
C . 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
D . 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
18.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料
B . 氧化物是指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C . 用盐酸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冒充的假黄金
D .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三价
【考点】
19. (2分)化学实验操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和人身安全,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使用酒精灯时,万一洒出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
B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
C . 称量固体药品时,右盘放砝码,左盘放药品
D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考点】
20. (2分) (2020九下·盐城月考)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26212
A .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 乙是生成物
C .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 . 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9分)
21. (5分) (2019八下·左贡期中) 写出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 F________,________;
(2) 2Ca________;
(3) N2________,________;
(4) 5Fe2+________,其中2的含义________;
(5) NO2中的“2”的意义________。
【考点】
22. (6分) (2019九上·甘孜月考)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或水泥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声,并冒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
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4)下图中,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考点】
23. (4分) (2020九上·达县月考)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第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___(填离子符号);其与11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镁元素和铝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两种元素的________不同。
(3)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任写一点);
(4)已知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
则F﹣、Na+、Cl﹣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_。
【考点】
24. (4分) (2018八上·乐安期中)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25. (2分) (2019九下·南海模拟) 小红和小蓝两同学玩“点灯”游戏,规则如下:小红选择一盏灯﹣﹣﹣红灯A,其余5盏灯内的物质若能与A反应,则也变为红灯。
小蓝在未变红的灯内选择一盏灯﹣﹣﹣蓝灯B,B若能跟其它灯内物质反应,则与之反应的灯变为蓝灯,若最后蓝灯数量多,则小蓝胜出,若最后红灯数量多,则小红胜出。
(灯内物质除Fe、CO外,其余均为溶液)
若A为HCl,点亮了3盏红灯,而小蓝选择了剩余灯中的1盏,并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最后3:2取胜。
(1)小蓝同学选择的蓝灯B是________,写出B将两盏红灯转化为蓝灯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小红开始选择的A是碳酸钠,小蓝想赢,则B为________。
(3)从策略上讲,如果想赢,小红开始选择的灯A应该是________。
【考点】
四、实验题 (共1题;共4分)
26. (4分) (2017九上·贵阳期末)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1)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按要求完成下表内容..
(2)在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用D装置以排水法收集氧气或氢气,应进行的调整是________,装置调整后收集气体时气体应从
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
27. (3分)(2012·朝阳) 如图是马虎同学组装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仔细观察,找出四处错误
(1) __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
(5)改正装置后,回答下面问题.
给药品加热时,应先________.
(6)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
(7)装置A部分除去金属网罩后还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________的发生装置.
【考点】
六、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
28. (10分) (2019九上·合肥月考) 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液体和滤渣为66.8g。
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考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
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9分)答案:21-1、
答案:21-2、
答案:21-3、
答案:21-4、
答案:21-5、
考点:
解析:
答案:22-1、答案:22-2、答案:22-3、
答案:22-4、考点:
解析:
答案:23-1、答案:23-2、答案:23-3、
答案:23-4、考点:
解析:
答案:24-1、
答案:24-2、答案:24-3、答案:24-4、
考点:
解析:
三、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答案:25-1、
答案:25-2、
答案:25-3、
考点:
解析:
四、实验题 (共1题;共4分)
答案:26-1、
答案:26-2、
答案:26-3、
考点:
解析: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答案:27-1、
答案:27-2、
答案:27-3、
答案:27-4、
答案:27-5、
答案:27-6、
答案:27-7、
考点:
解析:
六、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答案:28-1、
答案:28-2、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