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承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下·舟山模拟) 猜灯谜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019年新春之际,各地纷纷举办各种猜谜活动。
某植物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举办了“赏梅花,猜灯谜”的活动。
如,谜面“蜂蝶缘何绕马蹄”(打一药用植物),谜底为:香附。
此谜底暗含“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典故,因踏花而行,香气附着,故谜底为香附。
(1)现在,你看到的谜面是“悟道西岳”,打一药用植物。
备选谜底有:人参,丹参,决明子,华山参。
请选出你的谜底:________,并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2)请以药用植物名“远志”为谜底,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拟制谜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8高一上·西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
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
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
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
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
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
这就形成了
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
这时期,对七言诗的探索已经出现。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太多。
《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的。
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
这的确是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深的玄想。
(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集,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的记录,它的创作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
B . 《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C . 《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诗经》从而成为中国诗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D . 《诗经》在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 .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了中国诗的转折。
C . 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苦闷郁的基调。
D . 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最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也渐趋成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 楚辞体诗相较《诗经》而言,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B . 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
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推崇写实主义。
C . 魏晋时的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对现实极为不满,谈玄论道只是他们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形式。
D . 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它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3. (9分) (2017高三上·淄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
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引动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 . 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 . 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较,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 . 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 .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 . 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 .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件,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 . 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3)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4. (12分) (2019高二上·旬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傻弟
胡炜
循着傻弟爽朗的笑声,他穿过一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来到小区外那片宽阔浓密的草地上。
仲秋的阳光清澈明亮,刚刚离开浓荫的他,感觉眼睛被晃花了。
揉揉眼睛,他看清楚了,动作笨拙的傻弟正在草坪上追着一个花皮球疯跑。
父亲坐在草地边上,满头银发,不怒而威,目光只专注地追随着傻弟转动。
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
父亲看到傻弟的样子,竟然也像个孩子,露出一脸单纯的笑。
他走过去,坐到父亲身边。
父亲侧过脸,微微点头,算是招呼,之后,又将目光转到正将皮球高高抛起的傻弟身上。
秋天温暖的阳光没有改变他阴郁的脸色。
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爸,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出面帮帮我。
”他掏出烟来,深吸一口,说道。
话音低沉而浑浊。
“帮你什么?”父亲脸也不回。
“姓杨的那家伙,不知道连上哪根线,把已经铁板钉钉的事情给搅乱了。
”
“你是说单位里的事?”父亲问,语气显得轻描淡写。
“是啊,三个副职,老马年纪大了,就我跟姓杨的一直在等扶正的机会。
好不容易,正职升级。
本来,我任正职的事,就要水到渠成。
没想到,姓杨的竟耍了诡计,让事情变复杂了。
”他将烟头重重地摁在草地上,一脸深仇大恨,仿佛,他手里死死掐住的,不是烟蒂,而是那个姓杨的家伙。
“听说,上面有位管人事的领导,是姓杨的家一位远房亲戚。
小时候,得过姓杨母亲的照管,如今知恩图报,下了力气帮姓杨的。
他的话,下面的人不能不听。
”他也不管父亲是不是在听,只顾着一个劲往下说。
“爸,你也知道,我跟姓杨的一直明争暗斗。
都死掐对方不放。
他晓得,一旦我扶正,他不会有好日子过。
我也知道,万一他当了正职,我也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现在只有你亲自出面帮忙,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了。
”
父亲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僵住了。
父亲侧过脸来,看看一脸阴郁的他,又回头,看看天真傻笑着的傻弟,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
那叹息声,意味深长。
“你以前的老上级刘伯,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在上面说话的份量还很重。
我打听过了,只要刘伯肯出面,认认真真地给管人事的说句话,那姓杨的亲戚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
”
父亲侧过脸来,瞧瞧一脸阴云的他。
又赶紧扭过脸去,看看如阳光般单纯快乐的傻弟,摇了摇头,之后,说了句不着边际的话,“唉,你要是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该多好呀。
”
父亲的话,像火一样,深深烧痛了他。
他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不太相信这样的话竟会出自父亲口中。
从小,他一直都是父亲的骄傲。
每次,父亲带着傻弟,看着他在学校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
长大后,每当他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父亲总会看看他,又遗憾万分地看看在一旁傻笑的弟弟,说,“唉,要是傻弟能有哥哥你一半的聪明就好了。
”
父亲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他看看父亲,又看看草地上,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疯玩的傻弟,蓦地,他觉得,头顶那湛蓝无云的天空,也变得虚幻起来了。
“爸,时间不多了,无论怎样,你都得帮我这个忙。
晚了,姓杨的拿到任命书,我在他手下,只有被他活活压死的份了。
”他说的是真心话。
一想到平时两人之间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紧张气氛,他有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父亲又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
盯着一脸阴郁的他看了看,父亲说,别再来烦我了,那种勾心斗角的事情,早在退休前,我就已经厌烦透了。
这些年,我更不想再去参与那种事。
一想起来,就觉得烦心难受。
你就放我一马,自己去处理自己那些鬼事吧。
我
要陪弟弟玩儿去了!
说完,父亲沐浴着灿烂的秋阳,朝着傻弟大步走去。
他的脸色更加阴沉,阴沉得像暴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
父亲不愿出面,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姓杨的家伙也当不了。
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幽暗的林荫道。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觉得“已经成年的俊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表现了他对傻弟的鄙视、不屑。
B . 父亲不愿出面帮助儿子的真实原因是担心自己已退休,人走茶凉;即便找到退居二线的老上级也无济于事,反倒失了面子。
C . 作者从日常生活截取片段,通过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中人情冷漠,小人物孤苦无依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D . 小说中,作者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而是把主观倾向寓含于艺术描写之中,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2)小说中多次提到秋天的阳光,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他”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上·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越州人。
曾祖昌宇,膳部郎中。
祖舜,监察御史。
父齐参,宝鼎令。
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
既孤,俱隐于嵩山。
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
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
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朱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
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
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
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
养素丘园,屡辞命秩。
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
”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
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
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
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
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
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
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
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
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
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B .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C .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D . 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
“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已身子孙、曾孙、玄孙。
B . 践祚,即“践阼”,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活动,也做“践胙”。
C . 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太子官属。
D . 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
文中“紫金鱼袋”则表示官员“着紫衣袍,佩金鱼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孔述睿孝顺好学。
他少时与兄弟共同以孝顺闻名,又好学不倦,人以为其有先贤之风,多次上表推荐。
B . 孔述睿喜好隐居。
他曾隐居嵩山,代宗时虽屡授官职,但每受皇命,就先谢恩朝延,一月后就称病告辞,重归山林。
C . 孔述睿颇受重视。
皇帝曾命人携带诏书与束帛赴山中邀请他做官,并赐子宅第、马匹,以诚心挽留他做官。
D . 孔述睿性格谦和。
他与人交接淡静,每次亲朋好友欢聚,总是温顺恭谨的样子,似不善言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峘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②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20·高密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诗人运用铺叙手法描绘范山人抱白鹤回泰山的景致,不仅赞叹人鹤的形象之美,还寓有诗人求仙学道之意。
B . 颔联写诗人看着范山人抱白鹤离去,与自己的距离由近在咫尺了然在目到渐行渐远,直至远远看到他行至崖间。
C . 颈联紧承颔联写范山人虽越行越远,但诗人登上高处天门攀上近处的日观峰,对范山人的身影依然目有所及。
D . 尾联写人鹤皆去,伫立送行诗人面对眼前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不禁油然而生惆怅迷惘之情。
(2)整首诗以范山人的行踪为主线,涉及景致色彩鲜明,诗人以此刻画出范山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三上·靖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顾亭怀古》)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
(屈原《离骚》)
(5) 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6)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 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8)人生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8. (5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月考) 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作为您的高足,有幸得到您的指导和帮助,至今敬谢不敏。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仅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定当全力相助!
9. (2分) (2019高三下·保定模拟) 下而是某电商企业的“客户订单修改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20高一上·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如果你用眼睛认真观察,如果你用心灵细心感悟,你会发现,许多你曾认定的事实,其实只是表象:吃喝玩乐不是友情,好斗耍狠不是勇敢,一掷千金不是豪气,一走了之不是洒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才是真正的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真正的勇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才是真正的豪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是真正的洒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的胸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是真正的奉献;“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才是真正的大……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这才是真正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3)字数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