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汉帝武即帝位即时位面时临,西的汉社国会库问中题积:蓄了大量的粮食 匈和钱奴财威,胁国,家边势患力不相当止雄厚,有—条—件《加中强国中古央代集史权》。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春今秋之“通大谊一也统。””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罢纪黜可百一家而,法独度尊可儒明术,”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 之所予也“。君…权…神王授者”承、天“意天以人从感事应,”与、天“同天者人,合大一治”,与
做了博士中。国…有…史实以际来就,是第皇一帝个的出学了术名顾的问。
知名“汉学书代者呆儒董子学博”士代,有表非一董、所仲大花舒学园莫问套属家房。,可他整天 钻在三—书次—房应《里王对,立研策群读问读儒《〈学天史。人记春三〉日之,策汉万》武紫帝千受》红赏开识、为官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
露 4:》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
──夫妻顺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为统治者服务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儒学独尊;
②兼用各家思想; ③思想专制; ④带有神学色彩的特点。 有道有理人。认秦为朝:“就焚其书实坑质儒而”言和,汉“武罢帝黜“百罢家黜,百 家独,尊独儒尊术儒”术与”秦,朝虽的然“确焚立书的坑统儒治”思是想相不同同的,。但 都是为请了回适答应:加你强认中为央上集述权观的点需是要否,有都道属理于?思并想 文说化明专理制由的。需要。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 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 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①法家:有易利导于致加暴强政专制集权 ②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董仲仲舒舒是个生“平读(书前虫1”79,—在前景1帝04朝年已)经
2、汉武帝“有为而治”的原因(必要、可能)、 措施(联系必修1、2——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实质、特点、影响
4、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儒学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
黄老之学:战国出现,汉初盛行,以早 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吸收了法、儒、墨、
——《汉书˙食货志》
1.原因: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巩固统治 客观:由于长期战争,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3.表现:奉行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士兵归家,授予田宅等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
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积极:
消极:
1.经济恢复 2.社会繁荣 3.生活安定
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释 疑:“天人感应”学说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
政意治志,,董写 应仲了 该舒篇诛的文杀“章不天,法人认诸为侯感这和应些大”灾臣学异。说都文,是章一天上在奏方表前面达,神它被化的告君 发权。,武加帝强召皇集帝大的臣进权行威讨,论使。得董君仲主舒的的建权议力引神起圣了化许 多而重至臣高的无愤上怒;,另建议一把方他面定,为又死用罪天,但意汉来武限帝制赦君免权了, 他用。灾—异—来《警文示化君发主展历,程这》是(汉岳代麓儒版学) 思想的重要 发展。
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父为子纲──父子亲 。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
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
寒来晚暑年往著,《三年春没秋有繁踏露进》后花园一步,因此, 人们创称制赞新他儒“三学年体不系窥园”。“三年不窥园”
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2、内容: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含义:董仲舒在先秦—儒—学加强思中想央中集糅权合的了需道要
提家出、“法君家权、神阴授阳”五与行“家天的人一感些应思”想(,核加心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加强君权的需要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阴阳等观点,因尊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 故名。包括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主张
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法治、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
夺农时。
一、从“无为”到“有为”
(一)汉初的“无为而治”
展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导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
丧家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对儒学有哪些
贡献?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会成为“丧家狗”?
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荀子:“仁义”
和“王道”;“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孟子:“仁
政”;“民贵君轻”
各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缺乏实施礼制的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
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
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 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
董仲舒
思议
1、西汉初年“无为而治”的原因、目的、表现、 成效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刺史。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 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内外朝制度)。
经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征重税);实行货币官铸、 盐铁专卖、物价管理、重农抑商。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 对外:派张骞出使西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