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浙江省余姚市子陵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姚市子陵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让我们起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
你会惊奇地发现你非常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象丰富……动笔吧!仔细审题,冷静作答。
愿你们在答题中有一种快乐的心绪漾动,我们也期待着和你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书写(5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酝酿.(niàng)憔悴.(cuì)倜傥.(tǎng) 威风凛.凛(lǐn)
B.抖擞.(sǒu) 棱.镜(léng) 淋漓.(lí) 花团锦簇.(cù)
C.宽敞.(chǎng) 絮.叨(xù) 一霎.(shà) 截.然不同(jié) D.澄.清(chéng) 粗犷.(kuàng) 感慨.(kǎ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静默决别祷告喜出望外
B.贮蓄静谧鉴赏各得其所
C.莅临枉然搓惗不求甚解
D.骄媚分歧贪婪饥肠辘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B.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C.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D.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示出一种自然,平静。
C.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D.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背影》《春》等。
B.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台湾作家,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C.《金色花》作者泰戈尔,泰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等。
D.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6.古诗文填空:(8分)
(1)水何澹澹,。
(2),崔九堂前几度闻。
(3)不知何处吹芦管,。
(4)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5)《咏雪》一文中用“”和“”来比拟大雪纷纷。
(6)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
7.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
(2分)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8.名著阅读(5分)
(1)下面是一首新浪网某论坛上一网友的《西游记》人物评价诗,请你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模仿示例,运用书中情节进行反驳。
(3分)《西游记》人物评价诗:
唐三藏,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
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
示例:唐三藏带领徒弟,吃尽千辛万苦,遇难白骨洞,受阻火焰山,历尽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最终取回了真经。
何为懦夫!
(2)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的题目。
(2分)
①《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共10篇,原名是什么?()
②“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
”“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这段话是谁说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家徽(15分)
⑴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
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这图案对于本地油漆名匠的我们家极不相宜,到了我进省美术学院学习后,简直不能容忍这粗劣的艺术造型的存在,并且还堂而皇之作为家徽的图案。
⑵这天我调好一桶荸荠色油漆,决心要将门板油漆一新,再在上面重新勾画出新的家徽,就在我提着刷子构思着家徽图案时,父亲来了。
⑶“你干什么?”父亲语音甚为沉闷。
⑷“干什么,重新画一个好的家徽呗。
”我漫不经心地拿起了刷子。
⑸“等等,让我跟你讲讲这条鱼的来历。
”父亲深深地吸了口气,点着了烟,我多次企求探讨的家徽的秘密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向我敞开了。
⑹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
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⑺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走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米哩。
⑻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
⑼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
”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
⑽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⑾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⑿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
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⒀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
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
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
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
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⒁我放下了油漆刷,久久凝望着这条刀刻的鱼。
9.有关“家徽是一条鱼”的来历,作者为我们叙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写出两件事情即可)。
(2分)
10.文中第⑺段“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米哩”一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中第⒀段画线句子呼应上文哪一句?请将这一句抄写下来。
(2分)
12.文章以“我放下了油漆刷,久久凝望着这条刀刻的鱼”结尾,意蕴深厚。
请你分别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3.祖父在你的眼里是个怎样的人?你同意祖父将入室的窃贼放走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分)
(二)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5分)
(1)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2)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
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
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3)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
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当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
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4)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
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
”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
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
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
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
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
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
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
”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
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
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5)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
“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
”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
”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
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6)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
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7)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
B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4.第(6)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情。
(2分)
15.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
(3分)
16.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3分)
17.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画线句A或.B进行简要赏析。
(3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与文章所表达的主旨相同吗?它们又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材料: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
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
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
总而言之,这些选择和决定最终将构筑我们自己的命运。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论语>十二章》(选段)(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9.《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了的一部书。
(2分)
20.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不亦说.乎(2)思而不学则殆.
(3)吾日三省.吾身(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翻译句子(2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则《论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它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二)《郑人逃暑》(8分)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④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xǐ) 衽(rěn):迁移卧席。
④逾:通“愈”,更加。
23.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而徙衽以从阴
24.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2分)
(1)日流.影移()(2)及.至暮()
(3)反.席于树下()(4)其阴逾去.()25.翻译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6.说说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2分)
(三)闲居初夏午睡起(4分)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7、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分)
28、“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
五、作文(40分)
以《记忆中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不少于500字。
语文答题卷
一、书写(5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
2. (2分)
3. (2分)
4.(2分)
5. (2分)
6.(8分)(1)(2)
(3)(4)
(5)
(6)
7.(2分),。
8.(5分)(1)(3分)
(2)(2分)①②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家徽(15分)
9.(2分)
10.(3分)
11.(2分)
12.(4分)
13.(4分)
(二)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5分)
14.(2分)
15.(3分)
16.(3分)
17.(3分)
18.(4分)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论语>十二章》(选段)(8分)
19.(2分)
20.(2分)(1)(2)
(3)(4)
21. (2分)(1)
(2)
22. (2分)
(二)《郑人逃暑》(8分)
23. (2分)而徙衽以从阴
24.(2分)(1)(2)
(3)(4)
25.(2
26.(2分)
(三)《闲居初夏午睡起》(4分)
27.(2分)
28.(2分)
五、作文(40分)
以《记忆中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不少于5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书写(5分)
二、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D
2. (2分)B
3. (2分)A
4. (2分)B
5. (2分)C
6.(8分)(1)山岛竦峙(2)岐王宅里寻常见(3)一夜征人尽望乡(4)博学而笃志(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2分)当一个人悲观失望的时候,他忘记了乐观向上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虚谨慎是一种习惯……(内容要求:前句为面临的反面的不良的处境或表现,后句应从正面提出应对策略;句式要求:应与例句一致。
内容、句式各1分。
)
8.(5分)(1)(3分)示例:①悟空号称齐天大圣,闹天官,斗如来,降妖伏魔,历尽艰险,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堪称英雄!②猪八戒云栈洞大战悟空,对唐僧、悟空的话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何为蠢猪?③沙和尚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哪是忍者?
(2)(2分)①《旧事重提》②陈莲河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家徽(15分)
9.(2分)①父亲发现家中有贼,众人寻找窃贼。
②祖父将窃贼放走,还送他米和铜钱。
③窃贼的儿子遵照父亲遗嘱给祖父家中送鱼。
④祖父让年轻人在门前刻了一条鱼,从此这条鱼成为我们家的家徽。
(写出两件事即可)
10.(3分)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的心理和迫于生计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
11.(2分)“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
或“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
12.(4分)结构上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主旨。
内容上,写出了“我”对家徽情感态度的转变,“我”决定保留这个图案,给人留下无穷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去深思主题,我们应该宽容待人。
13.(4分)祖父是一个宽容、善良、不贪心、富有生活经验的人。
我赞成祖父的做法。
生活中,人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人,有时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祖父的做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或我反对祖父的做法。
这个小偷虽然只是偷了一袋米,但也是偷窃的行为,如果宽容了贼的这种做法,就会产生从“偷针”到“偷牛”的更严重的偷窃行为。
)
(二)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5分)
14.(2分)从医院回家途中,看到白菊花,受到生命的启示。
15.(3分)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
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的主体对象,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6.(3分)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内心的痛苦与悲哀,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阳光灿烂的生命活力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的主旨。
17.(3分)A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或:B句采用比喻手法,将生命喻为“艺术品(画卷)”,将“野菊花”比为这幅画卷中的“神来之笔”,这就更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我生命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中心。
18.(4分)参考示例:相同的。
它们都告诉我们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条件往往无法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
从中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遭遇什么磨难,只要选择一种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命就能充满活力和朝气。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一)《<论语>十二章》(选段)(8分)
19.(2分)儒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2分)(1)通“悦”,愉快(2)疑惑(3)自我检查,反省(4)以……为快乐
21. (2分)(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2. (2分)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启发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周围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二)《郑人逃暑》(8分)
23. (2分)而/徙衽/以从阴
24.(2分)(1)移动(2)等到(3)同“返”,返回(4)离开
25.(2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26.(2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要懂得随机应变。
译文: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
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
(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三)《闲居初夏午睡起》(4分)
27.(2分)梅子、芭蕉、柳花
28.(2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