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认知自我——透过“窗口”,探索自己
教材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中的第二节认识自我,该单元主要解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调控中的问题。
本节主要是通过学习“乔韩窗口”学习认识自我的正确途径,并结合活动进行探索自我的不同部分。
学情分析:
大学生喜欢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也渴望证明自己能够是谁,然而他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要么是只能看到自我的其中某些方面,而变得过度自信或者是自负,要么就感觉到对自我很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去认识和探索自我。
所以,在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大学生有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来探索自我和发展自我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乔韩窗口”理论,学会全面的认知自我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乔韩窗口”理论的学习,领会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目标:在多维度认知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不同方面并能够悦纳不同的自我,平衡发展自我的各个部分。
教学设计:
具体讲课内容:
一、认知自我的窗口——乔韩窗口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ohn 和Hary 提出乔韩窗口理论,
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公开的我、盲目的我、秘密的我和未知的我。
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客观。
注意,这些自我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群体,自我的四个部分又会有所不同。
通常在安全、包容、被接纳的群体和环境中,更愿意放开自我以及认识和接纳不一样的自我。
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
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
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二、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与他人比较,标准如何
人在社会,人与人交往,他人就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
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
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我们不妨,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
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1)、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比如,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2)、必须明白,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3)、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自己的人?所以,确立一个合理的参照体系,明确一个合理的立足点,对于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成败经验
(1)通过自己的成就经验了解自己。
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
(2)通过自己的失败经历认识自我。
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3)通过自己的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
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
人来说,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
他们往往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一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
他们可能幸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
因此一个能够通过自己的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的人,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那么,他才有成功的希望。
3、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自己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我(理想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1)、自己眼中的我。
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2)、别人眼中的我。
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觉知的我。
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3)、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
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
但是,对于现代社会人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自己,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
因为现代社会急剧变迁,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的影响,使现在的社会人的自我认识难以客观、全面,这需要加强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