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A.3:4
B.3:8
C.2:1
D.1:2
3.2014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碳的单质
1.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高温膨胀轧制而成,如下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片,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备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2.已知:CuO+2C2Cu +CO2↑。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4.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5.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A.吸附
B.溶解
C.过滤
D.结晶
6.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7.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8.某校同学在学完“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后,自制了三个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并分别向其中添加了如下表所示的物质,做了三个对比实验。
首先取一个大烧杯,装满水,并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将其分成等体积的三份,再分别倒入三个净水器中,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1)通过对上表的比较,你发现的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写一点即可)。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3.用排空气法收集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2.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酒精灯
3.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4.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考点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C
【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题目信息看出干水是混合物,故两者不是同一种物质;分子都是不停地运动的;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故用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二氧化碳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不只发生物理变化。
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A.3:4
B.3:8
C.2:1
D.1:2
【答案】C
【解析】根据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是生成一氧化碳消耗氧气的2倍,其质量比为2:1。
3.2014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燃料)(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生成了碳酸)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故可冶炼金属。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溶液变红。
考点二:碳的单质
1.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高温膨胀轧制而成,如下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片,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备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A说法正确;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B说法正确;石墨纸主要由石墨制取,是一种环保材料,C说法正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说法不正确。
2.已知:CuO+2C2Cu +CO2↑。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应开始发生,A说法正确;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B说法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c为铜的质量,d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说法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说法正确。
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答案】A
【解析】增加私家车用量,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
4.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
A.具有氧化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吸附性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解析】用墨汁画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
5.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A.吸附
B.溶解
C.过滤
D.结晶
【答案】A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颗粒物等,与吸附的原理最相似。
6.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1)单质金刚石中的原子仅为一种(2)①金刚石②B
【解析】因为金刚石中的原子只有碳一种,所以金刚石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金刚石的硬度大,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金刚石做材料;据图示可知金刚石和石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7.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答案】①单质②分子③化学
【解析】C60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C60是由分子构成的;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不同。
8.某校同学在学完“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后,自制了三个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并分别向其中添加了如下表所示的物质,做了三个对比实验。
首先取一个大烧杯,装满水,并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将其分成等体积的三份,再分别倒入三个净水器中,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记录如下:
(1)通过对上表的比较,你发现的问题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写一点即可)。
【答案】(1)①实验一和实验二相比,为什么都是活性炭,实验二红色消失而实验一红色变浅?②实验二和实验三相比,为什么等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实验二红色消失而实验三红色变浅?(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或接触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
【解析】结合实验记录可以发现实验一和实验二相比,都是活性炭,但实验二红色消失而实验一红色变浅;实验二和实验三相比,等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实验二红色消失而实验三红色变浅等问题。
通过实验,可得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或接触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等结论。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可选用甲装置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乙装置作发生装置,故B正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D装置收集,故D正确。
3.用排空气法收集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将空气排净,导管应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所以C中空气含量最少。
2.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酒精灯
【答案】D
【解析】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在常温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不需要加热,故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
3.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根据不同的药品,可选用①或②作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可选用④或⑤作收集装置,故A不正确,C正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不能用③或⑤收集,B、D不正确。
4.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⑦⑧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试管①③④⑤⑥2KClO32KCl+3O2↑
(3)气体的密度溶解性或能否与水反应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应选择的仪器是集气瓶、
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选用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补充盛放药品的试管,反应还需要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和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二氧化锰做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3)收集气体一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故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或能否与水反应。
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液面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上排空气法(2)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无法收集(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解析】(1)图中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长颈漏斗的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是为了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无法收集;(3)二氧化碳验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