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解析版)(人教)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
A.发挥灌溉作用 B.有千里之长
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D.发挥防洪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唐太宗在《帝范》中明确指出:“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B.裁撤冗官,整顿吏治
C.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D.合并州县,考核官员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有忠臣良将辅佐,皇帝要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统治才会稳固,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唐太宗的措施,但题干没有反映,不合题意,故选择A。

3.武则天遗言:“死后在她墓前立无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D.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注意选拔贤才,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因此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是后世对她的统治的肯定。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哪一位
皇帝统治时的盛世景象()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开元”,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反映了唐玄宗统治时的盛世景象,故B符合题意;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5.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五个政权统治范围都在黄河流域
②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

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即五代,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政局不稳定,故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把包含④的BCD排除,故选择A。

6.“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

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任用杨国忠等奸臣为相,地节度使势力增大,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攻入东都洛阳,唐玄宗仓皇出逃,安史之乱持续八年,唐朝势力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安史之乱之后逐步形成的;农民起义的与题意无关。

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C。

7.如图所示农具,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一农具是()
A.汉代的耧车 B.唐代的筒车
C.唐代的曲辕犁 D.宋代的秧马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代的曲辕犁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故C 符合题意。

汉代的耧车用于播种,唐代的筒车用于灌溉,宋代的秧马用于插秧,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唐朝是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一个朝代,出现了历史上的盛唐气象。

以下能反映这一气象的是()
①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②妇女可以骑马、打球、射箭
③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有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妇女可以骑马、打球、射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D
【解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的话。

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由此可知,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D。

10.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到:“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
A.经济发展,国力强盛B.民族交融更进一步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

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首诗反映了汉藏民族融合,相互学习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2)材料二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4)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拥戴和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5)唐太宗时把哪位公主嫁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1)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3)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4)“天可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5)文成公主
【解析】(1)根据材料“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唐太宗时期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根据“太宗励精为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3)根据“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可知,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根据“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等可知,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

说明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