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培优综合测试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测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Mn:55 Mg:24 Cl:35.5 N:14
1.在不同温度下,Hg与HgO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的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Hg很难与O
2
反应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D.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
2.AgNO
3
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O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SO
2B. NH
3
C. N
2
D. NO
2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4.“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5.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
SiO
2
+4HFX=X↑+2H
2
O,则X为( )
A.F
2
B.SiH
4
C.O
2
D.SiF
4
6.为治理SO
2
污染,某市环保部门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吸收SO2,反应原理为:2X+2SO2+O2=
2CaSO
4
+2CO
2
,X的化学式是( )
A. CaO
B. Ca(OH)
2
C. Na
2
CO
3
D. CaCO
3
7.(2019·呼伦贝尔期末)将16g高锰酸钾加热,当剩余固体质量为14.4g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
4
MnO
2
B.K
2
MnO
4
MnO
2
C. KMnO
4
MnO
2
K
2
MnO
4
D. KMnO
4
K
2
MnO
4
8.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5.2 2.3 2.0 1.3 反应后的质量/g 2.0 1.5 2.0 X
A.丙一定是催化剂
B.X的值是5.3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4:3
D.丁可能是单质
9.如图反映了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
1
s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10.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可能是( )
A.a+b→c+d
B.c→a+b
C.a+b→c
D.c→a+b
11.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
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1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
2
S+O
2
=2X+2H
2
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d
A.X 的化学式是Ag 2S
B.H 2S 中S 元素为-2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 2S 是无毒的
13.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两个反应:3Mg+N 2=Mg 3N 2,2Mg+O 2=2MgO 。
已知24g 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可得40g 产物,那么24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A.等于40g
B.小于40g
C.大于40g
D.无法确定
15.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28分)
16.(6分)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爆炸后,消防专家确认,大约40种危化品中就有700吨剧毒氰化钠(NaCN)。
(1)氰化钠(NaCN)泄漏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高效处理,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 钠和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钠是工业上冶炼黄金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生产氰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X+2NH 3= 2NaCN+3H 2 ①X 的化学式为______;
点燃 点燃
②NH
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
17.(6分)自然界里丰富多彩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就像一架“显微镜”带领我
们一步步地深入认识和研究物质,使我们学会了“用微观眼光看世界”。
(1)若表示一个甲烷分子,则表示______(填写化学符号),甲烷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以下图片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
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
标号)。
A.蔗糖和水
B.盐酸和碳酸钠粉末
C.铁和硫酸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
1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多少克?
19.(8分)图甲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气球、下端能与白
磷接触的玻璃管。
(1)引燃白磷,到实验结束,观察到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管上方系一
气球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将锥形瓶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瓶口贴紧水
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容积的____________。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一: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NaOH)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CuSO
4
)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
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Cu(OH)2沉淀和硫酸钠Na
2SO
4
生
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
(1)在实验一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除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外,还观察到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______(填“左边”“中间”或“右边”);
(3)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其他两个实验不能正
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
(5)因此有______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______装置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题(共13分)
21.(6分)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
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1)表中a值为______;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2.(7分)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15.8g高锰酸钾,充分混合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共制得氧气
6.4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5.8g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
(2)制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占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1.D
2.D
3.A
4.B【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
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代表
单质汞,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因此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A选项错误;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选项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C选项错误;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从单质氧气的0价变成二氧化硫中的一2价,汞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汞中的+2价变成单质汞中的0价,D选项错误
5.D
6.D
7.C
8.B【提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5.2g-2.0g=3.2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甲的质量为 5.2g-2.0g=3.2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 2.3g-
1.5g=0.8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丁应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2g+0.8g=4g,故X的数值为1.3+4=5.3。
A.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与反应,错误;B.X的数值为1.3+4=5.3,正确;C.
参与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g:0.8g=4∶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错误。
故选B 9.C 10.C 11.D
12.D【提示】: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价的计算及物质的性质。
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从提供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前后H、O原子个数都相同,而反应后还少4个Ag原子、2个S原子,故每个X的化学式中含有2个Ag原子、1个S原子,则X的化学式是
Ag
2S,故A说法正确;H
2
S中H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以计算出S显
2价,故B说法正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根据银针验毒原理知,H
2
S是一种有毒的物质,故D说法错误
13.B 14.B 15.D
16.(1)NaCN+H
2O
2
+H
2
O=NaHCO
3
+NH
3
↑(2)①-C ②-3
17.(1)C C:H=3:1 (2)C→A→B H
2O=H
2
↑+O
2
↑
18.(1)BC (2)①温度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4P+5O
2=2P
2
O
5
③8.0g
19.(1)先胀大后变瘪防止瓶塞被弹出,造成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 (2)1
5
(3)①②⑤
20.(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
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右边 (3)2NaOH+CuSO
4=Na
2
SO
4
+Cu(OH)2↓
通电
点燃
(4)三实验一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再称量(或实验二应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使产
生的气体不能逸出,再进行称量)。
(5)气体密闭
21.(1)64 12g (2)25%
【提示】:依据题意,可知:
(1)A+O
2= 2H
2
0+CO
2
16g ag 36g 44g 16g+ag=36g+44g a=64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A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CO
2中碳元素的质量=44g×
12
44
×100%=12g。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36g×
2
18
×100%
16g
×100%=25%
22.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则:
2KMnO
4=K
2
MnO
4
+MnO
2
+O
2
↑
316 32 15.8g x
316 15.8g =
32
x
x=1.6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2)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15.8g×
64
158
×100%=6.4.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4g-1.6g)+6.4g=11.2g
所以制得氧气中的氧元素占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g 11.2g ×100%=5
7.1%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