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探

摘要:分娩是人类在进行繁衍中的一个普通过程,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都会经历的生理过程,在分娩后,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

大量调查显示,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新生儿家属特别是产妇无法直接参与到对新生儿的护理中来,在新生儿远离自己视线后过分担心,家长容易出现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产科的护理模式存在缺陷、产妇缺乏相关的新生儿护理技巧与产后身体不便等原因有关。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将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文就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初产妇;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产科住院孕产妇 90 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按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区间 21—44 岁,均龄(30.25±2.34)岁,均周(39.85±1.26)周,自然分娩 21 例,剖宫产 24 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年龄区间22—45 岁,均龄(30.47±2.42)岁,均周(40.10±1.35)周,自然分娩 25 例,剖宫产 19 例,采用母婴床旁护理。

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产妇临床资料齐全,经过对产妇的检查与评估确定产妇无其他精神性疾病和妊娠禁忌症,依从性良好,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由医护人员一对一讲解产妇自身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相
关知识,由护理人员整个过程负责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护理工作,产妇与家属观
察并学习护理知识。

1.2.2 观察组
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科护理知识、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入院后向产妇及家
属进行床旁知识宣教,采用一对一讲解普及分娩相关知识,包括有新生儿的常规
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护理、疾病筛查及产妇自身等一系列护理内容;(2)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消毒等护理过程,并多鼓励产妇自
己动手参与护理操作,同时详细讲解操作过程及要点;(3)护理人员指导产妇
进行抚触及母乳喂养,增加母亲与新生儿的肢体接触,加强母子情感联系,帮助
产妇及早适应母亲角色,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催乳技巧;(4)对新生儿
进行实时监护工作,及时观察新生儿及体征状况;(5)制订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合理搭配蔬菜、水果以及脂肪类物质,保证产妇营养摄取均衡。

如发现异常
要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新生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包括新生儿沐浴及皮肤护理要
求以及疫苗接种的要求等,以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乳房护理、母乳喂养
知识、正确挤奶。

(2)比较两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相关行为掌握情况,包括洗澡、抚触、臀部护理,得分越高,表示产妇对分娩的后母婴护理相关行为的掌握程度
越高。

(3)比较两组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率,统计产妇产后对坚持6个月纯母乳
喂养率,以此作为母乳喂养成功率判定标准。

(4)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90分和不满意<70分3个等级,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满意率越高。

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各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s,分)
2.2 两组产妇对母婴护理行为掌握情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对各项母婴护理行为掌握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在分娩时,初产妇会因为紧张、担忧等情绪而引起一些不适,加上缺乏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正确认知,会加重负性应激,进而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影响护理效果。

如果产妇尚未得到有效的护理,易出现各种疾病,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初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刘淑芳[1]研究发现,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率。

初产妇床旁护理模式有较大的优势,从产妇入院后进行床旁知识宣教,指导产妇进行抚触及母乳喂养,增加母亲与新生儿的肢体接触,帮助产妇及早适应母亲角色,加强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催乳技巧等方面的护理知识,不仅能满足产妇对母婴护理方面的需求,还有助于稳定其心理,保证护理质量,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母亲的角色,帮助产妇及新生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产妇自我护理及对新生儿护理能力,有利于初产妇健康行为的形成。

同时,制订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护工作,也可提高新生儿疾病预防。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及母婴护理行为掌握程度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正确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充分表明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母婴护理中采用床旁护理模式,有效提高初产妇对产后
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提高初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
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海芬.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的
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22):2437-2438,2441.
[2] 王桂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风险的影响[J].罕少疾
病杂志,2019(01):186-187,190.
[3] 陈衍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
医师,2021(29):12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